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思维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2017-06-15 14:59王雪梅李晓芬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战略管理

王雪梅++李晓芬

摘要:本文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会计核算要求分析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关键词:全面预算;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未来的一个营业周期内,从销售预测开始,估算销售的生产成本、现金流量,同时,要结合制定的利润目标编制预计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考核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了企业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被称为具有鼓励、评判和控制等多种功能并存的综合性管理工具,它摒弃了之前的简单协调和计划,被众多大中型企业列为最重要的管理过程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一、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内容

根据我国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的全面预算内容包含专项预算、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性收支预算等。

1.经营预算。生产预算、销售与成本预算属于经营预算的内容,销售与成本的预算包含很多内容,其内容必须要根据以下项目来编制:职工薪酬、修理费、材料费用、水费和折旧费、同期销售状况及自身的经济状况等等。

2.专项预算。专项预算是指预算期内非经常发生的、长期投资的、一次性的业务预算。专项预算与经营预算相对,经营预算属于跟日常活动的预算,而专项预算必须要国家重要部门对其的资金的来源和用处做特殊批注,其属于非正常开支,一般情况下是一次性支付的,且期限较长。

3.资本性收支预算。资本性收支预算包含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预算,其内容是指在预算期内,资本来源和资本性支出的财务活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融资和筹资是企业资本收入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方式,因此,做资本性收入预算要考虑到筹资方式、还本付息、所涉及费用和规模等等。将资本收入预算再做细分,可分为权益性投资、债券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

4.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有三部分:损益预算、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其是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收支和企业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

二、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管理缺乏战略指导。通常来说,在失去战略指引的情况下,企业就容易做出盲目的决策;同样,若预算工作缺少了战略指引,将会导致预算工作缺少目的性,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最终运营目标的达成。对于企业而言,不能只有各个年度预算,而缺少跨年预算体系作为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纽带,则可能造成企业只注重局部和短期利益的后果,从而使预算管理所应有的资源配置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2.预算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不够明确尚需改进。预算管理体系引入国内企业以来,其管理水平已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目前其着力点仍局限于与财务相关的工作,却缺少了针对非财务指标的预算程序,且在整个预算编制体系中,重利润轻亏损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若干程序之间的契合度尚显不足,与科学全面的预算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再次,现代企业的科学运营过程持续完善,预算工作所涉及的因素也需要更加科学准确,并与下属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3.预算管理经不起市场的考验。阶段大多数企业的预算编制存在着脱离市场需要的情况,不能做到对市场的准确掌握,而且预算方案的制定过程仍显粗陋,预算标准的确定显得呆板僵硬,容易导致选定的预算指标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从而使得预算目标与宏观市场背景差之千里,难以相融。许多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仅仅考虑到传统预算指标以及过往的运营成果,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新的预算目标,忽视了对企业将来运营状况的预测,这种缺少科学依据的预算手段只能勉强应对短期的市场形势,一旦外界经济条件发生剧变,就会导致预算过程和结果难以通过市场的检验。

4.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仍沿用着多年采纳的调整预算法,该方法以企业基期的经营状况为分析基础进行预算编制,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过于重视过去的成本费用情况,所以不可避免的具有片面性,与现实状况存在出入,且容易对业务能力强的部门造成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5.预算执行的刚性不足。企业中的部分管理层给予预算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甚至还有少数人将预算视为制约控制管理者的枷锁,并阻碍管理层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执行,从而导致预算工作在企业中实施不畅,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硬性管理作用。

6.预算考评缺乏激励性。企业在确定预算标的时常常会忽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预算工作的绩效评价功能趋弱,员工激励流于形式。

三、基于战略思维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构建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体日益壮大,旧的预算方法和手段早已不适用于现代新型企业的需要,只有基于战略思维的全面预算体系方可解决企业预算管理问题。战略是指企业运营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基于战略思维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根據战略定位确定各项业务的预算管理方式。企业经营业务条目众多,内容广泛,在贯彻全面预算政策时应根据具体业务部门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执行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2.建立年度预算与中长期预算相结合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编制从始至终都应与企业的战略方针保持契合一致,一旦出现离散则应尽快作出调整,全力保障企业的短期预算方向与长远发展政策相吻合。

3.用战略来引导资源配置。预算能够在战略高度上对企业的资源进行科学适当的调配,企业在实施预算方针时也应努力使这种功能的发挥最大化,以便在有力的战略引导下达成企业的战略目的。

4.适应战略调整需要,建立预算目标动态管理机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局势下,预算方针的编制应做到时刻跟随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不然就会使预算工作脱离市场引导的方向,这就要求企业制定动态预算标准体制,从而持续改进预算工作,才能满足实现企业最终目标的需要。

企业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必须要保证次级目标和一级目标也就是总目标一致,总目标由各次级目标构成,次级目标是总目标的构成单位,只有次级目标很好的完成了,并保持与总目标一致,才能确保总目标顺利完成。事物是在不断变化中存在的,唯有选择的预算指标具有可伸缩性才能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预算的编制程序要做到上下统一,使各机构目标一致,由下方的分预算向上面的总预算编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特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编制方法。在编制方法上有弹性预算和增量预算之分,前者适用于变动成本的情况,后者适用于固定成本费用情况。预算指标编制的审批既要审定指标的完整性,也要审定所选指标对预算目标的重要性,保证编制指标的方法、过程和依据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蒋卫东,刘洁,柳昱竹.全面预算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财会通讯,2017(11):57-61+129.

[2]向显湖,毛洁.动态竞争战略下的全面预算管理[J].财经科学,2012(6):70-79.

[3]陈丹凤,薛南枝.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1(21):97-100.

[4]陈留平,刘通,黄娇娇.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1(8):96-97.

[5]熊黎,田野.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评[J].财会研究,2010(14):59-61.

[6]张琼.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经济管理,2007(2):67-72.

[7]何瑛.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框架和主要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55-58.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战略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