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娟 朱海燕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 102例实施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 依据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 各51例。参照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之前行1%氯化钠溶液静脉泵注射, 实验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之前注射适量的右美托咪定溶液。对两组患者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的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的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显著优于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 与实验组的3.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镇静药物相比, 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更好,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手术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镇静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71
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手术时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比较应激的行为, 导致这种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患者的心理因素影响以及疼痛感觉等[1]。所以在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前有必要行镇静催眠措施[2]。本院对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在行全身麻醉之前注射适量的右美托咪定溶液发现镇静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实施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102例, 依据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 各51例。参照组中男30例, 女21例, 年龄26~60岁, 平均年龄(38.45±7.18)岁;实验组中男26例, 女25例, 年龄25~65岁, 平均年龄(41.15±8.0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麻醉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之前行1%氯化钠溶液静脉泵注射, 泵输注持续时间15 min。实验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之前注射4 ?g/ml浓度1 ?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溶液, 在麻醉之前开通血压监测以及心电监护设备等, 选用丙泊酚作为麻醉诱导药物, 首次注射选用剂量为20 mg, 之后行15 mg/min缓慢泵输进行全身麻醉[3]。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的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并进行组间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的镇静评分比较 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参照组镇静评分分别为(1.45±0.03)、(2.96±0.35)、(6.05±0.45)分;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实验组镇静评分分别为(3.05±0.20)、(4.45±0.35)、(8.05±0.52)分。实验组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的镇静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 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参照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8.45±13.45)、(99.85±13.45)、(101.25±15.45)mm Hg
(1 mm Hg=0.133 kPa), 心率分别为(75.78±9.85)、(80.15±10.45)、(83.45±13.15)次/min;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实验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0.15±9.15)、(75.42±8.45)、(82.15±
10.05)mm Hg, 心率分别为(59.45±10.15)、(63.25±8.45)、(65.56±
7.45)次/min。实验组输注药物后10、20、30 min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明显优于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参照组低血压1例, 呕吐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实验组低血压1例, 呕吐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身麻醉药物辅助手术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在临床手术中保持心血管功能的相对稳定。全身麻醉辅助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患者体内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 进而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心率以及血压的稳定。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咪唑类衍生物是一种高特异性以及高选择性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此种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麻醉诱导药物的使用剂量, 进而改善患者的麻醉效果[4]。目前在临床手术中应用较为普遍, 包括下肢骨折、断裂、静脉曲张以及其他手术中。基于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临床的不断研究, 右美托咪定药物与其他药物相比有着比较高的镇痛效果, 不仅可以应用于围手术期患者动力学的稳定, 同时此药物还能对手术麻醉结束时的气管拔管进行稳定, 进而缩短气管拔管的时间[5]。在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 对全身麻醉的药物有着很高的需求, 因为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需要随时唤醒患者, 进而对患者的神经生理学常规进行检查, 因而全身辅助药物既要能够起到深度麻醉的效果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进而方便在手术中唤醒患者[6]。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之前注射适量的右美托咪定溶液10、20、30 min之后, 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不明显, 但是实验组的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明显优于参照组, 由此可见, 与传统的镇静药物相比, 右美托咪镇静效果更好,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手术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艾冬, 李秀华, 赵立芬. 雷米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头颈部及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6):1501-1503.
[2] 李東风, 李洪涛, 孙振康, 等. 右美托米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镇静效果的临床观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18):3520-3522.
[3] 欧阳文博, 刘东辉, 梁健群, 等. 胃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药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 实用癌症杂志, 2015(6):925-928.
[4] 丁登峰, 蔡兴涛, 石伟, 等. 右美托咪啶复合曲马多对鼻窦手术拔管期不良反应的效果. 中国内镜杂志, 2015, 21(5):498-501.
[5] 易利丹, 彭六保, 谭重庆, 等. 新型镇静镇痛药——右美托咪定.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1, 30(1):5-10.
[6] 巩红岩, 段文姣, 刘景景, 等. 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6, 33(4):291-296.
[收稿日期: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