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马回归卡拉麦里

2017-06-15 11:25邹桂萍
森林与人类 2017年4期
关键词:公马普氏准噶尔

邹桂萍

在公元10世纪,西藏的僧人就描述过普氏野马。据《蒙古秘史》记载,在1226年左右,成吉思汗的马曾被一群普氏野马惊翻。100 多年前,普氏野马曾成群结队,驰骋在广阔的戈壁上。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来自英、俄、法、德等国的探险队大规模捕猎普氏野马,对其进行圈养。到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野外的普氏野马灭绝了,奔腾在中国准噶尔荒原上的最后的普氏野马也销声匿迹了。

野马在很久以前就被我们的祖先驯化成家马、牧马和战马,可用于驮、挽(拉车、犁、磨)、骑乘等,是最重要的役畜。世界上唯一仅存的野马是普氏野马,也叫亚洲野马、蒙古野马、准噶尔野马。普氏野马原本生活在蒙古国和中国的甘肃、新疆等地,但因被过度猎杀,在野外灭绝。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普氏野马从欧洲引回中国新疆、甘肃半散放养殖,并开展野化放归。

普氏野马全称普热瓦斯基氏野马,体型健硕, 体长2.8米,身高1米以上, 体重约为300公斤;形似家马,但额头没有“刘海”,鬃毛短而直立,马尾呈束状;四肢短粗,常有2-5条明显的黑色横纹,小腿下部呈黑色,俗称“踏青”腿。普氏野马有33对染色体,比家马多出1对。

很早以前,普氏野马就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公元10世纪,西藏的僧人就描述过普氏野马。据《蒙古秘史》记载,在1226年左右,成吉思汗的马曾被一群普氏野马惊翻。到了1763年,爱尔兰旅行家约翰·贝尔在其游记《从圣彼得堡到北京》中也略有提及。但在科学意义上的发现是到19世纪后半叶,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先后3次进入新疆,在准噶尔盆地奇台至巴里坤的丘沙河、滴水泉一带采集到了野马标本,并将捕获的野马驹运回圣彼得堡,交由其科学院动物博物馆研究。沙俄学者波利亚科夫在1881 年正式将野马标本定名为“普氏野马”。

100 多年前,普氏野马曾成群结队,驰骋在中蒙两国广阔的戈壁上。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来自英、俄、法、德等国的探险队在此大规模捕猎普氏野马,对其进行圈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圈养的普氏野马有40-50匹,分布在15-20个动物园和私人庄园里。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野外的普氏野马灭绝了,奔腾在中国准噶尔荒原上最后的普氏野马也销声匿迹了。普氏野马仅余的血脉仅在异国他乡的動物园里流浪。

欧洲动物园里圈养的普氏野马,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有31匹存活,其中只有12匹成功繁衍,有1匹还被怀疑是普氏野马和蒙古家马杂交的后代。1947年,人们在蒙古国西部捕获一只有生殖能力的雌性野马,送往乌克兰的动物园饲养。现今全球圈养和野放的野马都是这13 匹野马的后代。

1977年,普氏野马保护基金会成立,在其帮助下,第一批16匹普氏野马在1992年被放归蒙古草原。在国内,中国政府从1986年开始规划“野马还乡”工作,11匹普氏野马从遥远的欧洲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到2000年,在新疆吉木萨尔的普氏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野马的数量已达百匹以上, 野放的时机已经成熟。

从2000年5月起,动物及环境专家经多次勘测,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北部的乌伦古河南岸,距野马中心以北20 公里的一片面积达数万平方公里的戈壁草原确立为放归点——在100多年前,这里是普氏野马的最后消失地。专家们认为,野马从这里回归自然恢复野性的成功率可能会高一些。

2001年,第一批流浪在异乡的27 匹野马的后代终于踏上了走进准噶尔荒原的第一步,它们在卡拉麦里的恰库尔图镇小心地向外扩展着本应熟悉的领地。至此,野马故乡结束了无野马的历史。现在,生活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普氏野马,等到3岁以后,就会被放归到大自然。

不用人类调教,放归后的野马很快便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一个野马家庭由1匹公马、1-3匹母马以及它们的小马驹组成。家庭可以组成更大的马群,由强壮的雄马为首领,结群5-20匹,过着游移生活。幼马长到3岁左右成熟,母马离开原家庭,加入另一个家庭繁衍后代,而公马加入“单身汉”家庭,继续生活1-2年。公马5岁左右建立种群,为此它们必须打败一个种群的公马,或者从一个种群中偷取一匹或多匹母马。有时,它们也与还未找到种群的小母马建立新的种群。

普氏野马慢慢适应了野外的生活。普氏野马重新回准噶尔荒漠,它们面临的最严峻生存问题就是能否在干旱的夏季找到水源,在严寒的冬天抵抗寒冷。显然它们从祖辈那里继承的基因,给了它们足够的适应能力。放归后的普氏野马耐渴能力很强,可以忍受3-4天不喝水。它们的嗅觉也异常发达,可以在风中辨别水的气息,从而找到荒漠中还未干涸的水洼。到了冬天,普氏野马的毛发长得又长又粗,像是穿上一件厚重的毛衣。普氏野马生性善于奔跑,辽阔的卡拉麦里荒漠才是它们纵横驰骋的舞台。

野马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芦苇、红柳等为食,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在进食之后常互相清理皮肤,轻轻地啃舐对方的耆甲、肩部、背侧、臀部等。有时也进行自身护理,比如打滚、自我刷拭和驱散蚊蝇等。野马借助声音、气味和抿耳、刨地、啃拭等行为进行交流。

不过普氏野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经过人工繁殖这么多代,它们的基因是否严重退化?除此之外,人类的干扰也使它们容易家化。野马和家马杂交繁殖的情况也无法避免。野马何去何从?唯有时间能见证。

猜你喜欢
公马普氏准噶尔
四、准噶尔对天山南北麓维吾尔人的统治
二、准噶尔汗国的建立与叶尔羌汗国
影响纯血马配种费价格形成的因素探讨
种公马配种可靠性的评定初探
种公马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乾隆年间清军的第三次出征准噶尔考辨
普氏野马数量恢复至400余匹
准噶尔远征军进藏线路考
施耐德电气荣获2014普氏全球能源管理大奖
细读文章 把握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