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肖珏
[摘 要] 由于人口出生率低、劳动资源少、转移人口数多、企业所得税占财政税收整体比例小,产业工人包袱巨大等原因,目前黑龙江省存在着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过高、人口趋于老龄化、参保人员中断缴费、缴费人员占比小等问题,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缺口。黑龙江省应采取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基金支付能力,做实个人账户,明确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责任,提高统筹层次,减少中断缴费人数,建立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的持续稳定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 黑龙江省;养老基金;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40.6 [文献标识码] B
一、黑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退休待遇不断提高,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随着工资制度改革,养老金计发基数迅速提高,加之国家连续11年提高退休人员待遇,历次上调幅度为10%左右,使养老金待遇逐年提高。另外,随着死亡抚恤金、丧葬抚恤金等补助水平的提升,导致养老金支出持续扩大。养老金待遇的提高有利于保证退休人员退休后生活水平,保障退休人员不会因为市场通货膨胀影响日常基本生活。但从另一方面看,养老金支出份额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养老金给付将面临巨大压力。随着2016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待遇政策的出台,黑龙江省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将会更大。从2005年至今经过连续11年的调整,黑龙江省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已从2005年的580元,提高到2015年的2120元,但仍然在低标准低位次徘徊,仅排在全国第24位。黑龙江省从2009年至2015年的调待平均增长幅度为14%,养老金给付压力倍增。
(二)人口趋于老龄化,基金给付压力增大
以黑龙江省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状况看,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压力大部分来自于制度衔接上,从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行,无论哪种制度的实施,都要从资金上基本保证群众退休待遇的公平性。从长远看,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将不断增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人口寿命的延长,领取退休金的年限增加,致使养老金支出增多。在人口老龄化冲击下,养老保险基金统筹账户的支付压力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
(三)中断缴费问题突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减少
金融危机以来,受经济结构调整和人们就业观念转变及劳动力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加之近年的经济形势下行,致使中断缴费人数逐年上升,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入减少。群众中止养老保险费用缴纳,缩减了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来源,严重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着大批具有特殊情况的中断缴费群体,这其中包括:企业规模缩减裁员的大量集体退休人员,“集体工”“五七工”等特殊无缴费能力却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群。这类人群普遍年龄较大,再就业能力差,缴费观念落后,成为黑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严重负担。
(四)退休人员增加,企业缴费人员占参保职工比例持续下降
受近年经济形势下行影响,企业经营状况不景气,社会上无就业、退休人员数量持续扩大,退休人口脱离工作岗位,减少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企业新进工作人员数量少,缴费人口减少,缴费数额少。由此引发缴费人口数占参保人数比持续下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来源增长比率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要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收入来源主要靠参保人及相关单位企业的持续缴费,虽然近年来,我国职工参保缴费的人口处于不断上升,但其增加率还是低于退休人员的增加率。从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方面来看,未来可发展的参保缴费人群增长空间十分有限。
二、黑龙江省企业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成因分析
(一)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力资源减少,养老保险扩面不可持续
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期,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保持在20‰以下,90年代后期保持在15‰以下,2000年为8.8‰,2010年为7.5‰。2000年,黑龙江省生育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4;2010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3,黑龙江省已全面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
据1990-2010年度的3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黑龙江省低龄组(0-14岁)人口比重逐步降低,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已降到11.9%,与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相比下降了14.7个百分點。劳动年龄段(15-59岁)人口总量分别为2363万、2659.8万、2873.2万,依次增长了21.4%、12.6%和8.0%,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已接近峰值的黑龙江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必将迎来向下的拐点。高龄组(60岁以上)人口总量分别为221.9万、332万、501.9万,依次增长了16.8%、49.6%和51.2%,占总人口比重依次为6.3%、9%、13%,高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相对下降,造成“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二)人口净迁出趋势加剧,养老保险赡养比持续上升
第五次(2000)、第六次(2010)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人口迁出规模扩大明显,2000-2010年迁出人口126万,10年间迁出人口数是前20年总量的2倍,每年净迁出人口基本保持在7-8万人。
东北地区除辽宁省为人口净迁入以外,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均为人口净迁出,其中黑龙江省占比最大,2000年占东北地区的66.1%,比吉林高32.2个百分点,2010年占东北地区的69.1%,比吉林高38.2个百分点。
(三)资源税和企业所得税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度低
在资源税方面,税率长期偏低,资源型央企利润多数流向中央。黑龙江省从2011年开始从价计征,比新疆晚一年,少收入80多亿元。大庆油田的巨额产能所带来的大量企业所得税,没有被纳入黑龙江省的财政收入,而是全部被划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因此,黑龙江省每年缺少近1/10的财政收入。在黑龙江,像大庆油田这样的央企,占到国有资产的80%以上。这种长期的税收政策,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的地方财政收入,造成无力弥补养老金出现的巨额资金缺口。
(四)产业工人历史包袱沉重,养老金支付举步维艰
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黑龙江省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工程,有22项落户黑龙江省。同时,抗美援朝期间“南厂北迁”的13个大中型企业迁入黑龙江省,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经济结构。在“墾荒支边”过程中,从1968年至1976年,仅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就有54万城市知识青年加入到北大荒建设中。1960年,又有数以万计的石油工人和转业官兵涌入大庆进行石油会战。在建设过程中,这些产业工人大多数是携家属前来,造成黑龙江省存在大量的“集体工”、“五七工”、“家属工”和农林牧渔“四场”具有事实劳动关系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已成为2000年以来的企业退休人员的主力军,此为目前黑龙江省养老金巨额缺口的主要原因。
三、完善黑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状况的建议
(一)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基金支付能力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直接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造成影响,因而激发本省经济活力,增强财政实力,提高基金支付能力,是解决当前基金运行财务问题的必由之路。一定要坚持经济发展的目标,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家批准成立哈尔滨新区的契机,把发展经济作为支撑养老保险制度的动力源泉。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按照公共财政的理论要求,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加大对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满足养老金缺口的财政负担要求,这将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做实个人账户,明确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责任
由于转制成本,统筹账户经常收不抵支,因此个人账户就充当了弥补统筹账户收不抵支的缺口手段,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个人账户空账越积越多,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要做实个人账户,弥补未来的缺口,但是做实个人账户还要根据黑龙江省的具体情况,由国家提供政策优惠,承担适当责任。
(三)提高统筹层次,研究完成养老金制度顶层设计
首先,加快进度,逐步完善黑龙江省各地区间的养老保险政策,对各地区政策进行合理的规划统一,逐步实现省级统筹。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寻求经验,设计建立合理统一,切实可行的养老保险缴费方案。黑龙江省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方案规定了省级统筹的缴费方案,但具体实行时却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各地市自行制定养老保险缴费方案。因此,为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应制定统一的缴费方案并确保各地市严格按照该方案执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设立分段缴费机制,实现平稳过渡。根据社会不同人群的收入层次区别设定缴费额度,这样一方面维护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养老能力,又能增加养老金收入。这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长期持续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采取有力措施减少中断缴费人数
要减少中断缴费人数,就是要鼓励参保人员持续参保。首先,要做好参保人员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宣传,稳定参保人员持续缴费,中途不断保,鼓励断保人员重新参保。其次,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大社保补贴力度,完善现行的社保补贴办法。同时,各地加强与工商、税务部门配合,通过工商年检,促进个体私营企业按时参保缴费。加大基层群众走访工作,宣传社保政策,做好群众社保知识的普及带动断保人员重新续保,加大对缴费人员占整体参保人数比例这一重要指标的关注,做到制度措施两手抓,确保参保人员按时及时缴费。
(五)科学测算基金缺口,建立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的持续稳定机制
黑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入大于支出,产生了结余,但是结余随着抚养比的提高呈现递减的趋势,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基金缺口也会迅速扩大。随着社保政策的不断调整,如果未来要施行个人账户的落实,这个缺口还会不断放大。因此,要未雨绸缪,及时科学测算基金缺口,把握基金缺口的扩大趋势,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基金缺口的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在弥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也是增加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收入来源。基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落后,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应建立中央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的持续稳定机制。
[参 考 文 献]
[1]杨文利.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J].经济研究参考,2005(91):24-28
[2]赵应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原因分析与对策选择[J].北京社会科学,2013(3):73-81
[3]仙蜜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5(16):18-20
[4]韩烨,郭珊珊.吉林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困境与出路[J].税务与经济,2015(2):104-108
[5]王韬.新常态下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0):47-48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