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7-06-15 17:09郭仁然
学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具体性形象性层次性

郭仁然

摘 要: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抓住问题创设应该注意的层次性、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情境;层次性;具体性;形象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0-00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问题,将问题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在学生思路不畅、思想困惑,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悉心指导,巧妙诱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活动,营造一种富有意味,耐人思考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层次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层次性主要体现在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学生的思维能够随着教师的问题一步步深入,得到解决;设置的问题要由易到难,不至于因为一开始遇到疑难问题使教学无法推进;设置的问题要层层递进,无论是知识的宽度还是问题的深度,都应该步步推进,环节紧凑。问题的层次性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历史教材中的问题往往错综复杂,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把难度较大、知识复杂的知识点逐项分解,又使其保持内在的联系,使学生不至于因为问题的复杂而无从下手。在进行《南京条约》的教学中,教师依次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中英鸦片战争是因为什么问题引起的?战争后《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有没有反映出发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为什么在《南京条约》中只字不提……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围绕“鸦片”这个中心问题进行设计的,通过一系列问题逐步将学生引入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其目的则在《南京条约》中达到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总结出结论。

问题情境的层次性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的系统性。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没有相关知识做铺垫,那么学生遇到问题就会感到茫然。如果不考虑知识的系统性,知识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学生学习的知识只能是零碎的,不会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合理,层层推进,难易适中,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二、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具体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具体性,要求教师立足于教材,紧密联系教材,紧扣教材的具体内容,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的问题情境。与教材内容保持一致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目的,发挥学科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作用。

历史课程的学习,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涉猎的知识面广,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要指导学生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在“为什么”上多思考,在解决“为什么”时,要古今中外,纵横联系,不囿于框框,任思维驰骋。

很多学生感到历史学科难学,是因为他们认为历史学科学习的主要方法是死记硬背,而脱离了学科知识内在的关联性、规律性。所以,创设问题情境要结合具体的历史知识,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将中国近现代史上所发生的事件放在该事件所处的国际大背景之下,这对学生把握事件的起因有着重要作用。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课时,要指导学生阅读引言部分,了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国际大背景是1956年苏共20大的召开,这次会议对我国自己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了对于大背景的了解,教师提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特点有哪些”的问题,学生自然就会根据国际社会的大背景得出答案。高中生对复杂的问题有着兴趣,也适合学生探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中解决问题。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形象性

历史学科是过去历史的再现,其过去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維。缺乏形象性思维的支撑,就无法再现历史,重温历史。高中生具备形象化的思维,与历史学科形象化的问题情境有一定的吻合,对学习历史是大有好处的。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出栩栩如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沉醉其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自然能体会到历史事件发生的真实背景,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

历史教材的丰富性,也为学生多角度的想象提供丰富的材料。我们在讲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通过播放北京天安门开国大典的情景,使学生感到置身于1949年10月1日。在这种历史情境下,让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了哪些严峻局势?”这样的情境问题,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符合学生思维形象的特点。

总之,问题情境的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否将问题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问题无所不在,每一个问题都能够抓住实质,设计出带有层次性、具体性、形象性的情境,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跌宕起伏,每一个问题都会 “一石击起千层浪”,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董瑞灵.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2016(12):201.

猜你喜欢
具体性形象性层次性
歌唱中的形象性和语义性
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效价加工影响的ERP研究*
社交媒体建议理由具体性、发帖人经验与投资者判断——一项实验研究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说理也需要“形象性”——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