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2017-06-15 10:29庄菊兰
商情 2017年15期
关键词:鞋底鸽子蜗牛

庄菊兰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让科学教育融入于幼儿生活之中,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从幼儿周围生活中取材,使生活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较好地促进了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一、在幼儿生活中取材,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和陈鹤琴所倡导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都强调教育只有渗透在生活中,以生活为第一元素,才具有意义。这些理论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是:生活世界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根本场所,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该生活化,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

(一)观察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内容

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在幼儿生活中,常常蕴含着许多教育契机,要挖掘这些教育契机,就需要教师的有心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随时捕捉孩子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帮助孩子生成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内容。因为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当他们对某种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时,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能有效地去同化科学经验。例如:一天起床后,几个孩子拿着自己的鞋子看鞋底上的花纹,“你看我鞋底上的花纹多像迷宫”、“我的鞋底下有奥特曼”、“我的鞋底下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你的鞋底下怎么都看不清是什么呀!”……看孩子们对鞋底下的花纹这么兴趣,我及时提供了各种各样不同的鞋子,引导他们将鞋底下的花纹印下来。在印鞋印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大部分鞋底的花纹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花纹有深有浅、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印鞋印活动引发了“有趣的纹理”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开始寻找生活中各种像鞋底一样的有纹理的东西,猜测它们的设计意图,发现它们各自的作用。最后,孩子们还非常兴趣地发现人的身上也有纹理,探究起人身上的纹理来,而且竟然发现人的这些纹理还会随着人的年纪不断增长而加深。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观察幼儿的生活,随时捕捉住孩子的兴趣,并随机扩展成科学教育的内容,促使孩子主动持续地探究,使他们能在自由的生活和学习中获得发展。

(二)贴近幼儿生活,注重科学活动内容的生成

陈鹤琴先生主张“要有目标,又要适于生活”,“幼儿园的课程必须预先设定,但临时可以变更”。因此科学教育要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发现和体验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感受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常会随着活动情景的变化,涌现出许多新的活动线索,这些线索反映了孩子们的活动需要,我們应充分加以利用,生成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如: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每天都要洗手,一天,我发现几个孩子围着洗手液的瓶子讨论开了:“为什么一压下去就会有洗手液出来呢?”“这个瓶子是特制的”“不是,是因为瓶子里有空气”看着孩子们对生活中常见的瓶子这么感兴趣,我适时地引导孩子们一起探索按压式瓶盖会产生洗手液的原因,猜猜瓶子里到底有什么,并允许和支持他们拆分各种按压式瓶盖,一探究竟。当孩子们拆开各种瓶盖后,才发现原来这么小的按压式瓶盖里有喷嘴、弹簧、塑料珠子等零件,这些零件组合起来,才帮助瓶子里的液体流出来的。之后,我们又一起探究了《寻找各种按压式瓶盖》、《盖子上为什么要有花纹》、《好玩的瓶子》、《用瓶子做实验》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发生在自己的周围。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注重生活的整体性,强调科学活动内容的整合

整合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的生活是一个整体,自然、社会是以“整个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的,要实现教育的生活化,就不应把整体的生活拆散去追求将现实生活割裂的知识系统。我尝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进行多个不同领域内容、目标的整合。例:有一天一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了鸽子,孩子们喜欢极了,每天都去观察它们,与它们说话,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鸽子爱吃什么”、“鸽子宝宝是怎样长大的”等。针对孩子们兴趣的问题,我引导他们喂鸽子、观察鸽子喜欢吃什么,引导他们每天观察鸽子、了解鸽子的生长过程,还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去查找有关鸽子的资料,获得一些问题的答案。有一次,有几个小朋友问我“老师,为什么鸽子妈妈老是用嘴咬小鸽子的嘴呢?”我仔细一看,原来是鸽子妈妈在喂小鸽子吃东西。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且提醒他们再仔细看看,经过观察,他们终于发现了真相,发出了感叹“啊,原来是鸽子妈妈在一口一口喂小鸽子吃饭呀!鸽子妈妈可真辛苦呀,喂小鸽子还要一口一口用嘴去喂呢!”,听到孩子们的感叹,我认为这个时候,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好时机,于是接着孩子们的话说:“那么,小时候妈妈又是怎样照顾你们的呢?”孩子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谈,并回家采访了父母,知道了自己小时候也是受到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才长到这么大的。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从中体会了鸽子妈妈对宝宝的爱护,也由此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在照顾、观察鸽子、与鸽子做朋友、画鸽子及查找有关鸽子的资料等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同时在探究活动中,有观察与比较能力的培养,有语言表达的锻炼,还有情感的体验等,幼儿获得了多种能力的发展。

二、为生活而教育,利用幼儿的生活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指南》中也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因此,我们开展的科学教育,不仅要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而且要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幼儿的生活既是科学教育的内容,又是科学教育的途径。

(一)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幼儿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育活动来自于生活、通过生活而最终是为了生活。当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这些内容是他们当前想要知道东西和想要解决的问题,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因此,我注重通过幼儿的生活实践,让幼儿调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结构区中,我们常见到以下这样的情景:幼儿玩积木时,很喜欢把积木往上搭建,想让自己搭的东西又高又稳,却又往往不能如愿,经常中途倒塌。可是他们并不放弃,仍然不厌其烦地一次一次不断尝试搭建房子。针对孩子喜欢建构高楼又不能如愿以偿的现象,我们开展了“容易倒与不容易倒”的生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探索了容易倒的原因,想出了各种不让积木倒的办法,如在底层选一些大的重的积木、与其它材料的组合建构、一个人搭一个调整位置……,在以后的结构游戏中,孩子们还把自己的探索经验再运用到实际的建构活动中去,继续探索了“怎样将房子盖得又高又不容易倒”“同样的材料能把房子盖得又高又稳吗?”等。在结构区的游戏中,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结构游戏的快乐,生成了有关搭建技术的目标和内容,解决了怎样把建筑物搭得又高又稳的问题,还引发了幼儿对平衡问题的关注和探索。

可见,科学教育不仅是让幼儿获得有关经验,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勇气和能力。因为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常常是有关周围事物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孩子们不仅能学会学习,还将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所必要的能力和行为。科学是来自源于幼儿的生活,又是服务和指导幼儿生活的。

(二)在幼儿一日生活小环节中渗透科学教育,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和发现的良好习惯

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应更多地在一日生活小环节中渗透,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

散步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一个小环节,它让幼儿走向自然和社会,可以增强幼儿体质,对幼儿身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更注重散步对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方面的作用,忽略了它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如在一次雨后的散步时,有几个孩子发现湿漉漉的草地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蜗牛在缓缓蠕动着,于是围着蜗牛研究起来。一幼儿用手轻触了其中一只蜗牛,它停了停,又继续朝既定方向爬行,背上的壳一耸一耸的。另一幼儿好奇地捉起了最大的一只,想仔细瞧瞧,谁知它很快地缩进壳内,让你只看到一只光秃秃的壳。在孩子们耐心地等了许久之后,一动不动的蜗牛耐不住寂寞,试探地伸出了小小的脑袋。一幼儿说:“蜗牛的头伸出来了,噢,头上尖尖的是什么?”另一幼儿说:“是眼睛?”还有的幼儿看了看,跳起来说:“不是!是触角!”两人就“触角”和“眼睛”争执起来,互不相让。看着孩子们这么兴趣,我及时引导他们把蜗牛带回自然角一起研究。接着几天,孩子们围绕着这个问题交流、探索得很热烈,最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查找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之后,孩子们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的力气大吗?蜗牛妈妈是怎样生小蜗牛的?小蜗牛吃奶嗎?等等问题,关于蜗牛的系列探究活动就这么生成了。

自然角也是幼儿在园生活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孩子们观察和探究自然的重要场所。其特点是:孩子们可以在一日生活中随时进行自由的探索活动,可以自己决定探索时间的长短、方法及协作关系。如一次活动中,孩子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大种子的根又大又粗吗?小种子的根又小又细吗?”。为了解决孩子的困惑,我引导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大小不的种子,引导孩子通过自已观察解决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大种子的根不一定就大,小种子的根也不一定就又小又细。同时为了引导幼儿进行一步探索植物根的秘密,我与孩子们一起创设了“根的力量”、“生了根的鸡蛋壳”、“根的穿透性”等探究环境。孩子们在自我种植、管理的过程中,观察、发现着植物的变化。可以说,自然角探究活动,很好的实践了《纲要》中所提出的“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的精神。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和领悟到:选择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身边发生的事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孩子们不仅会感兴趣,有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真正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丰富知识经验,促进思维发展,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逐渐发现和体会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因此,我们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以适合幼儿的方式,去组织科学教育活动,让幼儿能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围的人、事、物及其关系,真正做到“在生活里找科学教育,为生活而进行科学教育”。

猜你喜欢
鞋底鸽子蜗牛
画与理
旅行拖鞋
蜗牛说
鸽子
小鸽子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飞翔的鸽子
鞋底防滑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