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伟
五月的太康又到了收获的季节,这个位于河南省中东部地区的县自古为产粮大县。“今年粮食大丰收呵”,汽车行驶在通往大许寨乡的青白色水泥路上,两边是黄澄澄的麦地。风吹进车窗,夹杂着成熟小麦的气息,有新蒸馒头的味道。路边的白杨树下,自行车、平板车、电动三轮车摆满地头,传统的镰刀与现代化的机械齐上阵,准备收获一个丰产的夏季。
这一切都是韩永超熟悉的景象,毕竟,从大年初二中午吃完饭到乡里后,他就没有一天不在这条路上奔波。太康县大许寨乡组织委员、统战委员、第五工作区区委书记、君赵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这一连串的头衔,没有一个不与这片正值收获的土地有关,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熟悉,仰俯相依,休戚与共。
他的一天
5月25日是大康县建档立卡整改工作的截止日。这是韩永超同志担任君赵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和参与巡察组协查工作的第17天。这一天他的行程排得很满。
7时30分,在大许寨乡政府召开第五区干部碰头会。
8时许,召集国土所长李修广、司法所长陈垂先、派出所警员陈德然共同前往四柳树村,调查处理两户村民宅基纠纷问题。
8时30分许,到李楼村,指导该村秸秆禁烧、扶贫进展工作。
9时,到元明寺村查看建档立卡进行情况。
9时20分许,到君赵村查看建档立卡情况。
11时许,再次到四柳树村询问宅基纠纷调处情况。
11时40分,接君赵村支书崔长军电话,约定下午1时30分去查看建档立卡完成情况。
12时,李楼秸秆禁烧及扶贫工作安排基本结束,随后在村用工作餐。
13时20分,接到通知,乡班子成员下午3点去县里向市委第四巡察组第二分组汇报工作。
13时30分,再次到君赵村,审核建档立卡情况。
14时30分,再次到元明寺村,送建档立卡表。
16时24分,再次到元明寺村查看建档立卡完成情况。
17时30分,电话联系大许寨村包村乡干部吴海芝(该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安排脱贫攻坚工作。
20时30分,返回乡里,向此前在君赵村工作的同事朱晨阳了解君赵村情况。
22时30分许,韩永超忽然对朱晨阳说,感觉有些难受。拨打120后,朱晨阳立即开车送他去县医院。路上,朱晨阳时不时与侧躺在后座上的韩永超说话,后座上传来的声音渐渐微弱。
23时许,120急救车在县城外环路上接上了韩永超,同来的妻子喊他,已经没有声息了。
凌晨1时20分,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后宣布无效。
收获的季节到了,他却走了。这位在太康县扶贫一线连续工作了17天的基层干部韩永超同志,去世时年仅39岁。
17天大走访
“不说了,一说就想哭。”53岁的君赵村支部书记崔长军提到他的“韩书记”,眼泪就流了下来。君赵村是大许寨乡八个贫困村之一,有贫困人口547人,162户。5月8日,按照省里贫困村必须有驻村第一书记或副科及以上级别干部担任组长的要求,韩永超由乡党委提议、县委组织部批准担任君赵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这天,距离规定的太康县建档立卡整改工作截止日期还有17天。
“韩书记就是认真,中午、晚上来。一天多了打十几个电话。”崔长军担任君赵村支书已经8年了,与韩永超前后共事17天。“这些表格,近一百个项目,老人、小孩、低保,每家每户都不一样。他一项一项看,逐条审核。真负责啊!”
4月19日到5月25日,大许寨乡按照市县要求,在全乡34个行政村开展建档立卡整理审核工作,对所有贫困户重新识别。按照《河南省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这次再识别以力求精准为原则,贫困户本人需要在《帮扶措施明白卡》、《收入明白卡》、《XX脱贫核查明白卡》、《精准识别入户普查表》、《XX年度贫困户信息采集表》等信息采集档卡材料上签名。其中“信息采集表”需要采集近三年,也就是2014、2015、2016年的情况,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一户的档案得去三、四趟,一趟至少一个小时。”君赵村村主任张占先说。
这些档案,全部需要脱贫责任组组长最终核查。责任组长对所在村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
同样是5月8日这天,韩永超受乡里指派,陪同市委第四巡察组第二分组到各村检查。在这天的《扶贫工作日记》里,韩永超记录了巡察组会议情况,“连续20天中午不休息”,走访“所有贫困村的贫困户和所有非贫困村60%以上的贫困户。”这或许就是村支书嘴里“他没时间,只能中午、晚上来”的原因。
大许寨乡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规范化整理前有贫困人口5300人,1534户。17天时间里,韩永超陪同巡察组走访了8个贫困村1045户贫困户,涉及3599名贫困人口。这还不包括走访的非贫困村的户数。
在同一天的日记里,韩永超还工整地记录了大许寨村新识别的15户、预脱贫的20户的户主名字。大许寨村属于他负责的第五区。作为第五区区委书记,他要对辖区内的大许寨、罗古洞、李楼、元明寺、四柳树5个非贫困村743人贫困人口、255户贫困户的建档立卡情况负总责。
专注扶贫的116天
在韩永超的办公室兼卧室里,《周口日报》永远定格在了2017年5月25日这天。
桌子上的文件旁,凌乱地放着刮胡刀、保温杯、剩下6颗的复方甘草酸苷片,床头插座上连着手机充电器和热水壶,墙边的老坛酸菜牛肉面剩半箱。这里,是韩永超工作、生活了116个日夜的地方。
“初二走了基本没进家门。回来换个衣服都不停地打电话。跟他说个话,都在接电话。”妻子夏秀玲早已泣不成声,“我说你忙啥来?天天说时间不够用。他说没时间,扶贫哩,事情多。”
“那几天他脸色不好,瘦了,我说检查检查再上班。他说现在哪有空,都忙嘞。”妻子最懊悔的,是没有坚持带他去检查身体。
韩永超把时间花在了贫困户身上。家住大许寨村的许勋山今年67岁了,说起“韩书记”,老人的眼湿润了。老人的儿子在外地打工,一个人带小孙子。2004年得风湿关节炎后,走路不方便,现在每月药费200多元。今年3月份,韩永超了解情况后,与乡里商量,带着老人去残联办了残疾证。为让老人有稳定的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他协调安排老人当乡里的环卫工人,每天打扫卫生几个小时,一月能收入800元。
“韩书记是群众的好干部。他为脱贫操心过度了啊,两天不睡觉……28号我代表村民去追悼会为他送行。”老人说。
这是韩永超走访的几千户贫困户中的一户。
67岁的薛明章和老伴陈秀峰患冠心病多年,两人都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老人说,自己因为身体情况,不能干重活,韩书记“经常来,安慰安慰,嘱咐我们要照顾好自己,别多想,有啥问题吭气(方言,打招呼)。”
“前几天还送来了夏凉被,他是好人,好得很。对老百姓真好得很。可惜了。”陈秀峰低低地叹了口气。
这位群众心里的好干部,对父亲却是有愧的。
“过年关,除夕下午三四点到家,说是去扶贫了,也不知道咋恁忙。”韩永超的父亲说,“年后回来了一次,说不能在家时间长了,得走。我说你忙你的吧,我不拖你后腿,别让人家戳咱脊梁骨。”
“那是今年我们俩最长的一次谈话。”韩永超的父亲身体蜷曲坐着,头埋在手里。
“走好路”“为人做事,吃亏常在,不要占人家便宜”“好好学习”……父亲的这些教诲,韩永超都记住了。
大许寨乡乡长方新梅说,韩永超同志政治素質高,工作有担当。他爱岗敬业精神尤为突出。心中装着责任,装着群众,却唯独没有他自己。
太康县扶贫办主任祝俊伟曾与韩永超共事七、八年,他说韩永超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跑步,打太极拳。一个很丰满,很可爱的人。特别好学,不会投机钻营,凡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
5月27日,太康县委召开常委会,追认韩永超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太康县人民政府追认韩永超同志为优秀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