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评孩子的艺术

2017-06-13 19:26钱玉芳
新课程·上旬 2017年4期

钱玉芳

摘 要:孩子需要表扬,但同时也需要批评。有艺术的批评会使孩子分辨是非,完善自我,积极向上,加快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反,不讲方法的批评却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适得其反,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阴影。因此,批评是一门值得推敲的艺术。

关键词:引导型批评;冷静型批评;激励型批评;多样型批评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虽然批评不管对谁而言,都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在大量的教育实践中表明,纯粹地表扬与奖励,促进孩子成功的只是个案。在教育过程中,批评教育学生,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老師只要能正确地对待批评,也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敢于批评,更要善于批评,讲究批评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评,更好地规范行为,健康地成长。

一、引导型批评

对于孩子的批评,你不能单纯地指责他,如果脾气倔强的孩子,那么这类批评将是空空的,孩子不仅不服气,还存有逆反心理,甚至跟你唱反调;如果是胆小自卑型的,那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伤害。如果你的批评指出了孩子存在的错误,让他明白这样的错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引导他以后应该怎样做。甚至对待性格不同的孩子,批评的方式和语气也应该有所不同,那么你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孩子,孩子也会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今后会朝着心中的目标改进。

二、冷静型批评

孩子犯了错误,虽然老师也是出于真心,对孩子犯错所造成的后果很生气,但面对孩子,我们不能失去理智,对其不能怒斥,相反,应该冷静地、语重心长地帮孩子分析这样做的不合理,帮助孩子选择聪明而有效的方法来改正。怒斥或许是你心中一时生气,对于孩子来说,或许是一时镇住,但效果不一定好,批评要让孩子从错误中反思,从而明辨是非,提高自身素养。

三、激励型批评

在批评中,面对一些好胜的学生,我们可以换换方法。可以用激励的方法鼓励孩子,能不能朝着目标奋进,甚至可以和孩子来个君子协定等。只要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我们老师应该在批评这个环节上下点功夫,更应该让孩子明白老师的批评都是为了自己,是善意的。我想孩子应该也会乐于接受的。我们班有个女生,是个单亲家庭,父亲因为工作繁忙,疏于对她的教育,一个寒假,小姑娘的作业一个字也没有,开学后,作业也有时不做,很是随意,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都找到我这个班主任。基于对孩子的了解,我把她叫到办公室,担忧地罗列了她最近的表现,提出了她不做作业的事实,询问原由,她低下了头,一声未吭,面对她的沉默,我了然于胸,有些难过地对她说:“以前的你,虽然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但从来没让老师操心过。”我看着她停顿了会儿,“老师知道你一向是个懂事聪明的孩子,明白只有勤奋才能有所收获,接下来会好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是吗?”看着她点头,我又询问道:“寒假作业我给你两个星期,每天完成一点,能否接受?如果有问题可以先提出来,我和你一起解决。”这个女孩还是很好强的,在我的帮助下,慢慢地改变着,虽然有时还有反复,但与原来相比,有明显进步了。

四、表扬型批评

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写过一段话:“制药厂已经把许多良药制成了糖衣片,许多过去极苦的、难吃的中药也加上了蜂蜜和香料。人们越来越欢迎甜口的良药。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有些学生,对于老师直接的言语批评是很难接受的,那么我们可以在我们的“批评”外面也包裹一层糖衣,让学生在表扬中接受批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育才小学校长时,用奖励孩子四块糖果的方法,表扬孩子的言行,一层一层地剖析孩子的行为,最后让孩子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就是一种高超的批评艺术。

五、多样型批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各不相同的性格,他们所能接受的批评也各不相同,我们要坚持一个原则,本着对孩子的爱,采取灵活多样的批评方式。有的学生非常内向自卑,为了尊重和保护他的自尊心,我们采取的批评则是隐蔽型的,可以在办公室里单独指出,也要注意场合,并提醒他如何改正;对待一些经常犯错误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则要抓住时机,敢于严厉批评,在他犯错的时候要狠狠地挫挫他骄傲的小心脏,引起他的重视,并帮助他改正,要让他明白老师批评他是为了他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总之,批评也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和批评策略。

批评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活泼、单纯可爱而又不失淘气顽皮、自诩成熟的孩子,面对这些活生生、有思想的人,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应该是颇具挑战性和艺术性的。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要多注意研究、提炼批评的艺术,灵活、恰当、科学地运用这一教育武器,只有正确处理好批评的“度”和“量”,才能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使他们成长为自主、自强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