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萍
回眸凝望,课改在我区已是健步疾飞。带着对新课改的美好憧憬,以及对新课程理念下的终身学习观、人才观、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初步理解,我又一次迎来一批新生。面对着的是学生纯真的笑脸和充满新奇与希望的眼神,我深深感受到今后工作的压力和身负的责任和重担。
经过一个多月的教育教学,我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了很大变化。开学初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拼音字母,班上五十多名学生只有几个男同学发言比较积极,大多数学生只是坐在下面听,他们在回答问题时,也常会在前面加上这样一句话:“老师,我有一个想法,也不知道对不对,我能说吗?”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学生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说完话后有时还会有一个缩脖的动作。我不禁皱起了眉头:“今天的学生怎么了?为什么说话这么小心翼翼?不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我的感觉中,六岁的孩子应该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不会顾及别人说什么的。但我的学生是怎么了?究其原因,我想有两点:一是因为我和他们刚刚接触,彼此间还不是很熟悉,他们怕说错了让人笑话;另一方面,我认为我的课堂教学需要继续改进。在不断学习、感受新课改的理论中,我体会到培养学生常规习惯的同时,应该给学生更多发挥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发挥学生的主體性,变被动的课堂教学为主动的师生互教互学,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一、发挥想象,主动表达
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迸发出奇思妙想,或是种种无法想象的问题。但如果这时教师只是简单地应付或直接给出一个答案,长此以往,必然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失去动脑思考这一有利契机的同时,学生便会形成一种等待给予、等待答案的惰性,这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课堂上,教师需要创造让学生自主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如在“拼音总复习”的教学中,我根据复习题:“你喜欢哪些动物?”制作了一张幻灯彩色图片,上面画了孔雀、鹦鹉、大象、丹顶鹤、长颈鹿、斑马等十多种动物,并在每种动物边上用拼音标上它们的名字。幻灯片一出示,美丽、鲜艳的彩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这时,我引导说:“这是一个动物园,我想请同学们来当导游,把我们带到动物园去,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什么样子?它们名字的音节怎么拼读?”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我来当导游,我领你们去看丹顶鹤,你们看,它身上的羽毛是黑色的,头上还有一顶红帽子呢。它的名字是这样拼的:d-an→dan,d-ing→ding,h-e→he,dang ding he(丹顶鹤)。”一个学生抢着说:“轮到我来当导游了,我领你们看大象,那又胖又笨重的动物就是大象,它四条腿又粗又圆像四根柱子,鼻子长长的像一只灵活的手,能摘树上的果子,能卷起树干,它是森林中最大的动物。它的名字是这样拼的:“d-a→da,x-i-ang→xiang,da xiang(大象)!”另一位学生说:“我带你们去看孔雀,你看,那正在开屏的就是它了,孔雀的羽毛五颜六色,是最美丽的动物,还有一些舞蹈家编出了孔雀舞呢。它的名字是这样拼的:“k-ong→kong,q-ue→que,kong que(孔雀)。”学生争先恐后,都想把自己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介绍给大家。
二、激发兴趣,互动交流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总结了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不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采用生动直观的方法,借助实物、实验、演示、标本、挂图、幻灯、录音等手段,以及亲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而又紧张的学习氛围。我在新课改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拼音教学中,努力尝试把单纯、枯燥无味的音节教学,变成丰富多彩的教学,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师生的互动学习。在教学中,我反复强调音不离词,词不离句,每教一个音节,就让学生说清这个音节所在的语音环境,以及音节词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分音练习,说清声韵组合关系,再用本音节组成的一音节词,由这个音节说一句完整的话,继而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含有本音节词的句子,以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责任编辑黄日暖
见习编辑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