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静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第四小学 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00)
摘 要:课堂讨论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课堂讨论策略 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讨论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讨论,获取知识技能、进行情感交流、促进思维发展等采用的方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十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数学学习的,而个性化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教育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和主体观念,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内容包括个体的独立性、创造性等;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重视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而课堂讨论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怎样把握课堂讨论策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把握课堂讨论的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开展课堂讨论,但往往效果不够理想。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只注意到课堂讨论的形式,却没有组织进行深层次的讨论,把问题停留在表面,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也有的课堂讨论安排的问题过多、过简或过难,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所以要组织好课堂讨论,就必须明确课堂讨论的要求。
1.要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能引起每个学生思考,产生思维兴奋点的问题。要设计有思考性或讨论价值的问题,就要避免提过于简单或无效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这些过于简单的问题的使用频率要减少到最低程度,而应多提能激发学生思维兴奋点的有价值的问题,如:“谁还有别的说法?”“谁有补充?”“谁比刚才这位同学说得更好?”……
2.要精心设计情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人人动脑,人人有机会表态的情景,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认知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促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
二、抓住课堂讨论的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由于组织讨论时没有选准课堂讨论的内容和时机,导致课堂结构涣散,仅能使部分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选准课堂讨论的焦点,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现以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有关内容为实例,谈如何抓准课堂讨论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1.引出方法时。在引导得出方法时组织安排讨论,给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动中求思,思中求知,知中求新。如:在学生建立了1平方厘米的概念后,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去量一个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时,学生跃跃欲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你准备怎样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在学生们认真地进行了讨论后,班内相互交流。有的说先摆一排,看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再数能摆多少排,最后算出共摆多少个平方厘米;有的说先摆一行,看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再数能摆多少行,最后算出共摆多少个平方厘米;亦有的说一个一个的摆……此时,教师点拨,若长方形很大,你这样一个一个的摆,情况会怎样呢?
经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反馈,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摆、数”等量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而且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引出建立了感性认识。安排这样的讨论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从而形成大脑优势兴奋中心,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积极而活跃的状态。
2.重、难点处理时。在处理重、难点时,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汲取,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如“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什么区别”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比划”。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出现的两根小棒有什么区别,两个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展开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自己明白了长度单位用来表示长短,面积单位用来表示面的大小等知识点;然后要求同桌面对面地动手比划厘米、分米、米,再比划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经过观察、比划,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区别。经过讨论,不但从感性上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不同有了认识,而且从理性上对此有所了解。
安排这样的讨论,促使生生互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就是在生生互动中产生的。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获得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3.知识易混处。知识易混处组织的讨论,可使学生明辨是非真伪,获取正确的有利于自身素质发展的知识。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描周长摸面积,然后组织同学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因为有前面的“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区别”做知识基础,加上动手操作及学生的讨论,学生就能解决该问题。
经过这样的讨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方向转化。
三、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
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确保讨论朝正确的方向开展。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恰当的利用提问。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言,并围绕问题进行。为了引导学生发言,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比收敛性的问题有效,而评价性的问题更有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如“如果让你回答,你选哪种?”“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言,使学生广开思路。
2.创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气氛。一方面,教师应做到使所有的学生受到同样的对待;另一方面,学生的错误又不能置之不理,应对学生中自相矛盾的结论、错误的推论、肤浅的论点进行分析,并予以改正。但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面的坐下。
3.及時纠正离题现象。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一旦讨论出现离题现象,应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所要讨论的问题,有时也可以终止讨论,通过小结来理顺学生的思路。
综上所述,课堂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因而,教师要正确把握课堂讨论策略,时时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