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敏,李晓婵,叶 绿
优秀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吴 敏1,李晓婵1,叶 绿2
1.大连海洋大学体育部,辽宁大连,116023;2.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采用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量表,对中国692名优秀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中国优秀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的使用情况,并结合方差分析进一步探讨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的使用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特征(性别、年龄、项目类型、技术等级)。通过对中国优秀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的现状分析,充分了解当前中国优秀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的使用情况,并掌握其在各人口学变量中的使用差异,为运动员提出压力应对策略指导方案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现状;影响因素
依据压力的交互理论,压力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的持续互动过程,当个体评价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无法应对问题时,才会产生压力。无法应对运动中的压力与运动退缩、运动表现变差,以及运动员无法继续运动生涯等相关联[1]。应对是指个体为了处理特定的被认为是超出个体资源的外部和内部需要,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2]。因此,更好的理解运动中的应对对于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而言至关重要,这也能有助于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并使运动全身心的投入到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运动领域应对的研究日益增多,然而,究竟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运动中的应对仍然不清楚并亟待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优秀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的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1 研究对象
被试主要包括湖北队、河南队、云南队、浙江队、黑龙江队、广东队、北京队、国家游泳队、国家皮划艇队、国家现代五项队、国家铁人三项队的运动员。总共发放问卷714份,回收问卷714份,有效问卷692份,详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的相关文献,以了解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Gaudreau等人[3]建构的量表来评定运动员所使用的压力应对策略。该量表由10个应对子量表组成,构成3个高阶维度:任务导向的应对、分心导向的应对和脱离导向的应对。该量表询问被试在比赛中他们遇到紧张或烦恼的事情,一般是怎样做的或想的?该量表采用用Likert5级评分方法,1=从不这样做,5代表总是这样做。Gaudreau和Blondin(2002)已经论证了10因素模型和3个高阶模型的因素结构效度。此外,其信度和内部一致性分别为.67和.87。10因素的信度在.61到.82之间,3个高阶维度的信度在.72-.83之间。
1.2.3 统计分析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运动员压力应对的现状及差异。
2.1 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使用的现状
由表2可以看出,中国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在各维度上的现状,任务导向应对策略的平均得分为3.3 512,此数值在五点量表中高于中间分值,显示中国运动员较多的使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分心导向的应对策略的平均得分为2.2 999,此数值在五点量表中低于中间分值,显示中国运动员较少使用分心导向应对策略;脱离导向应对策略的平均得分为2.2 401,在3个高阶维度中得分最低,显示中国运动员偶尔使用脱离导向应对策略。
表2 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高阶维度的现状
从表3 可以看出,从压力应对策略的二阶模型来看,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的子维度中,努力付出维度的平均得分最高为3.7 967,其次为放松和逻辑分析维度,平均得分为3.5 751和3.2 789;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的二阶维度中,心理意象的平均得分最低,为3.1 084,其次是思想控制和寻求支持,平均得分为3.1 149和3.2 293。在脱离导向应对策略中,宣泄不愉快情绪策略的平均得分为2.5 771,脱离或放弃维度的平均得分为1.9 032。在分心导向应对策略中,心理回避策略的平均得分为2.7 071,社会退缩策略的平均得分为1.8 926。
表3 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二阶维度的使用现状
2.2 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2.2.1 性别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及其各维度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运动员任务导向应对、分析导向应对和脱离导向应对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男运动员在3个高阶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女运动员。
表4 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2.2.2 年龄段差异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的高阶维度在年龄段上的差异,结果如表5。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分心导向应对策略和脱离导向应对策略的使用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和分心导向应对策略上得分较高,在脱离导向应对策略上得分较低,这说明年龄较大的运动员较多的使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和分心导向应对策略,较少使用脱离导向应对策略。
表5 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在年龄段上的差异分析
2.2.3 项目类型差异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的高阶维度在项目类型上的差异,结果如表6。不同项目类型的运动员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心导向应对策略上,体能类的运动员得分较高,但不同项目类型的运动员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脱离导向应对策略的使用上,技能类的运动员得分较高,但不同项目类型的运动员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6 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在项目类型上的差异分析
2.2.4 技术等级差异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的高阶维度在技术等级上的差异,结果如表7所示。不同技术等级的运动员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健将级以上的运动员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上的得分较高;在脱离导向应对策略上,一级运动员的得分较高,但不同技术等级的运动员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7 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在运动技术等级上的差异分析
3.1 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的总体现状
研究发现,优秀运动员使用不同的压力应对策略,在压力应对策略的3个高阶维度中,任务导向应对策略的得分最高,任务导向应对是指那些集中管理训练比赛中内、外部要求的策略,说明运动员在面临压力情境时,较多的使用努力付出、逻辑分析、寻求支持等应对策略;在脱离导向应对策略上得分最低,这反映了运动员不常使用放弃、宣泄不愉快情绪等应对策略;在分心导向应对策略上属于中等水平,这说明运动员偶尔使用心理回避、社会退缩等应对策略。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任务导向的应对策略比分心导向和脱离导向的应对策略更加有效。使用增加注意力、思维阻断、坚持一定程序等应对策略被职业橄榄球运动员认为是最有效的应对策略[4]。也有研究证明任务导向的应对策略是减少比赛中不快事件带来的压力的最有效方法[5]。Gaudreau等人[6]研究探讨了应对策略和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任务导向应对与目标达成正向相关,而分心和脱离导向应对与目标达成呈负相关。也就是说,与没有实现目标的运动员相比,实现了他们目标的运动员更多的使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与此相反,没有实现目标的运动员更多的使用分心和脱离导向应对。所以说,任务导向应对是一类更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教练员和心理咨询者应更多的鼓励运动员使用任务导向的应对策略。
3.2 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的人口学差异讨论
3.2.1 不同性别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使用的差异 从性别上进行比较,男女运动员在使用应对策略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相比女性运动员,男性运动员更多的使用应对策略。在应对策略的使用上,女运动员更多的使用社会支持、心理意象等应对策略;男运动员更多的使用思想控制、放松、宣泄情绪、心理回避等应对策略。有些研究证实在应对选择上存在性别差异[7],而有的研究认为在应对选择上,男女运动员之间不存在差异[8]。Nicholls等人(2007)发现,女运动员使用各种问题关注型压力应对策略的频率高于男运动员,如规划、沟通、改变技术等。Anshel等人[9]研究发现:男运动员面对压力源如疼痛、受伤或批评时,更倾向于使用问题关注型应对策略;而女运动员面对这些压力源时,更倾向于使用情绪关注型应对策略。由于男女自身的性格差异或角色限制会造成压力应对中的性别差异[10]。
3.2.2 不同年龄运动员应对策略使用的差异 从年龄段上进行比较,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和分心导向应对策略维度上,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得分均高于年龄较小的运动员,且差异显著;在脱离导向应对策略上,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得分低于年龄较小的运动员,且差异显著。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1]。另外,大多数研究采用成年运动员和优秀运动员的压力应对过程作为参考模式来调查青少年运动员压力应对过程,Compass[12]研究发现,儿童和青少年运动员的压力应对过程和成年运动员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员将更加有效的应对压力。这些发现与健康领域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儿童和青少年与成年人相比,前者的压力应对技能相对较少且不能够灵活的运用。
3.2.3 不同项目类型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使用的差异 从项目类型上进行比较,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维度上,体能类的运动员在得分上高于其他项目类型的运动员,且差异显著。这说明体能类项目运动员倾向于采取任务导向应对策略,如思维控制、逻辑分析等应对策略。研究发现:运动项目类型对运动员的压力应对策略会产生一定影响。个人项目的运动员比集体项目的运动员使用更多的压力应对策略[13-16]。因此,教练员们和实践工作者需要考虑他们所从事的项目类型,有针对性的增加运动员的压力应对效能,最终促进提高运动成绩[17]。
3.2.4 不同技术水平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使用的差异 从运动员技术等级上比较,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维度上,健将级以上的运动员得分高于技术等级低的运动员,且差异显著。这说明技术等级是影响运动员压力应对方式的一个影响因素。这与李建设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18],因此,要加强对技术水平较低的运动员的引导,培养他们的压力应对技能[17]。
优秀运动员使用压力应对策略的得分从高到底依次为任务导向应对策略、分心导向应对测和脱离导向应对策略。其中,男女运动员在使用应对策略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相比女性运动员,男性运动员更多的使用应对策略;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和分心导向应对策略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在脱离导向应对策略上,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得分低于年龄较小的运动员;体能类的运动员在任务导向应对策略维度上得分上高于其他项目类型的运动员;技术等级高的运动员任务导向应对策略的得分平高于技术等级低的运动员。
[1] Lazarus, R S.(2000). Toward better research on stress and cop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 55(6): 665~673.
[2] Lazarus, R. S., & Folkman, S.(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3] Gaudreau, P. &Blondin,J.P(2002).D evelopment of a questionnaire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p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athletes in competitive sport settings.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3,1~34.
[4] Nicholls, A. R., Holt, N. L., Polman, R. C. J., & Bloomfield, J.(2006). Stressors, coping, and coping effectiveness among professional rugby union players. The Sport Psychologist, 20,314~329.
[5] Nicholls .A. R.& Polman, R. (2007) Stressors,Coping,and Coping Effectiveness: Gender, Type of Sport, and Skill Difference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25, 1 521~1 530.
[6] Gaudreau, P., & Blondin, J. P. (2004).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s of dispositional optimism and pessimism with coping,goal attainment, and emotional adjustment during sport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11, 245~269.
[7] Hammermeister, J., & Burton, D. (2004).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ping with endurance sports: Are men from Mars and women from Venus?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27, 148~164.
[8] Bebetsos,E., &Antoniou,P.(2003). Psychological skills of Greek badminton athletes. Perceptual and Motot Skills, 97, 1 289~1 296.
[9] Anshel.M.H. (1996). Coping styles among adolescent competitive athletes.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6, 311~324.
[10] Ptacek,J.T., Smith,R.E., & Zanas,J.(1992). Gender, appraisal, and coping: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747~770.
[11] Goyen,M.J.,Anshel,M.H.(1998). Sources of acute competitive stress and use of coping strategies as a function of age and gender,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 469~486.
[12] Compas, B. E.(1987). 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1, 393~403.
[13] Anshel,M.H.(2001). Qualitative validation of a model for coping with acute stress in sport.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24, 223 ~246.
[14] Holt, N. L., & Dunn, J. G. H.(2004b). Longitudinal idiographic analyses of appraisal and coping responses in sport.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5, 213~222.
[15] Holt, N. L., & Hogg, J. M.(2002). Perceptions of stress and coping dur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1999 women’s soccer world cup finals. The Sport Psychologist, 16, 251~271.
[16] Park, J.-K.(2000). Coping strategies used by Korean nationalathletes. The Sport Psychologist, 14, 63~80
[17] 吴 敏,王 斌.运动员压力应对:概念、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及展望[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2.
[18] 李建设,汪 莹,陈 伟,陈传峰.专业运动员的压力应对方式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5):97~102.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n Strategies of Coping with Stress for Elite Athletes
WU Min1, LI Xiaochan1, YE Lv2
1. P. E., Dept,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China;2. Institute of P.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Using Coping Inventory for Competitive Sport(CICS),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692 Chinese elite athletes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ping strategies of athletes.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coping strategies were discussed, including gender, age, type of sport events, skill level and sports period. We can know coping strategies used by elite athletes and maste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It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developing resolution programs of coping strategies.
Athletes; Coping with stress; Current situation of strategy; Influence foutor
1007―6891(2017)03―0045―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3.12
G804.87
A
2016-11-01
2017-03-15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领域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B081;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W201610;大连海洋大学校社科联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6xsklzd-29;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6CTY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