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玲玉
李升勇的管理经:“土”办法里出大智慧
文 | 高玲玉
随机教研
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事的人是好校长?
能把一个薄弱学校办成一所名校、强校是好校长?
有的校长虽然把学校办得风生水起,但是一旦他离开岗位,学校工作就开始下滑甚至瘫痪无序,这显然算不上真正的好校长。
“真正的好校长是那些为学校留下了作风过硬的队伍,留下了先进的思想,培育出了优良文化的校长。”这是李升勇的答案。
乐陵实验小学的课改实践自2009年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甚至有地方教育局发文,要求当地所有学校、老师向他们学习。当年刮起的参观与学习之风的痕迹,现在依然还可以在不少校长与教师的博客里找到。
教育改革的成果与社会的关注,为乐陵实验小学和校长李升勇带来了很多荣誉,教学楼门廊右侧,金灿灿的匾牌不下三十块,资料室里的奖杯证书也堆得密密麻麻。但是,第一次走进乐陵实验小学的人脑海里依旧免不了跳出一个字——“土”。
这些年来,学校文化越来越受到倡导和重视,其概念也在不停地被窄化着,据说有学校为了“脸面”不惜重金买来老树栽在门口,以做成深厚底蕴老校园的外观,还有学校反其道行之,将校门装饰得像皇家校所,让人从门口就心生“敬畏”。相比之下,乐陵实验小学的校门实在显得“寒酸”:60块钱买来的折叠开合式校门简陋地竖在校门处,即便是李升勇自己设计的回归农业、回归游戏、回归儿童的内涵丰富的浮雕文化,在外人看来也不过是浅浅的、不被察觉的一块儿石头罢了。
不少做视觉设计的专业人士提醒李升勇:“毕竟也是山东省的一张名片了,在学校的大门上花点功夫吧,把校园做得视觉上美一些,关注你的人自然更多了啊。”李升勇一板脸:“我把校门盖得那么漂亮有啥用?我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成才,又不是给外头人看的。”
1999年底,最初上任接手这所实验小学时,教师懒散迟到早退是常态、家属堵着教室卖零食,用李升勇的话说就是“冬卖地瓜夏卖冰棍儿,赶谁谁不听”;教师队伍素质也参差不齐,其中仅有三分之一的正式师范生,三分之一是去北师大培训班速成的,还有三分之一来自机械厂、电线厂等各行各业……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可以找出一万个做不了课改的理由,十年后却变成了全国的课改名校。
李升勇常跟老师们强调,教育要守得住清贫,既要有能抛弃名利、为教育真理献身的情怀,还得有改变教育现状的勇气和智慧。他自己也是这样坚持的。献身的情怀、改变的勇气,激励着他用“土办法”里的智慧开启了学校发展和改革的“破冰”之旅。
2017年2月,新学期刚开始,在新学期的全校教职工会议上,李升勇这样提醒老师们注意穿着形象,上班不要总穿运动装——“像个打场用的偻柱(当地口语,即碾子,两头一样粗)”。这样一个接“地气儿”的词在老师们心中炸开了锅,纷纷检视校长是不是在说自己。甚至有的老师找到副校长孟凡香,述说自己好几天夜里睡不着,甚至茶不思饭不想。没有点名说谁做得不好,一个在外人看来又土又诙谐的例子,就让老师们在心中对号入座,这个校长不是“魔鬼校长”是什么?孟凡香告诉笔者,多年积累熬成的文化和管理思维,已经让老师们心中有一根自我管理的准绳,但是这也意味着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压力,而她的职责就是做校长管理的“缓冲地带”,来舒缓老师们的压力与情绪。
但是,过去的乐陵实验小学不是这样子的。2000年时的乐陵实验小学,中层以上领导无一人兼课,且不参加学校考勤。有中层领导夜里打麻将,白天去学校补觉,办公室老师不敢打扰就只好躲到其他办公室聊天。
“新官上任三把火”“治乱世要用重典”?李升勇没有这么做,他说这样的管理思想是高高在上型的俯视管理,他要用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策略来引导学校做出改变。怎么办?
表扬是最好的武器。
每天李升勇第一个到校,除了教导处的专门考勤外,自己还准备了一张点名单,精确到分钟记录下每一位老师到校的时间。等到新一周例会时,就把8点上课前到校的老师名单公布出来,并表扬说:“咱们的老师真让我感动,8点钟上课,却有这么多老师提前到校。她们都是为人妻为人母的人了,能够以事业、工作为重,真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一周、两周、三周,等到第四周例会解散时,开始有老师跟进李升勇的办公室,说:“每一次你表扬早来的老师,我自己不能够提前到校,心里就觉得不是个滋味,你一表扬别人,我心里就有压力。”
“不在乎批评的人,却希望得到表扬,说明我们的老师内心是渴望被肯定的。这是价值取向的改变,学校的文化场都在向好的方向发生转变。”
对于迟到的老师,李升勇远远地看到,掉头就躲开。“我不会正面去问老师为什么迟到,而是给老师留下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空间。对老师们面对面说教、批评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疏离校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不利于老师成长。”
表扬只是李升勇心理战术的一个开始,他还在学校内推出过“每周星座”栏目,每周表扬三位老师,并给出了具体的理由。例如,杨富兰——双腿重不如事业心重(患严重脉管炎);田纯芬——血压高不如工作热情高等。满足了一部分内心上进及年纪比较大的老师渴望被认同、肯定的愿望。
决定做语文课改的那一年,李升勇又组织了“圣徒学社”“星光论坛”,课改组的成员不仅没有补贴还得自己交1000元押金,一次不参加扣50元;伴着星光回家路上教研,老师们心里却都像打了鸡血一样……课改至2017年,当年的课改组元老之一张晖告诉笔者:“好像很傻,但是很怀念当年的那种感觉,每天都好像不用休息似的。”
一个连打卡机都没有的学校,却能让老师们心甘情愿地早到学校,放学后在校长的催促下才离开。说魔鬼校长也好、心理战术运用得当也罢,能这样把管理的毛细血管渗透至人性,无论如何也可算是管理得法且有效了。
李升勇的学校管理中,不只有渗透至人性深处的心理战术,还常常有老师们参不透的决定与想法,比如他有时候会“不想样样优秀”。
有一年,山东省德州市召开中小学运动会,需当地四所小学各出一支彩旗方队。通常,学生们的统一着装会让方队更加精神,赢得更多加分,但乐陵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迟迟没有穿上统一的服装。体育老师们几番去请李升勇说这件事,都吃了闭门羹,当副校长急吼吼地冲进李升勇办公室,告诉他“这次我们不能输”时,李升勇板着脸说出了他的想法儿:“我们为什么要事事和兄弟学校争高低?”
一所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内部小环境,同样需要外部环境的和谐与优化。最初上任时,李升勇曾经订下过四个一流的目标“一年乐陵一流、三年德州一流、五年山东一流、十年全国一流”,现在乐陵实验小学已经走在了全国课改的名校之列中,已经拥有了很多其他学校不具备的资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升勇说,一个人或者一所学校只要在一个区域冒出头来,必然引来人们的关注和评论。记者问他:“不担心这样对学生们、老师们造成不公平吗?”他说:“不担心,为了发展去争取是对的,但是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还抱着过于功利的心,就会出问题。”
李升勇看到过很多学校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明明非常优秀,却没有得到区域内圈子认可的例子,他说发展是成长、不是竞争,一味地与其他学校竞争,说到底其本质是在与他人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
李升勇书生式的坚守,在当下“输不起”的社会氛围中虽然难免显得局促而孤单,但其实弥足珍贵。这与李升勇小时候的家庭成长环境密不可分,他的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成立了德平县第一个互助组,后担任河流区的党组书记,1954年“五一”劳动时,还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后由于浮夸风日益严重,不堪忍受官僚主义作风,毅然辞职回家扛起锄头务农,任同事们怎么把工资往家送都没再返回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吃人家的最短、拿人家的手短”这种话,李升勇不是从书中学到的,是从父亲身上学到的。
学校办得越来越好,面对家长们或者托人送来的礼物,李升勇都是和爱人租车一件一件退回去,找不到当事人的就退给中间人,“反正我不能拿”。
教育局的领导到乐陵实验小学调研,学校负责对接工作的中层干部恰好与他们同窗多年,嘻嘻哈哈开些玩笑,听上去是人之常情,但李升勇却脸一虎,把学校的中层干部集合起来狠狠批评一顿。“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然是工作的事情,就要拿出工作上的态度。教育局领导按照以前的工作性质排,应该算我的学生。但是当作为上级来到学校时,就是我的领导。”
他说:“我像圣徒一样要求自己,苦行僧般地苛求自己。 ”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一个机构是一个人影响力的延伸。一所学校的特点,与它的管理者身上的特质密不可分。后现代化时代,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管理者要做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身为乐陵实验小学校长的李升勇在这两件事上的思考毫不含糊。
乐陵实验小学的校训是“立己达人,五十年后见”,当一群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在操场上喊出着这样的校训时,外人听来虽然受震撼,但又觉得这校训订得太高太远了。李升勇说,一点也不大、一点也不远——教育是需要提前量的。“学校是为未来社会培养的人,若没有提前量,培养出来的产品最终会像工厂里的次品一样。”
李升勇说,学校教育的中心是育人(培养学生与教师)。“改革开放以来当金融、房地产等行业飞速发展时,教育的发展速度却无根本性的变化,因为标准的缺乏让教育变得越来越不可控。标准意味着教育、教学、管理、评价上等各方面都要有具体要求。”
课程改革期间,李升勇和老师们理顺了一个概念,即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过去人们常说,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但是李升勇带着老师们推翻这一说法,在他看来,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落地,而不是在国家课程范围以外画圈圈。以国家课程为核心,乐陵实验小学构建了学科课程、生命课程、文化课程为一体的学校课程体系。
其中学科课程是学校课程的核心课程,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置了便于老师操作的学科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师本课程—生本课程”。将课程标准打散,编写成周目标的形式,让老师们在教学时有明确的短目标可循,让学生的学习成长变得更加清晰可见。以学科课程中的语文课程为例,乐陵实验小学的基础性课程包括汉字课、朗读课、成语课、诗文课等六种课型;语文阅读性课程包括阅读课、文学课、影视课、名曲课、戏曲课等七种课型;实践性课程分为地理课、游学课、民俗课、家政课也就实现了。他说,如果乐陵实验小学的一个女孩子,在很久的未来没有考上大学,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当她为人妻为人母、生活难熬又艰辛时,也不忘在清晨播放一首世界名曲,画一幅小画放松自己,那她的生活也是幸福的。幸福,就是教育的目的。等十余门类。
生命课程设计中,把学生的整个生命成长需求纳入到学校课程之中。习惯课严格规范学生的坐、立、行、卧;通过亲子锻炼、学校体能吉尼斯等活动,把体育锻炼延伸到校外;安全课课程通过各种安全演练、社会调查、专家讲座等形式,覆盖交通安全、居家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等多个方面;劳动课包括家务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的劳动意识、态度、方法、技能等都得到落实和发展。
文化课程对构建学校师生完整的精神世界起到了明显的引领作用。制度文化让师生心存敬畏,行为文化使师生气质优雅,仪式文化让学校规范神圣。同时,学校还引领师生到更宏大的社会文化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民俗课、环保课、游学课、团队课等都促进了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的创建。
五花八门的课程设置,细化到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角角落落。当这些习得的知识与形成的能力助力孩子的未来时,李升勇口中的“教育要有提前量”
科普课——漂浮的针
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不是孩子所受教育中的全部,而乐陵实验小学的课却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劳动课、家政课、亲子锻炼都有具体的要求和目标,记者问他:“很多压力本不该学校承担,你为什么要去涉及,不累吗?”李升勇的回复是:责任感和对教育理想的坚守。
除了责任感,李升勇身上还有很强烈的“草根式”的反叛精神。有专家提出,“跑和吵是孩子天性”,孩子课间就应该运动、说话。李升勇却评价:“这是狭隘的认知”,“教育是促进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他看来,作为还没有完全长成的社会人,学生们更应该学会有规则、有秩序地在学校生活。
至今,乐陵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进入学校后自觉成列、走路队已经坚持了十五年。“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养成,人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客观评价和反思,就学会了自我控制,就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他非常注重学生的走路之“相”,认为这里面有成绩、有品德、有规则、有涵养、有文化,并常对来学校参观学习的人说,习惯弯腰走路的人,一般对自己关注较多,对身边的事物、环境视而不见,没有视野哪来境界?没有境界怎么能做大事?教育无小事,走路也是教育的事。
真实的办学、有效的教育、完整的改革视角,李升勇与他的教师们一直在坚守自己,实践着这一种“取源于过往,却又指向遥远”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