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广大教师认识到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感悟到在学科教学中适当使用信息技术所起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就是要求他们能熟练应用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特点,掌握各种常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提高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此,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要做到:培训要高着眼低切入,讲究扎实性;培训要有条不紊,讲究阶段性;培训要分好层次,讲究针对性;培训要针对学科性,讲究时效性;培训要考虑时间的不规范化,讲究灵活性;培训要关注教师的需求,讲究目的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训;学科整合;能力
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最前沿的教师,要想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好自身的知识储备。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如果使用得不正确、不恰当,不会带来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抓好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市重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开展了从基础到提高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面对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基础薄弱、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为进一落实促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应用工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培育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需要我们理清思路,继续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抓实、抓好,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培训要高着眼低切入,讲究扎实性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力不同,导致其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在培训中,要注意从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到学科整合与技术应用,逐步、分阶段地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不要“为了培训而培训”,摆花架子,不能学以致用,使培训流于形式。对此,不妨尝试以下做法:从大处要建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信息素养;从低处要从最基本的操作学起,打好基本功。由于最初进行培训时可能条件有限,不妨就让教师们从最基础的操作如打字练起,然后再学习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学科电子教案,当每个人都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处理基础之后,再学习幻灯片制作软件,制作自己的幻灯片教案、课件。这是的初级阶段的学习任务,也是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最后再根据需要选学课件制作软件。每一步都做得扎实、有效,以教师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手段为目标,做好每期培训工作。
二、培训要有条不紊推进,讲究阶段性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过程,总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来推进:第一阶段,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与信息化浪潮中急需的信息技术具体技能;第二阶段,教师需要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经验,这些是培训的内容与目标;第三阶段,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观察与思考这些新经验;第四阶段,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创造性地对信息技术技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经验重新表达与构建,形成逻辑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五阶段,教师把上面形成的信息技术技能、设计技巧、整合应用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具体学科任务与时间中做出自己的设计决策。虽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要分五个阶段,但实际过程中也要注意每个阶段内容的交叉与融合。
三、培训要分层次进行,讲究针对性
1.发挥教师的培训主体地位,要根据教师的条件、能力需求,从教师本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进而来确定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培训的内容同样应具有针对性,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培训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这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基础的内容。第二个层次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學模式的讲授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等,主要指向实际的教学应用的策略和方法。第三个层次是信息技术在教师所教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的经验与案例。
2.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差异,采取不同的培训层面和进度。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使他们树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师年龄特征的基础之上,再对培训对象大致分为骨干层和普及层两个层次。
四、培训要针对学科开展,讲究时效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需要具备哪些信息素养,才能从学科角度出发真实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又应该设置哪些培训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时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差异性、接收能力的差异性(年龄差异性)、工作范围差异性和爱好特长等来制定培训方案和内容计划。培训时不能搞一刀切,应全面考察、分析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学校的硬件环境和地理环境,针对不同学科选取不同培训内容,设置不同培训方案,培训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可把文理分开,再把各学科应具备哪些技术能力分类,然后选取不同的应用软件,分小组进行培训。如数学教师在学习了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后,除了掌握文字处理软件、幻灯片制作软件外,最主要的工具软件就是几何画板和网上资料的收集、筛选与整理。再如针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由于经常要对班级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统计学生日常成绩的情况,开设电子表格的培训等。
五、培训要考虑时间的不规范化,讲究灵活性
以往的培训形式缺乏灵活性。一方面是培训时间的安排缺乏弹性。短期集中面授的方式难免参训教师受家庭、工作等因素的影响而缺勤、迟到和早退,其必然造成个体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突击性的教学使参训教师很少有人能在短期内接受、消化和掌握多门课程所提供的知识。培训形式缺乏灵活性的另外表现是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性的活动课程很少。课堂教学对培训学校来说省时省力,对职前教师的专业知识传授具有重要价值,但对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却并非首选,因为他们受训的目的是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而非简单的接受知识。实际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是培训效率不高的另一原因。
由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非常繁忙,大部分教师没有完整、规则的时间来参加全校统一的培训活动,所以除了制定一定的统一集中培训时间外,还要注意制定一些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案。
六、培训要关注教师的需求,讲究目的性
信息技术培训必须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时,都带着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任务需求,有一个预期目标,想将信息技术技能与教学应用达到一定层次,期望培训内容的实用,期望训练信息技术技能技巧,特别是期望以信息技术在所关注的某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
总之,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不单单要注重让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要让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应用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自身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这才是培训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3]安宝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高级教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4]赵勇.教师应当掌握怎样的技术[J].上海教育科研,2003,(05).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