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国
在为人父前,我见过身边很多的有娃家庭,把孩子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各种辅导班、课外班连轴转,家长累,娃也累。当时自己就暗下决心,以后自己有了娃一定不会如此,要给他一个快乐无忧、充满游戏的童年。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往往十分骨感,现在回头看自己当时的想法,也只能呵呵了。
我家孩子今年四岁半了,从他会爬起,就开始跟早教中心打交道了,一到周末就四处体验,京城有名的几家早教中心都留下了娃的足迹。那时的出发点很简单,给孩子找一个安全又宽阔的场地,可以让他尽情地爬来爬去,同时也能跟同龄孩子交流,至于通过早教机构能学到什么东西、可以锻炼哪些机能,反而没有过多考虑。当然,在四处体验这些早教中心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困惑。每个早教机构都声称自己在孩子早期教育领域是权威的,有完整的符合孩子天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设备,比来比去,越比越糊涂。另外孩子对那些的早教机构也不太感兴趣,每次去体验都很难坚持上完一节课,更多的是自顾自地玩玩具,这也让我们最终放弃了早教课程。
在孩子四岁后,随着入园季的到来,我们越来越担心家庭“圈养”、户外“散养”的孩子会不会极度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所以,为了提前让娃感受下有约束的幼儿园生活,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辅导班体验游。最后,根据体验效果以及课程的时间安排,帮孩子报了他的第一个正式兴趣班——美术,后来又增加了奥尔夫音乐课。美术课孩子坚持得很好,每堂课都能认真完成老师的课堂作业,也很期待着去。但是音乐课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即使去了也是自己玩自己的,完全没有跟老师的互动和同学的交流。原因可能是美术课动手的机会多,每堂课都有作品完成,孩子有成就感。音乐课基本上是音乐熏陶、培养乐感,孩子就没什么兴趣了。
九月份正式入园,兴趣班也暂告一段落。都说孩子入园前半年容易生病,我家娃也在他们班级的每波疾病潮中未能幸免,园里的老师和保健医建议我们带孩子锻炼,提高下他的身体素质。于是我们的关注点也从艺术类的兴趣班转到了体育类,报了少儿体操兴趣班。各种跑跳翻滚的动作,特别适合活泼好动的孩子,所以这个坚持得不错。后来也带他去体验过击剑、体能、武术、橄榄球、足篮球等很多体育项目的兴趣班,但是孩子对这些都不太“感冒”,去了一次就不再想去,有的甚至連体验都不想参加。
到目前为止,孩子在上的兴趣班有轮滑课、少儿体操、乐高。这些都是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后定下的,幸好孩子也比较感兴趣,还一直在坚持。
现在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对早教和兴趣班的体验都很盲目,仅仅是为了体验而体验,每个培训班的特点也没有综合对比。而面对兴趣班工作人员天花乱坠的营销,我们也只是被动的听,完全不知道是否适合孩子,这时候就特别希望有专家能为像我们这些的家长指点迷津,而不是因为别人家孩子报了我们也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