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起多 李飞燕
摘要:小学阅读课教学,教师按“积累”、“理解”和“运用”的程序,安排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增长智慧的书面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积累;理解;运用;练习
吹笛子,先按哪个,后按哪个,很有讲究。如果不讲章法,乱按一通,吹出来的不是音乐,是杂音。而小学阅读课教学有效的书面练习也一样,没有章法,找不准点儿,按不对眼儿,训练不但没有实效,反而浪费了这精心留出的书面练习时间。书面练习就需要教师按功能来分成“积累”、“理解”和“运用”来精心找准这个“点”。
一、积累点:咬定“基础”不放松
积累性知识一般以字、词、句为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词作为语言的基础,除了单纯地对第二类生字新词进行书写积累练习外,还需要挖掘字词的其他训练方式。如形近字辨析、同音字组词、看拼音写词语、听写词语、按课文内容填空等。积累类的句子练习形式多样:给句子换个说法、根据标点符号写句子、运用名人名言写句子、在特定情境下选择填入最恰当的名人名言、古诗句等等。
如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时,可以直接听写重点词语(温暖舒适、燕子专列、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在纠正书写以后出示在屏幕上,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字词训练言意兼得。
二、理解点:牵“一练”而动全身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以练促学,以练引学”是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1.搜索文本的“点睛点”
每一个优秀的文本,在语言形式中必然有许多“点睛之笔”,有些是文本各章节中写得最精彩的语言亮点,有些是文本中凝聚情感最强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的词语。如教学《严监生》一课时,应该安排以下的书面练习: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说:____。
语言训练“他想说____”。把握住严监生“摇头”这一点睛点,教给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想象人物内心这个训练目标,让后面的写感想水到渠成。
2.把握文本的“留白点”
对于阅读课文来说,留白点就是文本特地留出的让人浮想联翩的内容。抓住这样的留白点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言语小溪的自由流淌。如教学《掌声》一课时,为了理解英子被老师点名上台后犹豫不决复杂的心情,英子如何犹豫成了文本的留白点,品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安排书面练习的内容为:
如果站起来,让同学们看见我走路的姿势,调皮的小鹏会____,“小麻雀”小芳和小敏会____,还有如果我不上去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会____,其他同学会____。
三、运用点:在情境中兼得言意
阅读课教学不能把书面练习放在对学生学习与巩固知识情况的检测上,應根据文本内容,采用言语形式的模仿、内化、创新的方式,安排必要的练习。
1.言语形式的模仿
笔者在教学《匆匆》一课时,可以采用教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概括出言语形式“形象化”,学生会马上学到了“形象化”表达的方法。临近结束,提供“我看到风在飞扬,____”的语境,请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把话写形象。从一位学生现场交流就可以看出“形象化”这种言语表达形式已经能运用自如了:“风使劲拍打着紧闭的门窗,好似要扑进来似的。呼呼,呼呼,窗外的树木在摇晃,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呼呼,呼呼,风筝被卷得高高的,自由地在空中翱翔;呼呼,呼呼,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鲜艳的红色在阳光下飘荡……”
2.言语形式的内化
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特等奖获得者甘密老师在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在落实“段”的训练,引导学生感受空隙“窄小”的特点,感悟作者借小船的“小”和过空隙时的“感觉”后,甘老师出示福建(当时比赛地点)武夷山著名景点——一线天,提示学生用上书本上,或者平时积累到的语句,也写出一线天的“窄小”。学生通过动笔与交流,反映了理想的训练效果。
如一位学生写的内容:我走在一线天里,抬头只看得见一丝天空。我侧着身子一步一步地往前挪,两边高耸的石壁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心里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3.言语形式的创新
根据内容编写“文本诗”,这是对学生理解文本与否一种很好的创新练习。笔者教学《画风》一课时,在学生理解文本后,安排小诗创作练习: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就藏在____里。
这样学生把每段内容语言形式改变成生动的小诗: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了,风就藏在飘动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就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这些形式的练习,比起提起笔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要巧妙得多,有效得多。
笔者认为,教师在小学阅读课教学中只要找准了训练内容的点儿,按对了训练策略的眼儿,就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方能奏响阅读课堂教学高效之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