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创新研究

2017-06-17 22:44杜琼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5期
关键词:组织观念评价

杜琼

摘要:高等学校管理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转变观念,进行组织创新和评价体系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关键词:管理;观念;组织;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05-02

教育管理创新是指教育者实施改造和变革,通过创造性活动,摒弃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转变观念,创造性的开展教育管理的过程。

我国高等教育既面临历史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锐意改革,才能更好地履行高等教育的职能,担当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

一、高等教育创新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高等教育创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高等教育创新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我要创新”和“要我创新”,“为发展而创新”和“为创新而创新”的关系。管理者不能为追求任期政绩而患上“创新忧虑症”,为了创新而创新,置政策出台时机是否合适于不顾,置广大群众的意见看法于不顾,违背决策程序,仓促出台政策和措施,结果会适得其反。为了避免出现创新目标不明确的情形,应当处理好以下问题:(1)贯彻管理创新的目标性原则。管理者要预则立,秉公行政,有的放矢。(2)加强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求其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办学。管理者要自律自省,还要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3)正确认识管理创新与常规管理的关系。教育管理创新立于常规教育管理之基,能够推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发展,进而提升教育质量。

2.“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不能用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把继承和创新简单地对立起来,应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善待中外教育管理经验和遗产,正确运用于现代管理实践中。中华民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管理遗产。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工业文明和现当代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教育管理者需要消化吸收,“物尽其用”。处理好全球化与独立性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冲突。对于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既不能盲目照搬照用,也不能囫囵吞枣,必须植根于国情加以扬弃,办有中国特色的教育。

3.内部和外部的关系。高等学校内部创新表面上看是学校内部事务,实则是国家事务,这是大学的职责使然。高等学校内部创新成功与否,与学校所处的发展环境和生存空间有很大关系,只有处理好了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净化了环境,取得了充分的自主权,大学的内部创新才能得以顺利进行。(1)协调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是独特的组织,不同于企业,而是有其特殊性,具有自身的运行体制和机制,政府应做好统筹协调,而不能做裹脚老太,成为大学发展的桎梏。政府既要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正确领导,又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变“管理”为“服务”,为大学又好又快地发展营造健康的环境。(2)改变大学校小社会的局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职能,术业有专攻,要改变学校办社会的状况,瘦身减负,轻装上阵。潜心办学,以其主打产品——人才立足社会。(3)学术与行政力量相伴共生。大学学术和行政力量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统一体。学术为上,行政是基。学术发展是大学的必然追求,而良好的行政服务则是其保障。行政力量以服从于学术发展的需要,合理定位,安居其位不越位,当好“幕僚”。学术力量应尊重行政力量,心往一处使,全心全力谋发展,有位才有位。学术力量和行政力量有机结合,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大学才能充满活力,蓬勃向上。

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创新的观念之变

高等学校不能简单照搬工商业中的目标管理方法,即为了追求政绩,行政部门制订的指标没有科学依据,朝令夕改,任期考核指标和年度考核指标自相矛盾,教师围着指标转,疲于奔命。

1.从“机械管理”转变为“人性化管理”、“柔性管理”。所谓柔性管理,主要是通过非强制性手段和非权力因素的影响来实现管理目标。说服、解释是其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在满足其基本的生存和心理需求后,心理和自我实现需求乃高层次需求。高校教师是高知人组,必须通过“社会人”和“Y理论”而不是“经济人”和“X理论”的管理,以人为本,才能管理达效。[1]

2.重行政人员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而言,建设一支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固然重要,而精干、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才是学校强有力的臂膀和重要保障。高校必须推进人事制度创新,试行行政录用人员交叉任职制,改善行政人员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高等学校组织创新

从1994年开始,我国实行了高等学校合并共建等形式的管理體制改革,“211工程”、“985工程”进一步实施以后,掀起了高等学校的深度融合潮,高校航空母舰不断涌现,高等学校规模均急剧扩张。为了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的管理,完善大学的治理结构,大学的组织创新便提到了议事日程。

1.降低组织层次,组织扁平化。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院为办学实体,行政部门为学院服务,建立多部门整合的研究生院、本科生院,行政服务精干高效,信息畅通,学院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实体,提升学院一级办学自主权,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2]

2.协同创新,顺应新兴学科发展需要。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倍增,应对此种潮流,高等学校相继而变,因此,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涌现,呈现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快速调整高等学校学科基层组织,而矩阵式组织结构理论顺应了这一需要。通过建立校内外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添力,力保我国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新的问题,要修订大学章程,强化制度保障。高校要实行教育督导制度,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有效规范和深化管理创新实践,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落實两代会制度,坐实高校民主管理。党代会、教(职)代会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决策机构,也是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党委常委会应充分尊重民意,重大决策特别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师生福祉的,必须经党代会、两代会讨论通过落地,并固化为制度,不能搞一言堂。教育工会作为高等学校的群众组织,是教职工心声的传声器,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上佳通道。高校工会通过参与高校教育管理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行使表决权,还可对高校教育管理政策措施执行落实情况全方位监督,担当高校管理者与教职工上传下达的桥梁。

四、高等学校评价体系创新

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高效的管理。高等学校的良性发展,基础设施、教学条件、科研条件的改善等硬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绩效评价制度营造的软环境事关重大。科学的评价制度是高等学校筑巢引凤、知人善任的重要保障。高等学校不能等同于企业公司,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培养,知识的生产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容不得急躁冒进,揠苗助长。1999年我国高等学校的扩招,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截至2015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总规模达到36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0%。[3]但“教育产业化”的误导也扭曲了高等学校管理者的政绩观,急功近利地引入了企业的绩效评价制度和体系,须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无视了制度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热潮中促使中国成了世界第一论文大国,但这种低水平重复的数量式发展模式未得到认可,教师怨声载道,学生为应对考核,铤而走险,学术造假,恶化了学术环境。因而高校领导应树立科学发展的政绩观,摒弃对教师绩效评价轻长远、轻质量、急功近利的做法。应考量教师专业发展、科学研究的自身规律,通过评价为教科研人员营造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而不是高悬在教师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令其窒息。创新评价体系应该基于以下考虑:鼓励学术创新;专家评审、同行评审、自评相结合;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全员参与,创新方法,从而做到结果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发教职员工的活力和创新力。当务之急,是优化科研环境,确立与聘期制相呼应的合理评价周期,建立促进不同学科最大化发展的个性化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评价理论元研究。这样才能使得评价体系具有准确性、实用性、系统性、公正性、科学性,维护必要的张力和弹性,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文伯,高芳.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回溯与反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4):52-55.

[2]常英华.中国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的创新与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02):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7-06)[2017-01-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

Research on Intern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 Qiong

(Graduate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Culture,Wuhan,Hubei 430072,China)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rrectly handle several relations,change ideas,carry out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novation,improve management level and education quality.

Key words:management;concept;organization;evaluation

猜你喜欢
组织观念评价
维生素的新观念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