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

2017-06-16 20:15苗雨君朱丹
会计之友 2017年12期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中介效应财务绩效

苗雨君 朱丹

【摘 要】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稳定企业的经营环境,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而且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提升社会责任履行效度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形成良好的声誉效应,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大数据时代下,内部控制受到“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影响,将得到空前发展,对于信息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将更加深刻。对深圳A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内部控制作用于企业绩效的两个途径:提升企业运行效率进而提升企业财务表现以及通过社会责任促进机制作用于企业财务绩效,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呈现正相关,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和财务绩效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这揭示了内部控制在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的内在促进机制,也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提升企业财务业绩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财务绩效; 社会责任; 中介效应; 股权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 F2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2-0050-07

一、引言

近年来,环境破坏、雾霾、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引起了政府、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高度关注,及时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成为上市公司应尽的责任。据《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报告(2014)》,2014年年报披露期内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行业无A级公司报告,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金融业中B级水平报告数量占比最大;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中C级水平报告数量占比最大。综合看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最低。可见,不论是从整体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还是从行业分布均匀度来看,我国的社会责任履行效度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步入社会经济“新常态”阶段以来,国内企业逐渐由粗放式数量增长型向集约式质量效益型过渡,行业增速放缓。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如何加强内部薄弱环节建设,保证企业财务绩效稳健提升,成为企业的工作重点。我国的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逐渐得到发展,与西方相比,相关研究仍亟需加强。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出,将推动大数据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成为内部控制建设发展的良好契机。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也步入“新常态”,一方面要着力解决由于传统发展模式中积累的各类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要改革创新,把握机遇,企业可以利用云端大数据实时监控其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独立咨询机构、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等第三方机构也逐渐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分析,这为促进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有效履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背景与技术支持,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价值开启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能够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水平,促進企业提升社会责任履行效度,有助于打开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黑匣,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财务绩效。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不同于工业制造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相比之下,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较为缺失,故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信息行业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探讨内部控制、财务绩效、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希望为提高相关企业对三者内在关系的认知度提供一定帮助。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拟通过实证研究以下问题:内部控制是否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内部控制能否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内部控制是否可以通过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而提升企业财务绩效。第一个问题主要考察内部控制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存在性,第二、三个问题是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影响财务绩效的具体路径。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在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并不多,多数基于COSO报告中内控指标的实现程度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所体现的内控目标的经济后果观较为片面。基于此,国外研究学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拓展,Richard et al.[1]认为健全可靠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并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Lopez-Iturriage et al.[2]认为当企业具有良好发展机遇时,且实际控制人是机构或者个人的情况下往往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较少。

在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方面,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且结论不一,如Hillman et al.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呈现正相关;Brammer[3]对英国400多家公司的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进行了面板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呈现负相关,这是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成本、消耗资源,进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地位,降低财务绩效;Cordeiro et al.利用券商预测的股票每股收益和超额收益作为财务绩效的考核指标,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Williams et al.[4]对500多家公司的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在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方面,Willis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价正相关,内部控制有效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Armstrong[5]认为,内部控制缺陷可能降低企业的稳健程度,导致利益相关者信息不对称,进而影响企业财务绩效;Dhaliwal[6]认为贷款银行会对内控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采取更加严格的非价格条款,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比不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表现出更低的稳健性。

(二)国内文献

在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方面,国内的研究兴起不久,文献较少,第一种观点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对社会责任具有正向影响,如李志斌[7]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考察内部控制的溢出效应,发现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促进内部控制趋于完善,如李易坤等[8]认为社会责任是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项,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水平。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存在着互动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如王加灿等认为积极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有效改善企业内控环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运营效率,使得企业高效地运作起来。孙芳城等[9]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食品安全以及员工权益保护等问题日益增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足的案例频频曝光,这其中,内部控制失效无疑是首要因素。

在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方面,赵存丽[10]以2011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绿色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具有相关性;张兆国等[11]认为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互影响,但是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即从短期看,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降低了财务绩效,但从长期看,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绩效和竞争力;刘长翠等[12]的研究表明,社会的贡献状况和公司的财务表现相关性不大,公司资产的使用目的更加侧重于追求经济上的利益。在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方面,林钟高等对A股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健全的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并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得到强化。梁松等[13]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得出结论:公司控制能力越强,市场绩效越好。而部分学者经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增值没有明显的作用。如叶梓[14]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若仅将内部控制当作解释变量,其和财务绩效无显著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关于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由于衡量标准不一、研究对象不一,国内外学者对于二者的关系始终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是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结论大多统一,即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提升财务绩效。此外,对于内部控制、财务绩效以及社会责任,国内外很少有学者将三者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研究,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两关系。因此,对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是具有必要性的。本文将三者均纳入研究体系,拟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来研究内部控制、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三者背后隐藏的联系。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公司若要保护股东最终获益,就必须拥有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把握住这一关键环节,企业便能完成对股东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就是说,企业完成内部控制目标实际上就是在履行其对股东相应的社会责任。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员工的积极配合,这就需要企业积极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同样,内部控制目标的达成也需要企业积极履行对消费者、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因为经营业绩的实现需要稳定的客户群,经营风险的降低需要保证债权人的稳定性。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的终极目标都是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持续发展。我国企业自出现股份有限公司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从依赖有形资产如机器设备到依赖企业形象、研发能力、人力资源以及商业信用等无形资产,经营目标也开始从单一经济目标向社会目标过渡,相应的内部控制的设计理念从“经济人”属性向“社会人”属性渗透,忽视任何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都有可能使公司陷入危机。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促使企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进而促进企业有效制定社会责任战略计划以及规范管理社會责任履行状况。社会责任是一个多维度概念,涵盖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将有效监督和控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并对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提高股东信任度、员工归属感、顾客满意度以及社会响应度等。而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可能倾向于投资具有短期利益的项目,忽视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最终降低企业的财务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

根据2004年9月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内部控制包括目标设定、事件识别、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控八个要素,其构建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参与,通过各种制度来落实环节。若能成功构建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便能提升管理效率,保持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能够大大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所有者资本保值增值,同时也要确保企业拥有充足的偿付能力,即保证债权人权益。为避免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目标差异产生的风险,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避免因为管理效率降低带来的企业各项价值的损耗,减少摩擦成本,增强合作效应,实现企业财务绩效提升的目标。

内部控制具有监管企业员工行为、企业运转流程的功能,通过公司章程,明确规定员工和流程的进行,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此外,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重要保证,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防止企业舞弊事件的发生,便于企业寻找出自身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也更容易获得内外部人员的信任,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基于此,提出假设2。

H2: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三)内部控制、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

内部控制良好的公司可以降低其自身的内部交易成本,提升财务绩效,同时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而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可以为其塑造良好的形象,并向外界传递出积极信号,获取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和信任,从而保持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构建以社会责任为基础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带动全员参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其自身带来长期良好的财务绩效的同时,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资源的交换使得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而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样本数据来源为我国深圳A股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数据,内部控制方面的数据直接取自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社会责任、财务绩效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Wind数据库、巨潮资讯网。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本文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了筛选:剔除了无法取得完整数据的上市公司;剔除了个别由于退市而无法取得完整数据的上市公司;剔除了重大收购、资产重组导致数据变动幅度异常的上市公司,经过上述步骤筛选后,最终样本为32家上市公司。

(二)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企业财务绩效的衡量通常有两种方式:市场绩效以及会计绩效,前者通常用托宾Q进行表示,后者通常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表示,体现了企业的总体获利能力。由于托宾Q值的使用,要求较高的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完善,股票的流通性也较差,非流通股又很难找到合理有效的衡量标准,所以采用托宾Q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并不合适。基于此,本文采用会计绩效指标,用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财务绩效的替代变量。

2.解释变量

本文的解释变量是内部控制,替代指标选取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有限公司所研究、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迪博指数是一套较为科学的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和反映企业内控水平的指数。迪博企业基于企业披露的报告、资产安全、战略、经营、合规的实现程度设计了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内部管控体系的现状,对内部控制指数进行修正,以内部控制的缺陷当做修正变量,最终通过测度研究得到。

3.中介变量

对于社会责任的衡量,在国外,通常采用声誉指数法、KLD指数法、TRI法和公司慈善法等,而在国内,通常采用替代指标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保证银行及其以外的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采用替代指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进行衡量,同时根据已经存在的学者研究,本文采用每股社会贡献值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衡量,每股贡献值是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的替代变量,其值越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得越好,计算公式为:每股社会贡献值=(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本期应付职工薪酬-上期應付职工薪酬+财务费用+捐赠-排污费及清理费)/期初和期末总股数的平均值。

4.控制变量

(1)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掌握更多的社会关系以及更多的相关资源,企业规模的大小影响着公众对于企业的关注度和评价。此外,已有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捐赠行为受到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其社会责任履行能力也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强。基于此,本文采用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之一,用企业年末的总资产对数进行衡量。

(2)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一般用资产负债率表示,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根据资本结构理论,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可以减少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冲突,提升企业的绩效,但这一指标若是过高,也会因财务风险的增加而降低企业的财务绩效以及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将企业风险作为控制变量之一,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

(3)企业成长性

企业的成长性越好,越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其承担的社会责任风险也越大,也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而成长性略低的企业,其资金亦有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若将资源投入到社会责任当中,可能会影响其自身业务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企业成长性纳入控制变量之一,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表示。

(4)股权集中度

除以上因素外,股权集中度也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了这一点。基于此,本文将股权集中度也纳入控制变量,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表示。

综上,所有变量定义如表1。

(三)计量模型

本文主要研究内部控制影响财务绩效的途径,直接促进财务绩效提升以及通过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提升财务绩效,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证检验造成偏误,选取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若干主要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ROA=a0+a1IC+a2SIZE+a3LEV+a4GROWTH+a5CON+§

ROA=b0+b1IC+b2CSR+b3SIZE+b4LEV+b5GROWTH+b6CON+§

ROA=c0+c1IC+c2CSR+c3IC×CSR+c4SIZE+c5LEV+c6GROWTH+

c7CON+§

主要考察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考察加入社会责任变量后,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中,a0、b0为截距项,a1,a2,a3,a4,a5,b1,b2,b3,b4,b5,b6为待估系数,§为随机变量。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变量描述性统计的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2012—2014年,样本公司ROA的均值为12.85576,最大值为64.1921,最小值为-1.0967,标准差为10.76875,说明我国信息行业的财务绩效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研究期间,IC的均值为685.7298,最小值为454.7,最大值为779.13,标准差为49.25846,表明我国信息行业的整体内部控制程度较好,但是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了71.35%左右,表示该行业内部控制有效程度存在差异性;CSR的均值为1.450239,最小值为0.0438,最大值为7.3745,说明我国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差距较大,且总体上的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处于较低的水平;公司规模的均值维持在12.21441上,最小值为10.85,最大值为14.34,相差不大;资产负债率均值为0.2758389,最小值为0.031401,最大值为0.679448,差别较大,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差别较大;企业成长性的衡量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值为0.1982241,最小值为-0.484666,最大值为0.997167,说明企业的成长性水平差距较大;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指标即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0.5539505,最小值为0.1895,最大值为0.8445,标准差为0.1393041,表示样本公司股权集中程度相差不大。

(二)独立性检验

为探讨不同内部控制程度企业之间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是否存在明显不同,本文按照内部控制指数将样本数据分为两组,分别为高质量内部控制组以及低质量内部控制组,对样本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表3、表4显示了T检验结果,由表3可知,低质量内部控制组的每股社会贡献值均值为1.057857,高质量内部控制组的对应值为1.851151,Pr(T

(三)相关性分析

表5报告的是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由表5可知,IC与CSR相关系数为0.410,且在1%水平显著,可以初步证明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证实了假设1;IC与ROA相关系数为0.462,且在1%水平显著,可初步证实假设2,即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财务绩效。

(四)回归分析

表6报告的是模型方程的回归结果,控制了其他变量后,IC与ROA呈正相关,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验证了假设2,即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企业财务绩效,CSR、SIZE均与ROA呈现正相关,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表7可以看到,未加入社会责任中介变量前,模型1调整后的R2为0.2355,拟合效果一般,但可接受,加入社会责任中介变量后,模型2的p值为0.0000,整体效果比较显著,调整后R2为0.7898,拟合效果更加优于模型1,但由于以每股贡献值作为社会责任的替代变量,具有偏财务性的特点,需要进行进一步验证。

为探讨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引入IC与CSR的交乘项进行相关检验和对比分析。同时,为排除交乘项带来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分别对自变量与调节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然后再计算两者的交乘项。表8列示了模型3的回归结果,即IC与CSR的交乘项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同时相比于模型1,IC的显著性水平有所提高,且系数却明显变大(0.0608247>0.0186202),而CSR的系数与模型2相比有所下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社会责任能够正向调节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效果。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强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以及说服力,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考虑到内部控制、社会责任衡量指标相关数据的收集成本问题以及缩小样本规模的可能性,本文采用替代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将企业财务绩效的衡量指标ROA替换为净资产收益率,并对假设进行再一次的检验,研究结论与上述结论一致,由此看来,本文模型构建具有稳健性。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2012—2014年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深圳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社会责任、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分组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组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也较好;内部控制对于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回归分析证实了这一点,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较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企业财务绩效。社会责任能够正向调节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经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于财务绩效能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能与企业内部控制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二者能够共同为提升企业财务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这是因为,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将社会责任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当中,使得企业在后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得到持续发展,实现持续获利,有利于企业价值增值,同时降低企业的社会责任风险,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从研究结论可以发现在提升企业绩效、提高社会责任承担水平方面,内部控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响应政府號召、维护各个利益相关者权益、提高社会责任履行效度,企业有必要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利用内部控制的一系列基本职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同时引入社会责任文化,促使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此外,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企业内部控制将会得到空前发展,通过“互联网+”计划,信息行业可以占据优势形成基于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利用技术优势比其他行业更加提前进入社会责任“新常态”阶段,积极且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逐渐引导各行各业提升自身业绩的同时,共创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1] RICHARD A J,DANTEL W G. 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types on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5):564-576.

[2] LOPEZ-ITURRIAGE F J,LOPEZ-DE-FORONDA O.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large hare-

holders:an analysis of European multinational firms[J].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Review,2009,3(3):1-11.

[3] BRAMMER S,BROOKS C,PAERLIN S.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stock returns: UK evidence from disaggregate measures[J]. Financial Management,2006,35(3):97-116.

[4] WILLIAMS M C,et 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trategic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6,43(1):1-18.

[5] ARMSTRONG C S,W R GUAY,J P WEBER.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ebt contrac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0(2/3):179-234.

[6] DHALIWALD,HOGAN C, TREZEVANT R, et al.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s,monitoring,and the cost of deb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4):1131-1156.

[7] 李志斌.内部控制、实际控制人性质与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经纬,2014(5):109-114.

[8] 李易坤,俞潇敏,程心悦.从内部环境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以哈药事件为例[J].会计之友,2012(5):31-32.

[9] 孙芳城,董倩,王海兵.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综述与展望[J].会计之友,2016(3):32-36.

[10] 趙存丽.不同企业性质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3(2):25-28.

[11] 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交互跨期影响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8):32-39.

[12] 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6(10):36-43.

[13] 梁松,史本山.公司控制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1):108-112.

[14] 叶梓.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猜你喜欢
股权集中度中介效应财务绩效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苏宁云商轻资产盈利模式及其财务绩效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西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