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菊
【摘要】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在阅读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得到训练,审美能力也可以借此得到提高,对学生以后的人文素养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如今,读赏式进入小学语文课堂,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从学生的人格身心发展出发,重点放在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培养语文素养,让学生参与到语文的学习活动中,成为主观人物。读赏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感情熏陶,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内外阅读的兴趣。本文基于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小学中段 语文教学 读赏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048-01
一、阅读概述
百科资料上显示,阅读就是读者从视觉材料中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包括了文字、图片、公式、符号和图表。一般是先把视觉材料转化成声音,然后实现对视觉材料的理解。阅读也可以说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读者可以根据不同阅读目的然后调节,陶冶情操,提升修养。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就是开拓视野,吸收知识和体悟道理。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一)趣味性。小学语文的学习是非常有趣的,而在现实中,一些语文课堂却仅仅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语文教学质量自然是江河日下,不符合当代的新课程标准。笔者的建议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中文的浓厚兴趣将学生的被动式学习方法转化成主动探寻。
(二)广泛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本教科书不足以囊括它的精髓和内涵,因此,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能单单停留在课本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堂外的涉猎,开拓视野,更全面的认识和学习语文。
三、读赏式的语文教学的含义
读赏式的语文教学的含义不是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籍之后要求他们写心得体会或读后感。但是,在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里,很多老师都会使用这种方式。这样做不仅没有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深,反倒为他们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和抵触情绪。那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就渐渐消失。如今新兴的读赏式教学,就是要在实际应用中给学生们展示一个具有鲜活性,具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对其中的人物性格更加了解,让学生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人物的品格和内涵上面。所以,教师要将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当作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中,要善于發现作品的积极意义,最好能从中发现阅读的乐趣。所以,老师在为学生推荐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一些与他们年龄相符,更能被他们接受的读物。
四、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读赏式教学
(一)读赏式教学策略执行
读赏式教学策略的执行,第一件重要的事是改变老师的传统思想,不再局限于教授文字,也就是所谓的识字认字。笔者孩提时是一个捣蛋鬼,每天早上都会在红旗下趴在操场上挨罚写字多少行。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会让孩子记住每一个字怎么写,可是也会记得,学语文是多么痛苦。因此,当代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一定需要转变的。要学会把学习与情感分割的情况扭转过来。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时间,除了课堂讲解以外,还要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学会独立完成好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并吸收。当然,写读后感是学生永远逃不掉的。毛主席曾有个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在读书,这种优秀的阅读习惯,应该传授给现在的孩子们。在做要求时,可以告诉学生,不要求字数,也不限制内容,原则是不能抄袭,必须写下自己所感所想。教师在收取读后感以后,应该认真阅读和批改每一个学生写下的读后感,在他们的文章背后,写下对他们的建议,帮助学生拓宽道路。
(二)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可行性分析
读赏式教学渐渐开始普及,并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相对积极的效果。通过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开始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了作品里各人物不同的情操和伟大的人格。渐渐的,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开始升温,这样,阅读的效果自然会得到很大提升。并且,小学语文的教育是整个中华民族语言的基础和对其的传承,因此,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通过读赏式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完善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出热爱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具有责任感学生,提升他们的内涵与素质。因此,小学中段的语文读赏式教学是一种较有成效的新兴教学方式,值得广大教师的采纳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明秀.探讨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践[J].教师, 2014(3):27-27.
[2]徐宝海.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方式研究[J].中华少年,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