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当前,以主流流通商为主的中间层组织的发展,能够有效降低生产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成本,实现市场均衡和自动出清。本文基于中间层组织理论的研究框架,对我国流通组织的效率困境进行优化提升,同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主流流通组织模式,以期对我国主流流通组织各个环节进行再造,促进我国流通产业链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间层理论 主流流通 组织模式 机理分析 模式创新
流通市场的微观结构与中间层组织
中间层组织是连接消费者和生产制造商的过渡性组织,并提供一种更具效率的交易方式,从而促成潜在交易的实现。随着技术和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原有缺乏效率的中间层组织将逐渐被新型中间层组织所淘汰,从而塑造出全新的市场微观结构。当前主流流通组织模式的成熟程度更多体现在中间层组织的发达水平,中间层组织降低流通交易成本,主要通过减轻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方式,由此提高主流流通组织效率,同时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流通中间层组织的发展不仅降低了流通业的交易成本,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流通市场的微观结构。流通中间商发展程度与流通业总体发展程度紧密相关,中间层组织的结构复杂度与发展成熟度,可以视作流通业总体发展程度的一个显性指标。流通市场中的需求方是具有流通需求的企业、政府和其它组织,流通市场中的供货人是客货流通企业,这些流通企业能够提供多样化流通方式,并提供作为流通产品实现客货空间位移服务的基本手段,在流通市场中,供货方和需求方通常采用直接交易方式进行商品对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现客货位移本身需要付出高昂成本代价,流通市场中的交易成本除了搜寻与签约成本,还包括联合流通以及国际流通复杂性造成的众多额外成本。流通市场上的中间商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流通市场中存在三类市场主体,即需求方、基本流通供货方以及中间层组织。
流通中间商的共同特点是自身不具备流通设施或流通工具,一部分流通中间商不作为承运人,只作为协助流通交易实现的中介企业;而作为承运人的中间商,主要通过租赁流通设备,以及将多家流通企业进行整合提供流通服务,此类中间商在流通代理分类中统称为“无船承运人”。部分基本流通業务运营商,突破传统单一位移服务领域,通过采用多式联运以及拓展物流服务方式,不断扩充流通业务,并能够提供整套服务。在基本流通业务运营商方面,快递企业也分为拥有全部流通工具的企业,如UPS和FedEx等,以及不具有大型流通工具的企业,如DHL和提供快递包裹服务的中铁快运等。由此,在分工方面,流通运营商与中间商之间不存在明显界定,而是从完全直接提供服务到完全由中间商实现服务的谱系,在该谱系上,任何具体流通企业或服务运营商都有其具体位置(见图1)。
流通中间商在流通活动中的优势分析
第一,缩小搜寻成本。主流流通组织的产生是基于交易费用的节省,通过中间层组织,主流流通能够借助交易费用理论的分析工具进行考察,并对传统流通环节和流通企业进行改造升级。随着流通系统专业性和复杂性逐渐增加,需求方无法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所需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专业化流通中间商获得了足够生存和发展空间,并依靠其高效率的经营组织以及专业技术知识优势,为需求方提供快捷、可靠的服务,在中间组织的竞争中把握盈利空间。
第二,通过减轻逆向选择降低运输交易成本。主流流通组织作为一种中间层组织的不断出现和发育,不仅是专业化与分工深化的结果,也在于大量节省原有流通组织结构运行交易费用。在流通网络中,线路通过密度经济、枢纽处理能力经济、载运工具能力经济等普遍存在,基本流通业务运营商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流通设施和工具,不惜采用低价揽货策略以防止成本浪费。而流通中间商抓住新的市场机会,通过租用基本流通业务,实现运输与物流经济价值的有效提升,稳固自身在运输市场中不可缺少的经济地位,由此获得低成本优势。
第三,减少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从中间层组织视角出发,主流流通组织是极为重要的价值创造和实现环节,流通组织的出现能够实现最高效的交易活动。流通需求方要求供货方具备快捷、安全、可靠等质量标准,流通中间商借助其专业性的业务能力,并发挥高效率经营组织优势,实现需求方流通目的,在竞争激烈的流通市场中,建立稳固商业信誉优势。此外,流通中间商的优势还体现在替代分散客户方面,这与签约履约能力和长期信誉相辅相成。
中间层组织视角下新型主流流通组织模式构建及运行机理
(一)新型主流流通组织模式构建
在流通商处于竞争性市场结构时,创造经济效益最高;而当流通商占据垄断地位时,经济效益将不断降低。由此推断,我国主流流通组织陷入低效率困境的原因,必然由于流通商处于垄断支配性地位,同时也是市场竞争环境下存在的必然现象。基于此,本文构建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为代表的“新流通”组织,即我国主流流通新型组织模式图,如图2所示。
流通组织中的批发商,依据产品类别形成不同的批发市场,批发市场成为产业集聚以及块状经济的最高效流通组织。批发市场对于中小企业和品牌而言,是展示品牌机会的重要平台,由此,批发市场的存在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批发市场也是中间层组织节省交易费用的产物。
将生产制造商的出厂价格设定为C,消费者的保留价格设定为V,且批发市场和零售商交易中所耗费的交易成本分别为K1和K2,而物流商大宗物流1、小宗物流2、快递业务3,在交易中所耗费交易成本分别为K3、K4和K5。根据中间层组织理论可知,任何一种流通商的出现都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组织功能,即K1+…+K5 反之,将主流流通组织模式提升效率空间表达为T-∑Kn,其中n=1,2,…,5。在交易成本T不变的情况下,∑Kn值越小,流通组织模式的效率越高。由于中间层组织具有效率导向型作用,随着n的增大,流通组织效率也会提升。
虚线图框内为传统流通组织渠道,而“新流通”组织分别由电商企业、物流商4和物流商5所构成,共同组成一条新的流通渠道。其中,电商企业交易中所耗费的交易成本为K6,而物流商4、5在交易中所耗费的交易成本分别为K7和K8。由中间层组织理论得出,流通商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组织功能,即K6+K7+K8 此外,“新流通”组织对“旧流通”组织产生替代性冲击的原因在于能够节省巨额交易费用,表达式可以写成: K6+K7+K8 由于“新流通”组织对“旧流通”组织的替代,在传统流通组织效率未得以提升和改善的前提下,“新流通”组织能够提升的效率可以表达为: (2) 由式(2)可知,当越大,传统流通组织效率越低;而 越小,“新流通”组织效率越高,流通组织效率越大。由此,“新流通”组织模式在我国能够得到迅速发展。 电子商务、电商物流等“新流通”组织模式,比“旧流通”组织节省了更多交易费用,因此这种流通组织结构的转换改进了流通效率,并提升了我国流通组织运行整体效率。不仅如此,由于我国传统“旧流通”组织运行已完全经陷入低效率困境,两种流通组织效率差距越大,这种“后发优势”就越明显。 消费者通过“旧流通”和“新流通”渠道购买此产品的保留价格分别为V1和V2,公式表达为: V1>V2 (3) 因此“新流通”组织与“旧流通”组织的替代效应,将取决于△K和△V之间的大小,当两者相等时,“新流通”与“旧流通”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组织之间的替代效应为零。 现实情形比理论模型更为复杂,在特定情形下,“旧流通”组织也会寻求提升效率的途径,通过借鉴“新流通”组织运行模式,提升线下传统流通组织运行效率。此外,随着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呈饱和趋势,“新流通”组织效率提升也会受到界定,其规模经济效应无法继续发挥。以上原因都将推进“新流通”组织与“旧流通”组织的相互融合,最终提升我国流通组织整体效率。 (二)“新流通”模式运行机理 我国主流流通组织的低效率困境具有明显的空间属性特征,这一特征催生我国复杂的区域市场分割与区域行政壁垒现象,必然导致流通组织陷入“生产制造业领先,商贸流通业滞后”的错位发展格局。然而,“新流通”模式具有的跨时空协调的空间属性,能够从本质上克服目前我国流通组织面临的问题。具体而言,电子商务的网络性特征,能够有效消除区域市场分割、加速区域经济融合、优化区域经济结构,跨越众多传统流通渠道,直接将产地与消费者对接。此外,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也同样具有跨区域整合的重要功能,随着电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依据批发市场发展的物流行业数量逐渐减少,应运而生的垄断性物流经营权也将逐渐消失,大幅提升流通组织效率(见图3)。 第一,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等信息化工具,提升交易效率。随着商业领域物联网、云计算以及数据挖掘等信息化技术的逐步成熟与普及,“新流通”模式的交易数据搜集、处理以及分析能力有效提升。 第二,跨越时空限制,塑造全国统一市场,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新流通”组织的跨越时空特征,使物流、电商平台网络集聚各地区生产者、流通商、消费者成为可能,有效实现个性化消费和柔性化生产的对接。 第三,促进流通业态与流通模式创新,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产业的逐渐成熟,使“新流通”组织快速发展,不断融入传统行业,如金融业、制造业、新闻业、旅游行业、教育行业、出版业等。在“新流通”模式向“旧流通”体系融合的过程中,加快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快速提升了生产、交易效率。 第四,突破“马歇尔悖论”,塑造“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企业扩大规模导致的规模经济与市场垄断形成紧张关系即“马歇尔悖论”。“新流通”组织模式能够有效转变传统产业组织形态,使产业生态围绕消费者进行重构。 “新流通”模式提升主流流通组织效率的具体步骤 (一)运用现代流通技术,重构传统流通体系 充分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和流通技术,重构传统流通体系,加快建立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界限,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借助市场“无形的手”推进流通体制改革。例如,以阿里巴巴、京东等龙头电商企业引领的电子商务模式和组织创新,正是推动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要充分发挥“新流通”组织模式在提升我国流通组织运行效率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等先进流通技术,对传统流通组织进行再造,建立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方式的现代流通体系。 (二)构建跨区域治理协调机制,打破区域分割壁垒 区域发展协调与区域市场分割问题是长期阻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加快构建跨区域治理协调机制,对提高流通产业集中度具有积极作用。消除我国流通组织目前存在的“诸侯經济”现象,须建立激励相容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因此决策层和理论界要按照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规划要求,协调不同层级及区划政府之间的利益。同时,应充分借鉴国外治理经验,创新跨区域治理协调机制,使其符合我国国情。政府通过鼓励通流企业实施参股控股、协作联盟等措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促进流通组织集中,提升流通组织运行效率。 (三)强化体制改革,实现流通市场化与工业化有效平衡 强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应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性税费、行政审批权,并加快推进商贸业营改增试点,实现我国流通领域市场化与工业化的有效平衡。政府应形成“大流通”观念,取消流通过程中的非法行政性税费项目,并减少阻碍跨区域市场整合的行政审批权。除此之外,由于商贸流通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政府应充分给予流通企业适度的税收政策优惠,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快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步伐。 (四)加快流通组织战略转型,增强流通业逆向整合能力 由于再中间化的聚集优势,批发产业转型在流通组织战略中尤为重要,能够加快推进中国流通组织供应链逆向整合能力。大型批发企业应提升组织内部的生产性服务职能和服务供应链运营能力,发展成为商品经营和供应链运营彼此融合的大型综合批发主体;促进传统批发组织转型升级,成为连接上下游产业组织的第三方供应链组织。同时,依据关系聚集原理,有效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构建集聚多样化实体批发市场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并对联合批发市场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谢莜.谈互联网时代流通组织的重构—基于供应链逆向整合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 2.赵亚君.基于系统组织理论的社会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唐秀丽,邬跃.全产业链重产品型农产品流通组织模式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