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飞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所谓“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所谓“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发展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有出人意料的回答或者对文本理解有困惑。这些问题,就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最具价值的问题。
教师课前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学生对新知识、能力的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教师备课,首先要“身临其境”,通过仔细阅读、理解、分析教材,教师自己先读懂教材文本,品味教材文本的精彩之处,在对教材文本有较深入领悟的过程中,运用新课程理念去思考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与方式,以及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困惑,才能备好课。
学生阅读文本中的困惑之处,正是“生成”的源泉,教9币的主要职责就是有的放矢地用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上更有效地督促学生读懂文本,去品味文本中的精妙之处。
二、“教案与学案”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是完成一定阶段语文学习目标、任务的载体。所以要理解单元与单元之间、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教学过程中的“举一反三”是教师的教案“预设”,但更要看重和处置“生成”状态,合理处置“师生主体协同”的关系,才是有效课堂的具体体现。
有效的“教案”要有全局观,即从整体上明确本册文本在整个高中阶段中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其次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在本册文本中的作用,最后才能落实到本篇文本在单元中所承担的教学重点。最后才能确定课堂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合作的具体步骤。
例如新课标对于高中教学的要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我国现当代文章,外国文章,中外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一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趣味。
在第一单元的课文中,每—课又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课题:《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
内容:眷恋、母校;哀怨、婉转;赞美、保姆。
语言:轻柔、明丽;反讽、象征;赞颂、生存力。
不同诗派的诗,由于所咏对象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也有所不同,所要突出的主旨、意趣也有所不同,所运用的语言和语气语调也不同,教师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单元内的几首诗歌比较欣赏才能形成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
其次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解读文本。通过对每篇文本重难点的逐一解决,每篇文本在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中所承担的任务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开发,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将会使“学案”与“教案”相协调,建构高效的学习课堂。
三、既面向全体。又有针对性地分层教学
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实行有针对性地备课,将教师的教案“预设”,与课堂“生成”情态有机结合起来,课堂上有效关注或调整“非预设”状态,是对教师的“预设”起到一个有效的补充,达到“师生互动”的和谐统一。
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认知、理解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文本、结合课堂、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选择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与学的层次性,教学过程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及方式,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激疑,科学地释疑、解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悟、有所得。所以教师的“预设”要服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非预设”状态,随时调整,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例如:阅读诗歌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让学生先整体阅读,理解诗歌意象与情感(把握诗歌的内容)。“读”懂内容,一读找意象,二读品语言,三读悟情趣。反复阅读是理解内容的前提,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读”。
②逐字逐句含英咀华,感受与共鸣(把握诗歌的情感)。一悟诗歌的情趣、情感;二悟诗歌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与主旨;三悟意境。让学生在体悟作品情感的过程中“会析”。
③结合诗歌相關鉴赏知识去分析声律之美(鉴赏写作手法),情与景交融、想象、联想、节奏等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或不同时代、风格、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的过程中“生成”新的阅读能力。
依据教学的任务,看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哪些地方感到困惑,进行梳理再补充到“预设”之中,对学生感到难度较大的一些问题,可在以后的教学中逐一予以解决,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作难度大一些的鉴赏题,让中等学生完成基本的题,让一些有余力的学生去作一些研究探索。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在备课时如果能认真从以上几方面去思考,理顺期间的关系,那么就能常备常新,常教常悟,教学技艺方能日臻完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常学常新,语文课堂教学才能逐渐变得高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