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文 李际龙
阳光威宁,百鸟之都。
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场景,一组组稳中有进的数字,勾勒出威宁“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局的闪光轨迹。
与2011年相比,威宁自治县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68亿元、年均增长15.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9元,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3元,年均增长13.5%,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坚实基础。
“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这么好的房子。”64岁的石门乡荣合村老主任黄朝聪站在青瓦白墙、雕花窗新房的阳台上,喜不自胜。
2015年8月,省委书记陈敏尔到石门乡蹲点调研,石门乡掀起了脱贫攻坚热潮。
一年多来,石门乡崎岖的泥巴路变成了亮闪闪的油砼路,低矮、破旧、潮湿的老房子大规模得到改造,农家新房宛如城里的一幢幢小别墅,烤烟、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很快,曾经光秃秃的山头绿意渐浓,村寨越来越靓,风景越来越美,人的精气神越来越足,笑容越来越甜。
临近石门乡的迤那镇如今也是面目一新。2011年以来,迤那镇共组织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发展项目749个,完成投资13.1亿元,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7万元。
石门和迤那是威宁自治县决战脱贫攻坚的缩影。过去五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市的坚强领导和三任省委书记的倾力挂帮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威宁全面开展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威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大扶贫战略行动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深入推进‘32669’计划和精准扶贫‘十项行动’,全力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高地”。毕节市委常委、威宁县委书记肖发君掷地有声。
立下愚公移山志,总有苦尽甘来时。五年来,威宁自治县减少贫困人口41.99万人。2013年实现整县省级“减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了25.8个百分点,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从66%提高到83.68%。
占地1300亩的威宁自治县草海镇同心村雪榕食用菌大棚基地(威宁县委办公室供图)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大力推进草海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贵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草海综合治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组建了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管委会和草海保护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更好地推进草海治理与保护。
“我们突出‘治建管改’,按三阶段一主体目标要求,全力实施六大攻坚战三大平台建设,坚持铁腕治污,争取早日还草海一湖清水。”毕节市政协副主席,威宁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波说。
目前,威宁自治县完成草海融合发展规划,综合治理自2015年10月集中开工仪式启动以来,规划内43个项目开工26个,完成投资近30亿元。草海流域造林绿化完成33500亩,可绿化区森林覆盖率达58.62%。
草海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彰显了省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决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坚持这样的发展理念,威宁自治县在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五年来,威宁大力实施“绿色威宁”行动计划,完成石漠化治理156平方公里、营造林91.7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9.14%,脆弱的生态逐渐得到恢复。在黑石、雪山、炉山等乡镇,群众种上苹果、核桃、桃子……在绿山头的同时,鼓了群众腰包。
五年来,威宁自治县减少贫困人口41.99万人。图为威宁石门乡新营苗族风情小寨。(威宁县委办公室供图)
伴随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威宁的绿色发展路径逐渐清晰。巨大的风车在巍峨的山巅吞风吐电,成为绿色能源开发与应用的靓丽名片。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相继跟进,总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在建46.3万千瓦,累计发电量达47.26亿度、实现产值29.17亿元。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做大做强自身优势绿色产业,建成7个省级农业园区。经果林、中药材、畜牧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企业86家,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绿色产业不断拔节。以草海景区为龙头的旅游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建农村电商服务网点625个,实现村村全覆盖,有效推动威货出山。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发端于迤那镇的精准识别“四看法”,曾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汪洋副总理充分肯定。
在此基础上,威宁自治县提出“精准识别五看法”,增加了“五看家里人健不健康”,让精准识别更精准,贫困户脱贫更精准。
“威宁始终坚持战略向导、问题向导、需求向导,千方百计建机制、除障碍、增活力,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肖发君道出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勇气。
决心和勇气换来了改革的成效。农村综合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水务一体化改革、民生项目监督、爱心邻居等一系列改革创新得到省、市好评。全面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切实增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获得感。金融扶贫改革有效解决了农户贷不到和银行不愿贷的问题。创新乡镇“大部门制”改革,以石门乡为试点,“三办三中心”挂牌运行,优化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1%,规范县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行政审批职能进驻部门增加到38个,办理事项增加到629项,得到社会好评。农村产权制度、金融扶贫、乡镇财政体制和乡镇综合改革等成效明显,有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此外,威宁自治县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向6个省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乡镇下放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95项,户籍制度改革稳步落实。司法体制、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人大实践创新、协商民主体系建设、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三转”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推进民生事业改革,县级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职业教育、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取得新进展。
改革开放激发了发展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五年来,国电投集团、华电集团、中建材集团、中农发集团、雪榕集团、德青源集团、海升集团等一批优强企业纷纷入驻,完成招商引资420.32亿元,年均增长21.94%。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五年来,威宁始终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千方百计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凝聚发展动力。
从严治党是抓党建工作的核心。五年来,威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强基固本是抓党建工作的关键,全县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按照“五类干部”到“五类村”任职方式,选派222名县直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扎实推进“三进三增”和“三访、三看、三查”活动,实行“54321”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户联系全覆盖。大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村干部报酬每月提高到正职2000元、副职1500元。按照“十个一”标准要求,新改扩建442个村级办公场所,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整顿软弱涣散村和后进村56个,消除“空壳村”215个,今年将全面消灭“空壳村”。坚持德治法治自治“三治”结合,全面推行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组建“十户一体”、民主推选“爱心邻居”等方式,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组织体系,促进农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全县抓严抓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通过“三个建立、四个严格、五个强化”,推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规范运行,强化民生监督,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巡视问题整改落实较好。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持之以恒狠刹“四风”,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干部作风和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党风严,政风清。威宁自治县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得到加强,发展动力十足,活力正在释放。哲觉镇成立了产业合作联社党支部。产业合作联社党支部负责对接市场,打开销路,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供镇里产业发展决策。正是有了产业党支部的调控和带动 ,五年时间,哲觉镇的中药材产业从一万亩发展到现在的三万余亩,产值超过两亿元。
(作者单位:威宁县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