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清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大敦小学 广东广州 511340)
摘 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将教育发展的战略重心由“义务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中来。实践教育是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是中国教育体系的初始阶段,对小学生的教育与他未来的成长息息相关,因此对小学生的实践教育应该予以重点关注
关键词:小学生 劳动实践 实践活动 研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尤其在发展到了21世纪以来,全球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军事、科技等硬件设施方面,而是转向了“人才”这项软实力的竞争。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历来重视对小学生的培养,并一再强调在小学阶段一定要落实好素质教育,多多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成才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在小学生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现状
“三好学生”一直以来是对我国小学生中表现优秀者的评价,到后来又提出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从我国小学生的课堂来看,还是更加注重动口和动脑,动手活动比较少,即使有动手活动,基本也局限在教室里,实践体验更少。在学科上,基本上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上来,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科目基本只限于一周一个课时的象征性讲解,有时甚至会挤占劳动课的时间。很多小学受制于师资条件和经费条件的限制,也不注重对于劳动实践活动的场地建设,又进一步阻碍了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是长期推行應试教育模式,忽略实践教学的严重后果,采取措施改变现状,已经刻不容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之中, 并赋予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将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进行了重组和拓展, 从而超越了传统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内涵和要求[1]。
劳动实践活动,是一项集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设计与创作于一体的体验式教育,学生在反复实践过程中,手、眼、心、脑得到充分调动与密切配合,从而激发学生智力和潜能的深度开发,培养学生对劳动实践、探索创新的兴趣和热情[2]。从国家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出,劳动实践活动的主体不仅仅是学生,而是需要全社会的配合。
二、在小学生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1.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同时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所以,对当下小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是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节约时间,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要想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除了很高的文化素养外,也少不了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而这项素质的习得是和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也是和劳动息息相关的。首先,在劳动实践中,我们可以接触劳动、认识劳动,体会劳动的乐趣,增加自己的韧性,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让我们在劳动中发现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而进行深入的研究,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还能让我们扩大交友范围,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合作,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挥洒个性,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劳动实践活动,也是一个锻炼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并将这种自信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2.是积极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
校园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传统,导致各大高校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劳动”的错误观念。在小学生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切实将学生的实践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计划中来。积极加强学校的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落实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学生的各式各样的劳动实践提供便利。劳动实践活动注重学生与劳动、实践、社会之间的沟通与接触,从亲身实践中看生活。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
三、我国在小学生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错误的劳动实践教育观念
我国有经济发展战略、环境发展战略等,但是在教育发展战略上却一直没有把劳动实践教育纳入其中,可见,我国对劳动实践教育一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意识形态下,我国在小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很少有将劳动实践活动列入其中,配置足够的课时。即使开展活动实践活动课程,也是纳入了综合能力的课程安排中,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设置的课程数量少,使小学生难以真正从中获得劳动实践知识,体会到劳动实践的乐趣。
2.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
现在很多学校中,由于对劳动实践活动的不重视,故没有配置专业的老师,而是让教有余力的其他学科的老师兼职授课。这些兼职老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无法掌握劳动实践活动的核心重点和注意事项,就无法给学生们提供专业指导,降低学习效率,起不到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
3.落后的劳动实践内容与形式
现在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中,形式过于落后,并且重实践轻理论,重结果轻过程。为了与功利的目的相互契合,而导致内容形式过分单一和片面。在内容方面,缺少与时俱进的眼光,无法捕捉到学生最需要提高的劳动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所在,导致经常将劳动实践局限于如校园内的除草活动、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等等,这一些已经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且缺少一些探索性和科普类的话题,学生的劳动实践范围狭窄,缺乏创新性。
四、我国在小学生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优化措施
1.增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从国家出台的政策,劳动实践活动已成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之一。第一,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将其放在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同样的地位,同时,更不能形同虚设,恶意挤占劳动实践时间。第二,要注意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小学阶段分为一至二年级的低年级、三至四年级的过渡阶段以及五到六年级的高年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水平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出难度有异、趣味性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循序渐进。第三,课程的内容也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进行思考设计之后,可以运用工具完成。此时,可以巧妙地选用原材料,利用一些生活中随处就可见的安全的无污染的废旧材料等,这样既节约了学校的活动经费,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增强劳动实践活动的规范性
劳动实践活动也是具有专业性的,上课的流程基本为,确立一个劳动主题并根据不同的劳动主题配置不同的劳动实践场所、设备等或者可以直接选取合适的社会专门的培训机构,然后在由老师将劳动实践的注意事项、基础知识、操作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随后,在安全的劳动实践氛围中,由学生自己去动手完成,构思设计、加工制作,当然,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需要教师及时给出专业的指导,最后,在劳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展示劳动成果,进行评比,并可以让学生主动交流这次劳动实践的心得体会。可见,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有了专业的老师进行专业的指导,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新劳动实践活动形式
课程的内容要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新颖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长知识,开拓眼界,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同时,注意到很多小学生都会有兴趣难以长时间维系、注意力转移速度快、喜新厌旧的心理特征,所以,要及时更新实践内容,及时开发与时俱进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始终充满好奇心。劳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将学校内的实践活动与社会上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例如,在学校内,我们可以开展“治理校园环境,从我做起”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意識和环保意识;通过家校合作,在家庭中,开展“我是生活小主人”系列活动,根据低、中、高年段设定相应的主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责任意识,让小学和初中实现更好的衔接。
在社会中,我们可以开展“走进植物乐园”活动,将学生们组织到乡间田野,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农业生产基地,亲身感受从施肥浇水到采摘果蔬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种植的艰辛与快乐,以后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是小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教育,更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在小学阶段,我们要认真贯彻与时俱进的教育方针,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劳动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金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6:126-128+130.
[2]张红梅.对中小学生有效实施校外劳技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