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

2017-06-15 20:01陈思宇张玮
科技经济市场 2017年3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

陈思宇+张玮

摘要:本文从金融类专业特点入手,分析了新时期我国金融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思路,从而为金融类专业或其他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财经大学;金融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规模呈现几何级数增长,但是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同时存在。就金融行业来说,金融行业每年需要大量一线实际操作型员工,从事金融业产品设计研发的研究型人才,而在我们一些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使得人才在岗位竞争中跨专业竞争操作型岗位的现象严重,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适应新时代“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需求,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始针对大学生创业创新开设专业课程,并逐步形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开设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纷纷设立相应的资金、场地、人员,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特点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其相应的创业职业规划课程在我国高校一般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开设,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创业创新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但是,由于对于创业创新课程认识不够,课程开设质量不高,开设效果也不明显。从上课人数的角度来说,一般创业创新类课程都为合班大班,授课形式为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的单一模式,上课对象为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学生,显然不能达到创业创新教育个性化培训的特色;从师资的角度来说,由于受职业经验、教学时间、场地、以及自身知识储备所限,教学过程中枯燥理论的讲解较多,无法真正做到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个性特征而采取不同的讲课形式、教授不同的课程内容等个性化教学。

1.2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通过多所学校调研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在校从事创业创新教育老师,接受过科班培训的少,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或社会上聘请的兼职教师,缺乏系统化的创业学培训,并且自身知识储备业务素养也有待加强,年纪大多集中40岁以下,职称以中级为主,以学校就业指导管理的工作人员或从事学生管理的专职辅导员为主,担任创业创新教育师资培训学习时间普遍较短,工作经历大多是从校园到校园,也没有真正创业创新经验,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创新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社会上聘用的有经验的师资,又没有系统的教育学培训,讲课只是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不能从理论的高度给学生梳理创业创新培训,这些都是我国创新创业类课程缺乏实践性、缺乏专业性的原因。

1.3教学效果欠佳

创业创新类课程是一种学生学习之后,需要学生领悟成自己能力和素养的课程。创业创新类课程引入我国时间并不是很长,就课程推广程度而言,我国只在大学阶段推广,中小学阶段创业创新教育几乎还处在空白阶段。很多学生是在大四,即将毕业时才意识到创业创新教育对于自己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而在学校在读期间,由于学生学习目标的不够明显,课堂教育学生配合程度不高,学习表现差强人意,教师也因缺少学生互动而单方面讲授课程,所有这些原因,造成了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效果欠佳。

1.4课程缺乏专业性

目前的创业创新类课程对于专业区分度不明显,没有学科专业特色,教学处在千篇一律的阶段,专业针对性差。同时,一般学校仅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才开设,无法做到将创业创新理念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也不能做到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进行分类指导、个性化特色指导。

2构建金融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原则分析

金融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只有在经过科学合理分析论证之后,才能在理论上保证其科学性和在实践上保证其可实施性。

2.1突出强调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作用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训目标是给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创业兴趣,学生主动创新的动力基础,对于创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至关重要。因此,设计金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树立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是试图走出当前金融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2.2要适应当前现实创新创业实践趋势

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就业打开出路。构建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应符合现实的实践需求,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把创新创业理念和技术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验课程的设计,修改课程设计内容,与此不断往复,最终形成科学的创业创新意识。

2.3适应创新创业时代的发展

目前,“互联网+”思维日益普及,我国金融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金融人才的理论素质要求、技能素质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类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与时俱进,金融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要体现出时代性和适用性,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与现代传播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网络金融以及行为金融等实务类课程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这些课程内容不但能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就业技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就业思路。

2.4培育专业特色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思维

金融类专业应充分结合专业特色,构建具有金融类专业特色、金融行业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创新教育。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创业创新教育,将创业创新思维与专业思维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形成带有金融类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的创业创新实践中有的放矢。

3构建金融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3.1重视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累积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基础知识的累积非常重要,这也是创业创新应用课程基础所在。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创新创业课程要结合学科前沿来巩固和加强理论基础知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创新创业课程要体现金融类专业交叉的特性。在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时,要把专业知识和行业最新的动态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业界新成果。

3.2突出创新创业课程

金融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把研究技能、综合知识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创新思维能力既是培养的重点,也是培养的难点。一方面,要加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系列课程,另一方面,突出培养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收集检索处理能力。信息时代中,个人信息素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准备个人创业的毕业生来说,信息整理、信息加工和信息搜索能力更为重要。

3.3增加创新创业人文类课程的比重

丰富的人文知识、良好的心理基础对创新创业具有促进作用。金融类专业属于经济学科,相比理工科学生,更需要扎实的人文修养作为创新创业的基础。因此,构建金融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时,应引更多历史类、经济类和文化类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开启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需求的目的。

3.4增加创新创业方法课程的内容

创新创业方法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方法,提高学生創新创业能力。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创新创业实践,运用恰当的创新创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高校教授的金融类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一般只停留在创业创新知识普及层面,学生掌握的创业方法非常少,学生创业时起不到实质指导作用。也因为此,我们在构建金融类创业创新课程体系时,应该关注学生创新创业方法论的教育,改进现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实为学生将来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构建金融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时,面向金融类专业,以金融类专业知识为背景,整合已有教育资源与当前教育实践。同时也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突出学校金融类专业办学定位,构建多元的立体的课程培养体系,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可操作性的就业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
工业互联网的万物互联之路——访山东财经大学张新教授
A Brief Analysis of Time In A Rose for Emily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Research on financing strateg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利用引文索引深化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以南京财经大学的实践为例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全年总目录
改善商品包装的若干思考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简介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全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