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瑞宸
【摘要】恩格斯发表于1894年的《法德农民问题》一文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深刻解读之作,文中所蕴含的农民思想,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等思想对当今拥有6亿农民的中国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启示,对当下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法德农民问题》;小农;三农
恩格斯在晚年所著的《法德农民问题》中指出“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农业中的资本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大土地和大农业,完全排挤了靠自己经营为生的农民,农民日益被“驱逐”,或者至少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日益退居次要的地位”。农民处境的每况日下,引起了农民情绪的极大不满。因此如何安抚农民的情绪、团结农民群众、制定切实有利于农民的方针政策就成为无产阶级政党需要迫切解决的任务。法德两国的社会主义政党为了使“农民从工业工人的消极敌人变成工业工人的积极敌人”。制定了一些‘满足小农口味,但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机会主义土地政策。1894年11月,已经74岁的恩格斯为了批判法德两国在小农问题上的机会主义错误,发表了《法德农民问题》一文,全面、深刻的论述了马恩两人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极大的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唯物史观的思想。
一、小农问题是法德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
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恩格斯把农村居民分成小农、较大的农民、大土地占有者的资本主义企业很不相同的几个部分,在所有的农民中,小农是这一类型中最重要的。在合作化推进的过程中,恩格斯指出我们对待小农的基本原则。
1.要坚持自愿原则。恩格斯在文中反复强调,不能用暴力干预小农的生产过程,“违反小农的意志,任何稳固的变革在法国都是不可能的”。社会民主党应通过一定的宣传教育,引导小农逐渐看清楚社会发展趋势,吸引小农逐渐走上合作化道路,使他们明白合作化道路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这是他们唯一得救的途径。
2.要坚持典型示范原则。通过国家的某个地区进行合作化生产的示范,如果该地区农民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经济地位有所提升,农民看到了大规模生产的实质性好处,共同分享了社会大规模生产的好处,合作化模式会在农民中间逐步推广,“在这里可以在农民面前展开一幅光辉的远景,就像在工业工人面前所展开的一样”。
3.要坚持国家帮助原则。由市政机构备置农业工具,按最低价格租给农民,建立农业合作社以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等等。牺牲一些社会资金,因为这种物质牺牲可能使花在整个社会改造上的费用节省十分之九,同时也有利于自食其力的小农补充无产阶级队伍,扩大党的利益。
4.要坚持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原则。恩格斯指出:“总的领导机构有必要的威信逐渐把农民合作社转变为更高级的形式,使整个合作社及其个别社员的权利和义务跟整个社会其他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至于怎样实施这一过程,恩格斯指出这要取决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时的情况,可能那时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党的逐渐成熟,将有能力给这些合作社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的现实启示和时代价值
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出,恩格斯关于小农思想是深刻而广泛的。虽然关于《法德农民问题》的阐述是处于法、德两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但是恩格斯其中的农民思想也适用于当今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通过阅读恩格斯的这篇文献,其中的几点启示依然耐人寻味。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恩格斯当时处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已成为当时的大势所趋。他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指出,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火车把小农生产的独轮车手推车压碎是毫无问题的。我们并不能保全他们的小块土地所有制,只能按照必然的经济发展趋势行动,而经济发展是会使农民的头脑了解我们的话的。恩格斯指责法德两国的社会主义政党,为了短时间内拉拢农民,不顾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任意许诺给小农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这样一方面会伤害小农的感情,同时也不利于工农联盟的建立。因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应顺应历史潮流,按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的运行规律来进行,坚决抵制行政命令干预,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的合作组织形式,灵活运用计划和市场调节手段,把市场需求和社会主义发展结合起来。
2.尊重农民意志,落实农民的利益和需求。马克思恩格斯一贯认为,在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时,由于农民的认识与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诉求,不能强制小农放弃私有制,更不能暴力剥夺农民。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进一步强调:“小农的灭亡是必然的,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要加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其灭亡”。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看待农民问题具有超越时空的历史价值。在《法德农民问题》的阐述中,恩格斯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解救农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让农民有可能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益,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共同利益自己进行大规模经营”。通过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挽救和保全他们的房屋和土地。“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三农工作,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农民群众的想法和需求,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进一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3.深刻了解农民的特点,完善惠农富农政策。小农经济是落后的生产方式的残余,在私有制还没有完全消灭的时候,它不可避免地仍然保留着小生产者的某些固有的特点。但是小农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同盟军,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强有力的支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根据具体的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把农民这种保守力量转化为革命的积极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理性的分析了小农的保守性和封闭性,以及他们处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压迫下的反抗性,在实践道路上探索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通过领导和依靠农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胜利。
三、用恩格斯的农民理论思想指导当代中国的‘三农建设
1.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增加农民收入。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指出,根据社会主义政党执政的具体场合,优化合作社经营体系,促使合作社经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3.注重农民教育问题,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
4.推动农村全面小康阔步前进。根据唯物史观的阐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建設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发展阶段的变化,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真正把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作为“两位一体”的任务,统筹考虑,整体推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版,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