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勤
高职公共体育教育“四个主线,一个模式”体系的构建——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罗晓勤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按高职公共体育教育的基本形态及功能,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分类比较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四个主线,一个模式”(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运动训练、体质测试;复合式管理模式)的工作体系,理清高职公共体育教育的各项基本任务和工作路径,解决工作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高职;公共体育;体系;构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是,高职公共体育教育工作在各院校间开展不平衡,院校内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不平衡,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不顺、体制不健全,制约了体育工作的开展,没有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了“四个主线,一个模式”(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运动训练、体质测试;复合式管理模式)的工作体系,解决工作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营造积极向上体育人文氛围,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1.1 调查方法
为了解四川高职公共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我们应用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形式随机对四川省的24所高职学院开展调查,并填写了《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的调查问卷,被调查数达到总数的61.54%,其中,国家示范院校5所,占被调查的20.83%、省级示范院校9所[1],占被调查的37.5%、其他院校10所,占被调查的41.67%。重点涉及到公共体育教育工作的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运动训练、体质健康测试、教育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发出调查问卷24份,收回发24份,回收率为100%,问卷的有效率100%。
1.2 统计分析
(1)24所学院均开设了体育教学课程,达到100%,但开设体育课的时间有较大差别,开设一年体育课的有7所占29.17%、一年半的4所占16.67%、两年的有13所占54.17%。
(2)组织群体活动的院校24所,达到100%,其中早操15所,占62.5%、组织学生体育竞赛24所,占100%;每年举行综合性运动会一次13所,占5 4.17 %;组织两次11所,占45.83%。
(3)常年组织学生运动队训练,参加全国、省、市及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体育竞赛有16所,占66.7 %;
(4)每年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并按时上报的院校有12所,占50%;
(5)体育工作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学校体育行政单位(部、室)4所,占16.7%;非学校直属20所,占83.3%。
(6)在制度建设上,学院层面建立体育教学管理、考核的制定24所,占100%,群体活动管理的制定14所,占58.3%,运动训练管理的制定6所,占25%,学生体质健康24所,占100%。
从上述调查统计数据分析,高职公共体育教育工作在各院校间开展的不平衡,院校内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不平衡,普遍是以体育教学为主要工作,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高度重视,而群体活动、运动训练、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弱化。在制定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工作计划、考核评价、教师工作量计算等制度都以体育教学为主体。
有83.3%的高职学院是将体育设置为基础教学部(或其他教学部门)下的教研室,应用垂直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发展,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全面发挥体育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2]。《标准》对高校在学校体育教学、学生运动队训练、学生群体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这为我们高职公共体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下面就如何贯彻执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促进高职公共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建立高职体育教育的工作体系进行探讨。
2.1 四个主线
从学生接受公共体育教育的角度来审视高职体育教育工作,“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运动训练”“体质健康测试”从四个不同的组织形态,不同目标任务,不同的方法手段,构成了对学生进行公共体育教育基本形态,称之为“四个主线”。
2.1.1 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的内涵主要是传承体育文化、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以尊重学生兴趣和锻炼学生身体为指导思想,把教会学生掌握工作、学习、生活必备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达到学会锻炼、想锻炼到积极主动参与锻炼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学生锻炼少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原因:(1)没有学会锻炼(想锻炼但没有掌握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不具备相关知识技能),(2)没有锻炼的时间,(3)没锻炼的欲望。针对此,我院教育引导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力争达到学生会锻炼,想锻炼,在锻炼,从而强身健体的目的。为此,我院采取了以下两项措施。
(1)实施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模式。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模式即: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实施“三自主”是改变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刚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和锻炼要求的必然选择;是激励体育教师奋发向上,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有效途径[3];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运动项目是“三自主”最关键的因素。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摸清了项目需求,据此我院开设了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网球、足球、健美操、健身健美、形体与舞蹈、拉丁舞、休闲运动、跆拳道、散打、武术套路等十余项运动项目课程,并对项目教学教师进行了专项的培训,满足学生三自主选课的需要。
(2)增加体育教学课时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教学,我院改变了以往只在大1开设体育课的做法,实行大1、大2都上体育课,体育课时也从64学时增加到128学时。学生就有两年的时间充分而系统的学习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择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增加了体育课教学时间,充分保障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会一至两项运动项目。
2.1.2 学生课外群众体育活动 学生课外群众体育活动目的是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组织、指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育体育人口;通过群体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锻炼,给学生搭建更多的锻炼展示体育课教学成果,让他们经常动,在动中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掌握体育健身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健康意识和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4]。我院的群体活动已形成了完善的活动体系。
完善的群体活动体系:迄今,我院学生群体活动开展了13届,通过历届来的经验总结,逐步形成了3个纵向活动体系。即学院、系部、班级、个人活动体系,该体系是所有群体活动的总领,覆盖全体学生。在该体系框架内上半年设置了体育健身节、阳光体育活动两个竞赛体系。体育健身节下辖一个田径运动会及篮、足、乒、羽等多项单项竞赛,由此向下延伸到参赛学生个体,形成体育健身节竞赛体系;下半年设置了阳光体育活动,下辖冬季长跑运动及体育单项协会组织的竞赛,向下延伸到学生个体,形成阳光体育竞赛体系。由此形成全年覆盖全体学生的完善的群体活动体系。(见图1)通过开展各级别的系列群体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达到了增加学生锻炼时间、让更多学生参与运动、巩固提高体育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增强体质的目的。
图1 群体活动体系
2.1.3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展示竞技能力和体育精神、引领示范群众体育锻炼、参与体育竞赛,扩大学院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在高水平竞赛展示的通道,将那些通过体育教学学会了运动技能,在平时的群体活动平台中充分展示了强于常人的竞技水平的同学,选拔到学院运动队中,起到强烈的榜样示范作用,从而引领更多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参与群体活动,参与日常锻炼;运动训练工作另一个目的是,把运动队成员培养成各项目体育骨干,在日常体育教学、群体活动中起到骨干作用,辅助教师完成体育教学群体活动竞赛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竞赛效率。其次,学校运动队是学校的窗口,反映学校的形象和面貌,为学校扩大影响和争得荣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以及增强自信心和凝聚力,并能推动群众体育的开展[5]。
2.1.4 体质测试 体质测试目的是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指导督促学生锻炼身体,研究学生体质健康规律,让国家及时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我院把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纳入“学生素质拓展领导小组”工作范畴,让各系部、职能处室参与其中,随时了解掌握跟进体质测试工作。如开发了体质测试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系部及相关处室可以直接了解学生体质状况。我院还开创性的把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学生评优评先考查范围,实施一票否决,极大地震撼了学生,促使学生重视体质状况,促进学生认真对待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认真完成身体锻炼。另外,我院还开创了给毕业生颁发体质测试合格证书的制度,向用人单位敞开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学生也起到了很好的鞭策促进锻炼作用。
“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运动训练”“体质健康测试”四项工作的综合作用就是达到“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7]。
2.2 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管理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公共体育教育在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形成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明确管理的目标,提高管理的效益。根据高职公共体育教育的特点和学院管理体系,成立相应的体育管理职能机构和开展各项工作的组织部门等[6]。应用“垂直式”管理与“矩阵式”管理的原理,建立“复合式”的管理模式,形成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具体、协调配合、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8]。
图2 “复合式”管理模式示意图
2.2.1 垂直管理模式 在学院——体育部——教研室——教师——学生之间运用垂直管理模式,该模式决策迅速,各管理层目标任务、职责分工明确,保障国家的方针政策,学院的决策得以顺利的贯彻执行;
2.2.2 “矩阵式”管理模式 在开展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质测试、群体活动某一项具体的工作时,运用“矩阵式”管理模式,以该项工作的教研室为组织管理单位,组织协调其他教研室全体人员参与工作,集中人力物力搞好工作这项工作。
2.2.3 “复合式”管理模式 从“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运动训练”、“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职责、评价体系、考核标准等规章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应用“复合式”管理模式,既能体现学校的主体管理效能,又突出具体工作的特点和需要,提高高职公共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我院从2007年开始实践“四个主线,一个模式”工作体系,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完善,已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备的公共体育教育工作体系和管理体制和机制,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
(1)《公共体育》四川省教育厅建设精品课程,形成了由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两门学院精品课程、四门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构成的公共体育优质课程体系;
(2)《高职学院“三自主”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四川省教育厅结题;
(3)《体育“三自主”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4)学生足球队在“2013—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校园组)中3次获得全国总决赛冠军;
(5)学生女子篮球队自2008至2016年6次获得中国大学篮球联赛(CUBA)业余组四川选拔赛冠军;
(6)学生健美操队在2015全国高职院校首届健美操锦标赛中获得一等奖;
(7)学院获得德阳市2006-2010年度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两名教师获得市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8)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由2006年的63%,上升到2015年的95.5%。
通过全方位的视角对高职公共体育教育的内涵、结构、机制、途径、效果等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以“四个主线”构建高职公共体育工作新体系。做到各自目标任务明确,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协调配合,同步推进。根据制约高职体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用垂直式管理与矩阵式管理的原理,建立灵活高效的“复合式”管理模式;解决高职体育工作中的体制、机制上障碍,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合理配置学校体育资源,激发教师潜能,全方位地、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营造生动活泼体育育人氛围。
[1] 罗晓勤.四川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15.
[2] 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
[3] 张哲敏,孙麒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33(1):85~87.
[4] 陆 淳.普通高校群体活动改革理论与实践[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43(7):97~100.
[5] 刘志刚,牟 静.对高校运动队与群体工作发展不平衡的探析[J].山东体育科技. 2005,27(3).
[6] 刘瑞娟“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J].体育世界2013(7):120~121.
[7] 邓 勇. 高职院校体质测试工作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当代体育科技[J]. 2014(08):25.
[8] 徐艳梅. 管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05~01.
Construction “Four Main Line, A Model”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P.E.——Take 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lege as an Example
LUO Xiaoqin
Sichua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 Deyang Sichuan, 618000, China.
Through studying and analyzing the basic form and function of Public spor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Four Main Lines, A Model” (sports teaching, group activities, sports training, physical fitness test; compound management)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basic task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sports education and the work path, to solve the obstacles in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health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o build a lively sports humanities atmosphere.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P.E.; System; Construction
1007―6891(2017)03―0120―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3.31
G807.4
A
2016-10-30
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