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伯强
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无疑已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社会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和学生个体的猛烈变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有更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以满足家长对子女成长的预期目标、满足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同时学生的生活环境的变化,无论从学生思想认知到行为表现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国家教育体制、学校办学思路、教师教育方法,家庭的引导技巧都必须作出有力的调整,与时俱进。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我们教育人理应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一、正确认识教育新常态
所谓“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所谓“常”,意味着相对稳定。当前,我们教育人主要面临“四大新常态”。
一是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综合改革,一头连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追求。惠州市从2015年开始,公办高中取消择校生,省重点高中录取严把生、地会考关。因此,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
二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要求。今天的我们,已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必须对传统的填鸭式、灌注式教学手段进行改革。要求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弹奏出美妙的教育旋律。
三是新型师生关系。“三十年前的师道尊严,早已是明日黄花。”今天的老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要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人,首先要和他们建立起一种平等、尊重、民主、和谐的新型关系,而不是几十年前的高高在上、颐指气使。
四是深化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再接再厉,始终如一抓好作风建设,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让遵规守纪成为习惯,让敬廉崇洁成为时尚,让爱岗敬业成为信仰。我们的干部要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我们的教师要时刻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二、主动适应教育新常态
首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新常态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本落脚点在于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从固有的思维定式中跳出来,要从陈旧的理念中走出来,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踩着时代的鼓点,和着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奋勇向前,才能不掉队,才能不落伍,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要加强学习,积蓄能量。“书,是最高档的美容品,最有效的营养剂。”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教学,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面对崭新的教育发展形势,面对可能出现的“丛林法则”,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加强学习。学习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教育艺术,以不断学习,弥补个人的不足;凭努力学习,揪住发展的牛鼻子。
第三,要立足当前,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知识容量大、表现力丰富、能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能较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我们要争取尽快更新原有教学设备,添置最新的校园自动录播系统及装备“推拉教学一体机型”最先进的高科技教学设备。
三、科学谋求学校新发展
适应教育新常态,关键在于要结合实际,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锤炼作风,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一是实行教职工考勤制度,加强坐班制度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大各项督查检查工作力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三是落实主体責任,践行群众路线,强化奉献意识,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关注安全,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安全事关学校发展和稳定大局。要根据我校的自身特点,抓好每一个安全常规的落实。实现安全管理的“三个转变”:从学生日常管理向学生自护自救的转变,从内部管理向内外结合的转变,从安全常规向安全文化的转变。
聚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在坚持抓常规的同时,迈开改革新步伐,着力抓好三件事:一是研究探索教育信息化与打造高效课堂深度融合的路子和办法。二是分年级分学科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大赛。三是修改普通层教学评价机制,实行分班、分科目标追踪管理机制。
创新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是组织落实各项德育常规和“宿舍标兵”、“守纪楷模”、“道德文明双十星评选表彰”等大型德育文化活动。二是加强法治教育,深入探究、研讨“民主、平等、尊重、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三是举办家长培训班,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逐步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
打造队伍,助推办学品位提升。重点抓好两支队伍:一是班主任队伍。举办班主任论坛,推行红旗班级评比与班主任绩效考评挂钩的办法,开展班主任技能大赛。二是教科研队伍。做好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考核等工作。同时利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这一平台,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