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友玲
摘要:淮安区2014—2016年三年累计使用补贴资金923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2.15亿元,新增机具5800台套,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农机合作社发展;推动了秸秆还田,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很好地促进了农业全程机械化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和不足,分析了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机购置补贴;成效;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06.071
農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国家的一项惠农政策,淮安区从2004年开始实施该项政策,十几年来,补贴政策逐年完善,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加快了全区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农机装备持续优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好地促进了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1实施总体情况
淮安区2014—2016年累计使用中央和省级补贴资金923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2.15亿元,新增机具5800台套,主要以插秧机、大马力拖拉机、高性能收割机为主,插秧机960台(乘坐式插秧机420台),拖拉机1550台,全喂入(半喂入)收割机930台,全区受益农户数超过3600户。
2实施成效
2.1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作业水平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积极性,大型动力、收获、烘干等各类机械持续增长,加快了机具更新换代,性能优良的大中型机具逐渐取代了小型落后机具,优化了全区农机装备结构。目前,全区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分别达到3100台、3500台,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7%,农机总动力达到100.63万kW。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0.61%、机械耕翻水平93.75%、机械种植水平82.58%、机械收获水平94.49%、渔业机械化水平66.5%;2016年水稻机插面积达72.5 万亩,机插率达79%。随着农机作业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2.2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农机合作社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我区粮食烘干机得到有效推广,2014年增加14台,2015年新增16台,2016年新增79台,特别是2016年秋收期间持续多日阴雨天,粮食烘干的优势更加凸显。农机购置补贴带动了农民资金投入,农机作业收入持续增加,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全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数量与规模进一步发展。近三年新增农机合作社75家,目前全区共有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 20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个,国家级示范农机合作社1个。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等“保姆式”一条龙服务逐渐成为区内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主流趋势。
2.3推动了秸秆还田,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凸显,近三年新增大型拖拉机1550台,配套秸秆还田机具1200多台套,全年秸秆机械化还田147万亩,还田率79.6%,有力推动了全区秸秆还田工作,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3存在问题及建议
3.1购机者申请补贴时间要限定
现在政策是当年购买当年申请,建议对购机者购机后申请时间进行限制,可以要求开票起2个月内申请,一是督促购机者及时申请,以加快资金结算,再者避免突发事件发生,导致补贴无法办理,而产生矛盾。
3.2政策执行时间要与农事季节相符
从2015年开始补贴政策由过去“一年一定”改为“一定三年”,每年做微调,但政策出台还是偏迟,我省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一般是在每年4月底才开始,导致农机手都在农忙前夕集中购机,6月份是农忙时间,乡镇夏收季节控制秸秆禁烧任务重,工作压力很大,加上人手少,很难在6月份开展机具核查、公示、资金结算工作,导致资金结算进度滞后。建议年初(补贴政策出台前)也可以购买补贴机具,按当年最新补贴标准享受补贴。
3.3补贴额度不增反减挫伤购机积极性
近两年机具补贴额度有所下调,直接挫伤农民的购机热情,使我区购机数量明显下降,补贴资金使用量2016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时也不利于机具更新。建议高速插秧机、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植保机等重点机具的补贴额度应保持相对稳定。
3.4乡镇工作人员素质要进一步加强
从2014年开始机具信息由乡镇农机站录入,经销商完全从补贴程序退出,实现了政企分离,达到了农业部“去经销商”的要求。几年下来乡镇基本上适应了现在的要求,但一些乡镇因为人员少且年龄偏大,很难自行进行信息录入,出现请人代为录入情况。建议加大乡镇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工作要求。
3.5农机生产企业售后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农机生产企业存在重销售轻服务的情况,售后服务不到位,“三包”维修服务力量不足。特别在“三夏”和秋收农忙季节,农机户的农机具有损坏需维修或更换配件,无法及时得到处理,影响农机手收入。农机部门要加强对农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监督,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