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自奎
文章介绍了阜阳市农家书屋建设的现状,分析了阜阳市农家書屋存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等优势,应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引导农家书屋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并借此推动自身发展,实现共赢。
阜阳市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2007年以来,阜阳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家书屋的建设,周密部署,着力推进被称为“富脑工程”和“惠民工程”的农家书屋建设。阜阳市成立了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结合《安徽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制定了《阜阳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计划从2008年起,通过8年时间,在全市每个行政村建成1个农家书屋,2015年底全部建成。2012年8月全市1907个农家书屋全部投入使用,比原计划2015年,提前三年完成目标任务;近两千个农家书屋几乎覆盖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和涉农社区。
建设过程中依据统一制定的建设标准,农家书屋建设资金由政府投入。农家书屋“自我管理、免费借阅、就近方便、服务周到”的特点,使书屋周边群众,乡村干部,以及附近学校学生借阅图书的热情日益增强。农家书屋解决了基层农村农民买书难、借书难和看书难的难题,一定程度地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不仅为农村增添了好的文化氛围,也在慢慢地、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农民读书看书的意识,倡导起文明、和谐的乡风民俗。泉阳镇王烈桥村村支部书记申振田的一番话就是有力佐证: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村里发生了“三少三多”:喝酒赌博的人少了,读书看报的人多了;求神拜佛的人少了,发家致富的人多了;打架闹事的人少了,尊老爱幼的人多了。此外,农家书屋服务“三农”,培养和提高农民群众的自身综合素质,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阜阳市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地方领导对农家书屋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乡村,活跃农村文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只是敷衍了事,应付上级检查,导致农家书屋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书屋管理员待遇没有保障。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多数由村干部兼任,属于公益性服务,一般情况下没有相应的工作报酬或补助,直接导致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难以持久,缺乏责任心,服务意识不强,开放时间难以保障。
重建轻管,缺乏后期的管理与服务。农家书屋建设多数属于“一次性”援建,开始时对书屋建设充满热情,比较重视,一旦建成之后缺乏相应的管理与服务。一是建成之后,后期在管理上脱节,缺少有效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手段,新闻出版局负责县级书屋建设的组织实施,到乡镇村就不明确了;二是援建单位提供的文献资源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存在统一配送,一刀切的问题。缺乏调研,不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导致得书屋的藏书缺乏实用性、普及性和娱乐性,不能满足农民阅读需求,致使借阅量和利用率相对较低。
可持续发展资金没有保障。农家书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专项拨款,一部分来源于社会的捐赠及村委会的集资。农家书屋建成后,图书资料的补充、房屋设备修缮及工作人员报酬仍需要大量资金。目前国家提供资金仅够用于前期书刊、相关设备的采购,建成之后书屋书刊补充和正常运转所需资金从何处而来,目前尚不清晰,没有保障。
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地方高校与当地经济人文建设发展密切相关,应该担当起历史使命,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当树立与地方人文经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理念,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借助农家书屋这个平台,积极为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参与“农家书屋”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内在发展的需要。当前,地方高校图书馆多数不对社会开放,只为本校师生服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不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图书馆馆员缺少和社会的沟通,眼界有待拓展,服务有待提升;由于自身的体制机制,高校图书馆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功能。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作为学校和社会信息中心的地位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从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出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逐步提升自身服务功能,图书馆才能永葆自身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只有肩负起应尽的社会职责,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抓住农家书屋建设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借助农家书屋这一平台,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文献信息自由的利用率,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不断推动自身发展。
地方高校图书馆有能力参与“农家书屋”建设。高校图书馆长期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随着高等教育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建设积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以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截至2016年底,图书馆现清河校区图书馆和西湖校区逸夫图书馆,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约4150个,纸质藏书240余万册,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门类。除一般图书外,我馆还收藏有工具书17000多册,古籍17000多册,以及《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全宋文》等精品藏书。每年订购中文报刊1100多种。电子图书180余万种,购建40多个数据库,自建皖北文化专题数据库、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师院文库等多个特色数据库。同时图书馆现有正式职工54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20人,此外图书馆还有大学生助理馆员团队。高校图书馆相还有寒暑假,合在一起有长达3个多月时间,在此期间可以给“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参与农家书屋建设,走进农家书屋进行读书宣传等,让阅读切实走进农民生活中。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上都有明显优势,借助自身优势为地方人文经济建设服务是完全能胜任的。
高校图书馆是推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农家书屋是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在实际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帮助支持。高校图书馆经过100多年建设发展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可以为农家书屋的建设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由于农村没有图书馆专业人才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当前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难题,其藏书、管理、运行等都存在问题,从而使农家书屋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农家书屋建设、可持续发展需要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帮助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内在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深入农家书屋进行调研,采取多种渠道指导和协助农家书屋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比如指导制定书屋的管理制度、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编写农家书屋管理员使用手册等。从而帮助书屋管理员打开工作局面,提升书屋的服务功能,引导农民积极使用书屋文献资源,促进农家书屋合理、有序建设,健康、协调发展。此外吉林高校图书馆、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参与农家书屋协同建设发展的实践证明:借助高校图书馆来推动农家书屋的发展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家书屋工程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全民阅读的重要服务平台,农家书屋的建设为广大农民群众切实解决了“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管好、用好农家书屋,使其健康、平稳、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才能为实现全民阅读作出贡献。而高校图书馆做为文化信息传播的机构,作为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有责任、有能力、有义务协同参与农家书屋建设。其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专业人才优势、先进技术设备优势等,可为农家书屋的建设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这是其他组织机构不能提供的。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