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刚
梅里雪山山难后禁令迅速出台——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再攀登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从此成为登山者的禁地。
梅里雪山从海拔3500米的大本营到峰顶,垂直距离达3200米,攀登难度甚至超过珠穆朗玛峰。
上世纪30年代,当那位著名的美国“游侠”学者约瑟夫·洛克来到梅里雪山脚下时,当即被眼前的山峰那难以名状的雄伟、俊秀折服——“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洛克脱口而出。
也许是被盛名所扰,近百年来,无数的登山者、探险家全都试图去登顶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博格,但遗憾的是,梅里雪山对于那些不速之客总是抱着冷酷无情的态度。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人、一支登山队伍能够在梅里成功登顶。
此外,不断发生的山难更是让后继者望而却步。尤其是1991年发生的那场“梅里大山难”,更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许多登山者都叹息着说:也许,梅里雪山永远不会被人类征服。
梅里大山难:登顶梅里的终结
从滇藏线“茶马古道”上的古渡口“奔子栏”出发,一路向西前往梅里雪山——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路旁生长着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杉木和松树,全都古老沧桑而又郁郁葱葱。曲折的山谷中,不时会出现一片片金色的梯田,几处藏族村寨散落其间。而在寨子的背后,汹涌的澜沧江在山间欢腾流淌……
越野车行驶了大概4个钟头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梅里脚下。远远地,只见湛蓝天空下,晶莹白亮的雪峰在远处傲然挺拔,被四周墨绿色的群山簇拥着,显示出威严中不失秀丽的气度。而巨大的冰川从山巅绵延直下,来到山腰的时候戛然而止,如同一块硕大无比未经雕琢的白玉——这就是卡瓦格博,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的主峰。
望着这样的绝世美景,敬慕、肃然感在心中突然升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笔者内心充满了莫名的感动……众所周知的是:梅里雪山是当地的圣山,千百年来被藏民们崇拜和敬仰,而梅里时至今日仍然是一座“处女峰”,主峰卡瓦格博至今无人能够登顶。
笔者此次前往梅里雪山當然不是为了登顶——我们一行10人从昆明出发,千里跋涉只为瞻仰这座神山的伟岸。但是,在探险界或者登山界,提到梅里雪山,哪能避开“冲顶”、“探险”、“山难”这些词语呢……实际上,关于梅里雪山的“登山大事记”,任何有点登山常识的人都可以如数家珍。而笔者非常清楚的还有:今年是“梅里大山难”20周年,那些罹难的灵魂注定又要被人们追忆、祭奠。
从20世纪初开始,被梅里美景折服的人类,就不断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完成对主峰卡瓦博格的冲顶。早在上世纪1902年,一支英国探险队就首次开始了向梅里雪山的挑战,受挫之后,大不列颠的绅士们知难而退,再也没有打过梅里的主意;而后在抗日战争期间,一架美国飞机闯入神山禁地,试图飞越卡格博峰顶,结果坠入冰川,机毁人亡;40多年后的1988年6月,由遇难飞行员的儿子克里奇率领的一支美国登山队,不远万里而来,想要寻回父亲的遗骸,但是,这支登山队爬到海拔4200米的高度时已筋疲力尽,只能无功而返。
据不完全统计,从1902年英国人到梅里登山开始,一直到1991年“梅里大山难”发生为止,近百年间不下十支队伍试图冲顶卡瓦格博,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90年底组建的中日联合登山队。
中日联合登山队集中了当时中、日两国的登山精英,他们携带专业设备于1990年12月1日进驻山脚大本营,随即开始登山。登山队进展神速,12月26日时已抵达海拔6300米的主峰右肩,这也就意味着:主峰卡瓦格博近在咫尺。正当山下的人们翘首以待,期盼着冲顶成功的消息时,1月3日晚,噩耗传来——中日联合登山队遭遇雪崩,17名登山队员(中方6名,日方11名)全部遇难,无一生还。消息一经发布,顿时震惊了整个世界。
梅里雪山山难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二大山难(遇难人数仅次于1996年珠峰山难),悲剧发生后,禁令迅速出台——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再攀登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从此成为登山者的禁地。
关于登顶失败的种种推测
5年前,日本京都大学山岳会在梅里雪山下竖起了一座纪念碑,悼念在“梅里大山难”中遇难的中、日登山队员。纪念碑就坐落在飞来寺旁边,下滇藏公路后拐个岔道就能看见。
纪念碑全名叫做“中日友好登山队遇难者纪念碑”,白色大理石雕成,镶嵌在三米多高的山岩上。纪念碑下不断有前来悼念的人群,从穿着打扮来看,大多数人都是些驴友,他们纷纷敬献鲜花,寄托哀思,一束束的鲜花堆成了小山。
在纪念碑下驻足良久,笔者突然发现了一个现象——纪念碑周围并没有悬挂经幡。在藏地,经幡随处可见,为藏民祈福、追悼之用。按常理讲,纪念碑作为慰藉亡灵的地方,应该早就被经幡层层包裹才对,可是在这里,居然就一幅也没有。
同行的藏族朋友告诉了笔者答案:梅里雪山是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珠峰卡瓦格博更被认作是文成公主长子的化身。每年秋末冬初,西藏、四川、青海和云南的一批批香客千里迢迢而来,围着梅里雪山转山朝拜,当地称之为“转经”。由于在藏传佛教中,梅里雪山属羊,若逢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增至百十倍。”届时弯弯曲曲的山路之上,善男信女匍匐登攀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梅里雪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1990年底,中日联合登山队冲顶前夕,附近的藏民万人空巷聚集在飞来寺一带的滇藏公路上,齐声向神山祈祷:不要让登山者爬上去!煨桑的浓烟直冲云霄——这大概是世界登山史上最不受当地人欢迎的一次登山活动了。也许真是天人感应,1月3日山难消息传来,登顶失败。
直到今天,藏族民众对外人攀登梅里雪山还是非常抵制的,据说:游客要是在梅里雪山景区走失,当地百姓都会很热情地参与寻找,但要是在登山过程中失踪,情况就截然相反。失去了“人和”,梅里雪山如此难于攀登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不光是没有“人和”,攀登梅里雪山也缺乏“天时”和“地利”。从气候上看,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沿怒江峡谷和澜沧江峡谷长驱直入,梅里雪山的天气瞬息万变,好坏转换常在十几分钟之间,令人猝不及防,其规律难以掌握。也可以说,没有规律就是梅里雪山的规律。其次,由于梅里雪山地处低纬度,丰富的降水带来深厚的积雪,而较高的气温又使积雪随时可能解体、崩塌,气象工作者就曾经观测到卡瓦格博一日雪崩上百次。
在攀登距离上,梅里雪山甚至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珠峰虽然在海拔高度上超过梅里雪山2000多米,但可以依靠牦牛驮物资到海拔6400米处,人力攀登只有2400多米的垂直距离。而梅里雪山从海拔3500米的大本营到峰顶,垂直距离达3200米,攀登难度自然就更大。
就在笔者离开梅里雪山的当日,又一条登山者遇难的消息传来——云南籍探险家高家虎在私自登山途中失踪,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德钦县公安局耗时半月、动用上千人力搜寻无果,宣布高家虎遇难……
也许,梅里雪山真的不欢迎登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