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刘星
当代画家的历史使命—由『「清风徐来」展览季』展览说起
文_刘星
刘 星
Liu Xing
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国画、书法与理论研究。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术委员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首先祝贺“‘清风徐来’展览季”前四站取得成功并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首先我谈谈兰宇女士的画。从这次展览的作品看,在笔墨的力度上,在对苍茫、劲健、圆浑等审美品质的追求上,这几年兰宇进展很大,画得越来越深入,笔墨越来越精到,感觉越来越老辣。作为女同志,她们要画好山水画是不容易的。因为女性所特有的细腻心理特点,她们作画一般很难放开去画。但是兰宇的山水画画出了雄壮之气,让人感觉巾帼确有不让须眉之处。
赵雪伟的画我前年在美道艺术馆的展览上看过,当时我感觉他在形式感的追求上比较自觉,想了很多办法,在画面的形式感受及构成上表现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只是当时他的画笔道还比较弱。去年在临潼的展览上,我通过他展出的十来幅四尺和六尺的大画看到,他的笔墨表现力度有所提升,画面整体关系的把握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又不失新意,在画面的结构和意境的营造上不同于他人,既有传统又有当代人的思考。而今天的画,我感觉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他笔下苍茫的气象逐渐体现了出来,这一点很难得!中国山水画很讲究苍茫的审美品质,他这次的画表现得很好,又增加了写生的东西,画得既松动又深入,同时又有形式感。比方说他有一幅画表现了一棵树,刻画得很深入,避免了传统画法概念性的东西,不是别人怎么画我怎么画,而是有自己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是中国的传统方法,而不是素描式的画法。我觉得这个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以前研究山水画的老先生们,都是从山水画的具体元素逐一攻破的。比如说画树,这段时间就研究各家各派如何画树,文徵明是怎么画的,沈周是怎么画的,四王是怎么画的,把各家各派树的画法临摹得了然于胸,再到大自然中去研究树:自己看到的树是什么样的?松树怎么画?柳树怎么画?柏树怎么画?包括不同的树叶的画法都要有研究。老一辈画家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是很大的。具体到石头上,荷叶皴怎么画?折带皴怎么画?各种各样的皴法怎么画?等等,每一个元素都不能放过。值得当代画家注意的是,老一辈画家在画云、画水、画水口、画山间道路时往往特别注意,特别精心。山水画,水和水口往往至关重要。一幅山水画画得再好,关键处的水口画不好,就破坏了整个作品的艺术效果。根据我这几十年对我们陕西画坛的观察,我们陕西画家在画水口、瀑布和树方面,十有八九都太不讲究。我们古人在画树上就非常讲究,比如说在画树时树根应该怎么画,是不是要将一棵树简单地插在画面上的一个地方?不是的!画树时树根非常重要,因为它牵扯到横线和竖线的笔法过渡,牵扯到笔墨在用笔上的气韵承接。但是现在中青年画家大多不太关注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目前山水画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表现在在座的几位的作品上;甚至一些功成名就的老画家的作品,也存在这些问题。当然在这方面也有解决的好的。比如赵步唐老师、徐义生老师的画,在画水口、树根等处时,还是非常讲究的。我们这五位画家的作品,是不是也存在这个问题的?我看是有的。画画的细节问题不讲究,整个画面就会失之草率,就不耐看。我们常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一件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就是这个意思。大凡历代经典作品,在细节问题上都很注意。一幅画的魅力是由细节决定的,如果细节处理不好,一幅画就不耐看了,就缺乏强劲的艺术生命力。陕西画家,尤其是中青年画家,如果在画山水画时能把各种水的画法—比如流水、静水、惊涛、河滩、激流等形态都加以认真研究,再过几年,我想大家一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1.刘星 花间鸟语鸣68cm×46cm2014
2.刘星 鸟语花薰梦里香68cm×34cm2015
3.刘星 陌上鸟语送花香46cm×40cm2014
这些年来,我们去北京、南京、杭州等地,当地人对陕西画家的普遍认识就是:粗糙,没有传统。我认为他们说的是有道理的。我们陕西画家从总体上来讲,自己在创作上,在对待生活的热情上,都还不错;但是在对传统经典作品的研究与研究上,的确下的功夫实在太少。包括我个人,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我想是有的。长安画派之前的“前长安画派”时期(或者称为“范宽画派”时期)的陕西画家、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陕西画家,他们在传统笔墨方面的修养高度,一点儿也不让江浙一带的画家。但是在长安画派之后,陕西画坛的风气就出现的了变化。石鲁先生“野、怪、乱、黑”的画法,成就了自己强烈的个人面貌,但是也迷惑了一些后人。那些不会学石鲁的,就受到了石鲁画法的负面影响。石鲁先生很伟大,他一生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但是,客观上也存在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后来的画家很多人盲目崇拜石鲁,总认为只要是出自石鲁的笔下,什么都是好的,因此,把他粗制滥造的一面当成“风格”来加以学习,甚至放大学习,从而导致现在的陕西画坛在总体上流于粗制滥造。在这方面,我们在座的几位画家多多少少也是存在同样的问题的。我们把中国美院和我们陕西这边做个比对:中国美院的何家林先生,在全国已经很有名望,但是他还经常在做临摹古画这种基础性的练习;但是我们在座的谁还会经常临摹临摹董、巨?谁还会经常临摹范宽?我们恐怕做不到吧!我认为,画家对古画的临摹,就像书法家要经常临帖一样,要天天坚持。临摹的目的不是要跟古人画得一模一样,而是要通过对古代经典作品的临摹研究,对笔墨的经典范式有所体会,对中国画的笔墨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在笔墨的气韵上,实现与传统的对接。赵孟过去讲:“作画贵有古意。”我认为“古意”并不是老旧,而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审美精神在笔墨上的表现,是气韵、格调和民族气质。所以,在传统上,我建议我们还是要下很大的临摹功夫的。有的人担心,传统学得多了,会不会被古人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我认为不必有这个顾虑。我想,别的画家可以走出传统,我们当然也可以。像陆俨少先生、黄宾虹先生,既有传统功力,又有强烈的个人面貌,他们的画很能反映这个时代的审美精神和时代特征。他们的画面,有着强烈的节奏感,读起来像摇滚乐,这一点是超越前人的,是一种创新;但是,看他们作品的局部,又很能看出传统功力的深厚,非常地道。现在有很多人在传统上不愿意下功夫,不愿意坐冷板凳,所以就找借口,说是怕为传统所束缚。我认为这是不聪明的表现!一个画家,如果他的修养和见识能超越古人,富有创造力,他就不会担心为传统所束缚。我建议在座的几位在传统上还是要下大功夫的,笔墨的感觉要入味,如果没有高雅生动的气韵,那你的作品在笔墨的品质上就会有所折扣,甚至流于一般。情感是有高低雅俗之分的,你是要表现通俗的、市民化的审美情趣呢,还是要变现高雅的文人气息?这是我们画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人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很多画过于世俗,从格调上达不到文人画的境界,这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在追求个性,几乎每个画家都想追求自己的面貌,想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在追求个性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好共性的问题。共性不是一般,而是规律。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必须是符合中国画发展规律之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果共性基础的问题都解决不好,那么,你所追求的个性就是立不住的。我们只有把中国画传统的规律性的问题解决好了,那么个性的东西才有基础。所以我认为,研究中国画的发展规律,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第十二届美展所反映出的问题是:当代国画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国画的味道了?现在全国画坛、理论界都在讨论这个问题。现在全国展览中的一些获奖作品,虽然个个画得都很精细,但是没有什么中国画的味道,这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有些人可能要反问:我们为什么要追求中国画的味?前一段时间在一个美术展览的座谈会上,郭全忠先生始终在强调当代画家一定要有“使命感”。他所说的“使命感”,就是说我们作为画家,在这个时代一定要有所担当,对这个时代应该做出怎样的贡献,在这个民族意识淡漠、民心涣散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来通过我们的画笔唤醒民众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回归,从而唤醒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很显然,他强调“使命感”,就是针对目前中国画所存在的问题有感而发的。画家如果不考虑绘画的民族性,那绘画就起了解构民族性的作用。而我们中华民族如果向心力没有了,涣散了,不再像以前那么团结,那么我们中华民族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为什么日本人、韩国人民心那么齐?为什么日本作为一个小国在二战时所向披靡?一个最为核心的原因是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强,民族自豪感强,民族文化的认同度高。百年以来,中国人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被撕得粉碎,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变成了民族自卑,导致了目前国人不爱国只爱自己,向往外国,这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一大严重问题。本来,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传统,现在,稍有修养的中国知识分子,也都会为民族的命运有所着想。我们国画家既然是画国画的,那自然不仅不能放弃中国画的民族精神,而且,更应该强化我们的民族精神,要通过我们的作品,感召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读者和我们周围的人,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国画家的“使命感”。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国画家如果没有了民族的担当,那他注定是成不了大画家的;只有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关心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引领时代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4.刘星 春梦如思68cm×34cm 2014
5.刘星 花间鸟语68cm×34cm2016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中国画的民族性呢?我认为画家要“读万卷书”,加强对中国文、史、哲传统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关注考古、民间艺术和民间风俗,认真研究书法,多临摹古代法帖和周秦汉唐以来的金石刻铭的拓帖,在临帖中去获取感受,去捕捉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表现功力,那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就会在我们的笔墨中自自然然地传达出来。人们通过我们作品的笔墨,不仅能看到画家自身的修养和喜怒哀乐,更能看到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笔墨内涵和境界。如果我们想要不断地突破自我,我认为就要从这些方面来解决;不然,就无法提高我们的笔墨境界。
6.刘星 薰风花语46cm×34cm2014
7.刘星 又是春风开46cm×34cm2014
必须强调的是,笔墨当随时代,不是说让笔墨去随大流,而是要“今不同弊”,解决时代和社会的问题。只有这样,才算是抓住时代的脉搏。
中国画是存在问题的,我们把问题解决了,就超越了这个时代。而这个时代的最大问题就是民族性的迷失和民族精神的涣散,反映到国画创作上,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当代国画越来越没有国画的味道。所以,回归中国画的文化本位,找回中国画的艺术精神,探寻中国画的语言本色,就成为这个时代画家所面临的“时代主旋律”。
约稿:金前文 责编: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