何海滨 麦哲林 区义红
【摘要】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对晚期大肠癌伊立替康(CPT-11)化疗所致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60例Ⅳ期大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FOLFIRI方案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改良FOLFIRI方案+双歧杆菌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肿瘤缓解率为43.33%, 与对照组的4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发性腹泻程度轻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发性腹泻发生率23.33%低于对照组5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为(2.83±0.46)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75±0.6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歧杆菌可有效缓解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CPT-11化疗所致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双歧杆菌;伊立替康;腹泻;大肠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72
大肠癌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高发肿瘤之一, 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均有一定的关联。对于晚期大肠癌患者常采取姑息化疗方法, CPT-11是晚期大肠癌患者治疗的一线化疗药物, 但其发生迟发性腹泻的几率较高, 由于频繁性的腹泻需要减少化疗剂量甚至中断化疗治疗, 因此,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减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是临床工作者一直探寻的问题。本文采用双歧杆菌来预防CPT-11所致腹泻反应,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本科2016年5~11月收治的60例Ⅳ期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40~70岁, 中位年龄62岁;结肠癌15例, 直肠癌15例。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40~69岁, 中位年龄61岁;结肠癌18例, 直肠癌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常规采取姑息化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改良FOLFIRI方案, 即:CPT-11 180 mg/m2, i.v.gtt., d1;甲酰四氢叶酸钙 (CF)200 mg/m2, i.v.gtt., d1;5-氟尿嘧啶(5-FU) 400 mg/m2, i.v.gtt., d1;5-FU 2 g/m2, i.v.gtt., 46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 即增加双歧杆菌630 mg, p.o., b.i.d., d1~14。每3周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化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对比分析两组肿瘤缓解率、迟发性腹泻发生情况及腹泻持续时间。疗效评价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 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 缓解率=(CR+PR+SD)/总例数×
100%。迟发性腹泻的诊断标准:记录应用CPT-11 24 h以后发生的腹泻, 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0~Ⅳ度。0度为无腹泻;Ⅰ度为排便2~3次/d;Ⅱ度为排便4~6次/d, 且伴有腹痛;Ⅲ度为排便7~9次/d, 且腹痛加重;Ⅳ度为排便≥10次/d, 且严重脱水需输液治疗。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肿瘤缓解率比较 观察组肿瘤缓解率为43.33%, 对照组肿瘤缓解率为40.00%, 两组肿瘤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 P=0.793>0.05)。见表1。
2. 2 两组迟发性腹泻发生情况和腹泻持续时间比较 迟发性腹泻:观察组:0度23例、Ⅰ度3例、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0例, 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为23.33%(7/30);对照组:0度14例、Ⅰ度1例、Ⅱ度6例、Ⅲ度6例、Ⅳ度3例, 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为53.33%(16/30);观察组迟发性腹泻程度轻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 P=0.017<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为(2.83±0.46)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75±0.6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65, P=0.000<0.01)。
3 讨论
化疗相关性腹泻[1]是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 轻者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重者可因严重脱水、循环衰竭而死亡, 对于晚期大肠癌患者更是雪上加霜。晚期大肠癌患者多采用内科治疗方案, 以FOLFIRI方案化疗为主, CPT-11联合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一线方案, 但约80%的患者均可发生迟发性腹泻反应, 且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寻求“高效低毒”化疗方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 肠道微生态的生理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大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同时也是化疗相关性腹泻的重要原因[3]。
本文结果显示, 采用双歧杆菌治疗的观察组与未采用双歧杆菌治疗的对照组肿瘤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双歧杆菌并不影响CPT-11的化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迟发性腹泻发生率显著降低, 腹泻程度也显著减轻, 且腹泻持续时间显著缩短,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这充分体现出了双歧杆菌治疗化疗后腹泻的有效性。这与益生菌制剂对肠道的保健作用密切相关:双歧杆菌可紧密粘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 阻止致病菌的粘附;可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可通过调整肠道正常菌群来抑制致病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 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分泌抗炎细胞因子;可合成人体需要的维生素, 并促进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 并促进排便;减少致癌物质产生, 增强了患者的抵抗力, 也降低了消化道癌症的发生率。双歧杆菌还可通过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另有文献报道, 口服益生菌可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 有利于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症反应的恢复[4]。有关学者[5]已证实了双歧杆菌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性, 许多医院也开始将双歧杆菌制剂作为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的首选药物。
綜上所述, 双歧杆菌可有效缓解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CPT-11化疗所致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减轻患者腹泻的严重程度且不影响化疗的效果, 这对于增强患者的身体状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素芳. 益生菌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0):138-139.
[2] 方立萍, 吴紫权, 宋晨, 等. 双歧杆菌活菌胶囊预防CPT-11引起的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 23(3):241-242.
[3] 陈坚, 张会禄. 肠道微生态与大肠癌的关联及其机制. 上海医药, 2016, 37(19):9-12.
[4] 陈海良, 杨育林. 口服益生菌对大肠癌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4, 22(1):38-40.
[5] 张冬梅, 陈嫒, 王蓉, 等. 益生菌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前瞻性研究.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 25(1):20-22.
[收稿日期: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