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该由谁“主宰”

2017-06-14 00:55宗淑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例课文情境

宗淑玲

有幸聆听了全国优秀教师的一节《黄河化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的公开课,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新课程理念的魅力和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更为可贵的是这个课例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新课改理念,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如何把这些新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策略,这才是最可宝贵的,因为这些行动策略恰恰是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最需要的。回顾这个课例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以下行动策略。

一、改革课堂组织转变交往方式

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要转变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接受型学习方式,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其他方式并存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就是要转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课堂的交往方式,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像这个课例一样,做到两个尽可能多:一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空;二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请看《黄河化险》的教学设计:1.自主学习:(1)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2)思考课文题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小组讨论后得出:遇到什么险?如何来化险?一下就抓住了课文内容的关键也是课文的重点)。2.浏览课文,找出中央纵队遇到了哪些危险?毛泽东如何化险为夷?教师巧妙地将学生没有预习过,并且长达十二页课文的学习指点到了要害之处,使学生学会了既能把长文章读短,又能把短文章读长的本领。也给我们如何把长文章短教提供了范例。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3.拓展学习:思考讨论,毛泽东带领中央纵队成功化险的原因?五名学生的回答可谓精彩,而教师归纳更见风采(镇定从容的气度,料事如神的才略,非凡过人的胆识,气壮山河的魄力)。4.情感培养:读了课文后把你最深刻的感受记录下来,写几句感言。教师适时引导:同学们,我们是否因之增添一些临危不惧的胆识和魄力呢?一句点拨既注意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又无形中将学生的价值观引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向往之情),足见教师的智慧。

课例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展示学生的精彩,每一个问题都是由学生发现而后解决,学生无疑成了课堂的主人。这又使我想起新一轮课改实验区宁夏灵武市马燕平局长的那句话:课堂不仅要展示教师的精彩,更应该展示学生的风采。勿庸置疑,整个课堂无论从问题的呈现,还是活动形式的安排,教师已将学习的权利完全彻底的交给了学生。

二、注意感悟体验结合学生设计

因为文学作品具有情感性与模糊性,因此当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了文本的基本含义,进而感悟到深层含义时,要适时地加入学生的多元理解(个体的体验与感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如《黄河化险》课例的作业设计:读了课文把你最深刻的感受记录下来,写几句感言。当然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毕竟是各人独特的感受,是个体自我生命的升华,这不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吗?我们深深感到:没有了感悟,体验只能是虚情假意的客套,没有了体验,感悟只能是程式化的表述。感悟与体验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一设计巧妙地把学生个体的体验与感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又未偏离文本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创设问题情境推动课堂发展

问题情境是指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但我们切不能犯一“问”到底的毛病。因此我们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让学生在质疑、探究、發现中获取知识,升华感情。回顾《黄河化险》一课教学,教者除了“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这一培养概括能力的要求外,仅仅设计了四个问题,就将全篇学习统领起来,足见教者高超的教育智慧与对教材的深刻挖掘。因此,不论是学生质疑,还是教师设疑,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才能推动课堂有序进行,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参与,也才能逐步培养教师走进教材感悟、走出教材设计的教学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

猜你喜欢
课例课文情境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课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