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亦雯+童诗瑶+陈英超+郭陈垚+徐彩娣
摘 要:针对杭州大学生课外网络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网络课程;学习情况;调查
信息時代,网络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而且也在逐渐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①网络课程就是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现阶段我国已拥有数目庞大的网络课程资源,囊括了主要学术领域和科目。这些网络课程资源经过宣传推广,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使用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帮助大学生学习各类知识的目的。但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我国的网络课程资源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
1 调查与结果
1.1 调查
1.1.1 调查时间
2016年11月。
1.1.2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校等学校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共260名。共发放问卷26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为98.1%。
1.1.3 调查方式
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相结合。
1.1.4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2013、SPSS22.0、Sigmaplot13.0等软件处理。
1.2 调查结果
1.2.1 学生群体使用网课网站的现况
(1)课程网站的普及情况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颖的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模式,近年来迅速普及、扩张与开展。我们针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同学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过网络课程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8.8%,可见目前网络课程已经慢慢进入大学生的生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高校、不同年级的同学对网络课程的需求是不同的,调查结果如下:
图1显示,不同高校类型、不同年级学生对网络课程的使用存在差异。具体而言,我们的样本中有以浙江大学为例的985/211重点高校,以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例的普通高校,以及以浙江金融职业学校为例的职业院校。
经检验,Pearson卡方显示,Sig=0.000184,<0.05,说明不同高校类型在网络课程使用上差异非常显著。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的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需求率较重点高校高。通过对学生的访谈,952/211学生由于本科生阶段课业繁重,能自由学习网络课程的时间较少。年级方面,Pearson卡方显示,Sig=0.002935,<0.05,说明不同年级在是否使用网络课程上差异非常显著。大一大二的学生使用网络课程的比例高于高年级的学生。通过访谈我们得知,大一大二的同学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且学习欲望、好奇心较大,因此使用网络课程的比例较高,且网络课程近两年才广泛兴起,这对调查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我们发现,重点高校的研究生使用网络课程比例高于普通高校,通过调查得知,重点高校的研究生需要做较多的科研,需要自主学习,他们往往会选择网络课程这种学习方式,而且研究生自主性高且课外空闲时间较多。
(2)各高校课程网站的普及方式
目前,网络课程已经进入到了同学们的生活,那它是如何无声无息地接近我们的呢?根据调查,得出调查总样本中同学们最初接触到网络课程的途径的占比分布如图2:
从图2可以看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最初为被动接触网络课程,这一方面说明高校在信息化教育大背景下,已经对网络课程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说明,当前大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方面还有待欠缺,因为数据表明仅有21%的同学是通过自己探索发现网络课程这种学习方式。
网络课程兴起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同学们对大学自主性的学习方式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不同的年级学生接触网络课程的途径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如图3:
以年级为自变量,不同接触途径的选择情况为因变量,经检验,Pearson卡方显示,Sig=3.037*10-7,<0.05,可知接触网络课程的途径中,不同年级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根据图3显示,研究生主动接触网络课程的比例高于本科生,可知对网络课程的主动探索欲望上,研究生强于本科生,研究生需要获取更多的资料进行的课题研究,而在这么多年的高校学习经验中,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会较强。
(3)高校学生对课程网站的选择
目前国内网络课程网站数量繁多,良莠不齐,经过整理,目前网络课程网站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类:以“浙江省精品网络课程”为代表的理论知识型网站、以“我要自学网”为代表的技能操作型网站、以及以“网易云课堂”为代表的综合性网站。调查显示,66%的同学表示自己更倾向于综合性网站,17%的同学表示自己更倾向于理论知识型网站,16%的同学更倾向于技能操作型网站。很明显,综合性网络课程网站更受同学们欢迎。
此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针对不同类型网络课程的选择,性别是差异程度最大的自变量,就性别为自变量,选项为因变量,分析得到男女在类型选择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如表2。
根据表2 Pearson卡方显示,Sig=0.002,<0.05,为差异非常显著。调查显示,66.2%的女生倾向于综合性网站,46.7%的男生倾向于综合性网站,27.7%的男生倾向于技能操作型网站,15.9%的女生倾向于技能操作型网站,可见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综合性网站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男生对技能操作性的技术更感兴趣,因此会有较多的男生使用技能操作型网站,同学们选择网站与个人兴趣有较大关系。endprint
为了更进一步确认,除了个人兴趣之外,为同学们选择网络课程网站首要考虑原因是什么,我们做了进一步调查,得出了以下数据:
由图4可知,同学们更偏好于综合性的、课程和师资丰富、免费的课程。
1.2.2 学生群体学习网络课程的现况
(1)高校学生对网络课程学习的适应情况
网络课程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同学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为了调查同学们对网络课程学习的适应性,我们通过“学习网络课程的时间习惯”、“每周学习网络课程的时间”、“目前为止完整学习网络课程的数量”这三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根据图6显示,在学习时间习惯方面,绝大部分同学表示他们学习网络课程并无固定时间,图7显示,在学习时间长度方面,2.5%的同学每周学习网络课程时间大于10小时,8.4%的同学学习时间在5~10小时之间,44.6%的同学学习时间为1~4小时,26.7%的同学每周学习网络课程时间小于1小时,17.8%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在课程数量方面,4.0%的同学完整地学习数量大于5门,14.4%的同学完整地学习过4~5门网络课程,56.9%的同学完整学过2~3门,27.7%的同学完整地学过0~1门课程。
为了更清晰地显现高校学生对网络课程学习的适应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个《网络课程学习的不适应量表》。具体量表设计见附录1。统计结果如下:
根据图8显示,整幅图标呈正态分布,但是3分和4分的人数为0,可以认为网络课程还未完全成为同学日常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我们计算了加权平均值,得出加权平均值为9.7分,高于标准平均值7.5分,可以证明目前大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适应性较低,此外众数为10分,90.8%的同学分数高于标准平均数7.5,同样可以证明目前大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适应性较低。
(2)高校学生对网络课程学习的认可程度
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得知,当前大部分的大学生接触网络课程是通过学校或课程强制安排以及教师推荐,是较为被动的方式,由此得知,在接触阶段,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认可水平不高,但是网络课程的魔力就在在于,你会不知不觉地爱上它。为了了解同学们在使用阶段对网络课程的认可,我们通过对学习模式的偏好来体现。对此,调查结果如下:
由图9可知,在使用过网络课程之后,有76%的同学更偏好于实体课堂和网络课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及11%的同学表示他们更偏好纯网络课程的学习,说明在经过网络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們对网络课程的好感度在上升,这同样可以进一步说明,网络课程的存在是合理的,是可以继续发展的。与此同时,数据显示分别有11%的同学偏好于仅通过实体课堂学习,说明当前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无法适应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网络课程还有改进的空间。
此外,同学们在未来阶段对网络课程的认可也非常重要,对此,我们针对所有被调查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由图10得知,有61%的同学表示会在未来阶段继续使用网络课程,有32%的同学表示不确定,有7%的同学表示不会再使用网络课程。其中,有31.5%目前未使用过网络课程的同学表示未来会使用网络课程,根据此调查结果,可以更进一步证明,同学们对网络课程的认可性较高。
(3)当前网络课程模式下的学习效果
网络课程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高校学生在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下,学习效果如何,人们也是各抒己见。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结果显示,58.9%的同学表示能利用小部分已学的网络课程,29.2%的同学能利用大部分的知识,3.5%的同学表示自己不能利用通过网络课程学习获取的知识,1.5%的同学能利用全部已学的网络课程知识,剩余同学表示不清楚。可见,目前高校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模式下的学习效果不佳。
我们以“学校类型”、“年级”、“专业”、“性别”为自变量,计算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网络课程知识利用程度与学校类型相关方面,统计结果显示,sig<0.05,r=0.008,R(年级)=0.007;与专业相关性,r=0.266,与性别的相关性r=0.212,因此,可以证明在这四个自变量下,学生对网络课程知识的利用程度与学校类型、年级、专业、性别无关,说明学习效果如何还是看个人。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佳,既不是学生层次问题,也不是专业年级问题。通过和个别同学的访谈,总结可知,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低与各课程网站的教学方式、内容设计等存在联系,也与当下政策环境的忽视有关,对此,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2 分析与讨论
2.1 学生是网络课程发展的首因
网络课程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而开发建设的,学生在网络课程发展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网络课程效果如何也是靠学生来检验。
网络课程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而开发建设。传统课堂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学们想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可是资源难求;学生想学一些其他专业的课程,可是资源难求;学生想感受一下不同教师的教授,可是资源难求。这个时候,网络课程就应运而生了,网络课程不同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等。
学生在网络课程发展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前文提及,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意见建议来促进课程建设。此外,通过调查,19.8%的同学表示他们接触网络课程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部分同学们尝试自主学习。与此同时,仅有5%的同学是通过同学朋友推荐接触网络课程,究其原因,可能同学们课外关于“学习途径”的交流较少,抑或是缺少相应的平台——论坛等。与选择“自己发现从而接触网络课程”的19.8%的同学相比较,可见当前(中国)学生的分享意识确实有待加强。
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也是靠学生来检验。通过调查可知,当前在网络课程这种学习方式下,高校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这与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线上学习是人对机的交流,传统教学是人对人的,因此,线上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这也是目前社会对网络课程持怀疑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endprint
2.2 学校、教师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动力
学校领导和指引着师生们的发展,目前有不少学校有将自己学校的精品特色课程上线,推广至网络课程网站,便于人们学习,学校特色课程上线首先是要在本校学生中推广,通过调查发现,43%的同学接触到网络课程是因为学校或课程的强制安排。这样的培养方式实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学校给同学们提供了一种学习的新途径,起初是被迫学习,在经过体验之后,他们或许会发现这种学习方式非常适合他们,从而在未来主动接触网络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所谓“强制安排”,就是指,同学们不是自愿接触这种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分数成绩,为了学分,而进行被迫学习,更何况网络课程的学习是监督机制较为低下的,毫无兴趣地学习效率是低下的,调查显示,有不少同学表示曾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听讲并做些无关的事情以及任其播放等行为,这也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学校或课程强制安排学习这种方式,在目前,网络课程发展的初期阶段,带来了较好的效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教师这一教育传道者在“学习资料”分享上有权威的地位,他们会将日常接触到的教材、教参进行筛选,选出一些最适合学生的进行推荐,而学生们也是无条件地信任自己的老师,按照自己的情况尝试学习。调查显示,24.8%的同学表示他们接触网络课程是因为教师推荐,所以教师在网络课程推广方面也是主力军。目前有非常多的教师参与开发网络课程,他们首先会确定课程,然后进行备课,录制,后期制作等,教师在开发网络课程过程中,单枪匹马难度是非常大的,这需要团队力量来协助完成。教师们相互切磋,相互成长,从而再次促进网络课程开发。网络课程是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学生在教师推荐下接触到网络课程,以此同时,同学们可以将学习效果、课程设置建议或意见向教师反馈,教师进行反思修正,又一次促进网络课程的开发。高品质的网络课程才会推动学生的发展。
2.3 网站建设是网络课程发展的推力
数据分析发现,综合性网站是目前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站,综合型网站的全面性、完整性、可靠性确实是广大高校生所偏爱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同学们对专一类型网站的需求,专一性网站虽然不全面,但是专业度有保障,所谓术业有专攻,着重于一个角度,课程数量质量更可以得到保障。
受欢迎网站的特色优势在于其课程资源丰富、讲师资源丰富以及免费等,可见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网站的认识就是一個提供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的免费数据库。然而作为“数据库”的网络课程还是初级阶段的网络课程,要想整整发挥网络课程这种新型教学形式的作用,就得让网络课程的智能化优势,如“个性化推荐”,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
最重要的是,网络课程学习效果不佳与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缺乏监督机制有关,网站建设应考虑到如何让学生能够对着屏幕也安心学习。
让技术拥有思想,永远是技术领域追求的目标,未来让网程课程网站更像一名老师也应该是其追求的目标,网络课程网站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2.4 政策支持是网络课程发展的保障
因社会对教育问题的不断重视,政府近年来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教育,教育部就在2015年4月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从教育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到高校,在网络课程建设中投入大量经费,开发出数千门网络课程,也评选出国家级、省级、市级与校级等免费精品网络课程。②
可是,不得不承认,我国网络课程发展到今天仍旧是大学课程衍生和延伸的一部分,依旧也没有吸引大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引起各方人员的思考。
3 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推广,保障网络课程发展
从上述调查中,我们有一个发现,很多同学并不是不接受网络课程这种学习方式,而是他们没有接触到网络课程。接触过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同学,绝大部分还是较为认可的。那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网络课程呢?在目前阶段,还是得靠学校和教师的推动,原因有以下:其一,学校和教师面向的是千万的学生,是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其二,学校和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存在,同学们会信任他们,从而尝试使用网络课程。其三,不得不承认,当前我们国内的学生学习自主性还有些欠缺,较少的同学会在课余生活中主动探索学习。综上所述,校内方面是网络课程推广的一支重要力量。校外方面,可以和一些学生常用的网站沟通,将网络课程做一个广告式的推广。
3.2 网站建设,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网络课程网站可以进行强强联手,将优质的课程进行汇总,将相似的课程进行整合,这样可以方便同学们选择。此外网络课程可以不断开发,除了知识型课程,还可以引进一些技能型的课程,例如男生喜欢的软件使用课程,女生喜欢的美妆课程,还有当下大学生喜欢的乐器培训课程……课程越丰富,越能满足充满个性的大学生们的需求。
网络课程网站内部设计可以考虑地更精细,例如,我们的调查中就发现当下网络课程以教师向学生们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们很难即使和教师进行一个有效的交互,所以可以像当下的社交软件一样,建设一个聊天的平台,师生双方可以在移动设备上收到信息的推送。
此外,网络课程网站可以通过学习时间、学习课程数量来获得积分,用“积分兑换”的形式吸引学生学习。
3.3 政策优化,推动网络课程发展
当下关于网络课程的政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影响高校学生选择网络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免费”,可是课程开发人员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如何计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矛盾。更何况教育这一领域的盈利本就困难,且较难被传统观念所接受,这就需要政府出面,一方面对网络课程进行管理和保护,一方面需要给课程开发人员一定的支持。此外,网络课程网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存在,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对它的关注度还不够,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课程网站推向大众,网络课程网站的运营也是非常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样需要政策、社会等支持。endprint
由于本次研究受到外在条件的影响,虽然对杭州市六所以上的高校(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校)學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仍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由于受走访的校区的影响,有部分学校某年级的学生人数较少,与此相关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注释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7-12.
②杨刚,胡来临.MOOC对我国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影响的理性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5,(03):15-21.
参考文献
[1]秦惠民,鞠光宇.基于网络的大学开放式课程现象研究——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87-90.
[2]黄忠华,杜雪君.MOOC对大学生学习和大学教学的影响:基于浙江3所高校学生的调研[J].现代教育管理,2016(2):57.
[3]冯小燕.大学生基于“网络公开课”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D].南昌:广西师范大学,2015
[4]王娟,孔亮.传播学视域下高校精品课程应用与发展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29-36.
[5]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6]David Wiley.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initiatives in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oecd.org/dataoecd/33/9/38645447.pdf[2017-2-27].
[7]Justin Johansen, David Wiley. Education Tech Research Dev [J]. 2011(59):369-382.
[8]Di Xu, Shanna Smith Jaggars. The impact of online learning on students' course outcomes: Evidence from a larg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college system [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13(37):46-57.
附录一
《网络课程学习的不适应量表》
《网络课程学习的不适应量表》的设计依照了李克特量表的原理,将问卷中和网络课程适应情况有关的三个选项选出,设计量表。
学习时间习惯方面,每天固定时间学习为1分,周末学习为2分,寒暑假为3分,无固定时间为4分,其他不计。
在学习时间长度方面,10小时以上为1分,5~10小时为2分,1~4小时为3分,小于1小时为4分,不清楚不计。
在课程数量方面,大于5门为1分,3~5门为2分,2~3门为3分,小于等于1门为4分。
有一项结果为不计则视为全体不计。
最高分为12分,最低分为3分,标准平均值为7.5,因此3~7分为适应,8~12分为不适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