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令勇 姜 静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文献综述
马令勇 姜 静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通过查询国内外有关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的文献资料,分析了国内外工业遗产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的缘起与方法策略,并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结果作了系统的归纳,提出了一些工业遗产保护的建议。
工业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方向,发展状况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城市自身建设以及能源的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工业逐渐衰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范畴的一种新类型,对于提升城市品位,保持城市地域特色以及维护城市历史风貌具有重大意义。
1978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成立,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带来了深远的意义。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通过了《下塔吉尔宪章》[1],该宪章对工业遗产保护拟定了相关规范和方法。
1.1 国际工业遗产的起源和发展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伴随着产业的衰退和工业遗产保护的兴起,英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55年,米切尔·里克斯发表关于“产业考古学”文章,呼吁社会各界对英国工业遗产进行加强保护。1963年,Kenneth Hudson[2]出版了《工业考古学导论》,论述了对工业考古学的探究,同时探讨了对工业考古研究的目标和方法,有力的促进了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发展。1968年,英国伦敦工业考古学会成立,该学会记录了伦敦工业历史遗存以及倡议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1973年,工业考古协会(Association For Industrial Archaeology)创立,促进了工业考古的研究进步。1986年,铁桥峡谷被“世界遗产名录”收入,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产生了深远的意义[3]。
1.2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方法、方向、角度
1)研究方法在国际上,对待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方法,多数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遗产保护策略。例如,美国的棉纺城市——罗维尔(Lowell)将博物馆和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结合起来。通过博物馆形式从各方面来阐述工业革命时期棉纺产业存在的意义以及其产业对罗威尔城市发展的影响。美国纽约“高线公园”通过对原有铁路的改造,既保持了铁路结构的形式,同时又本着对城市环境改善的理念将“高线”改造成最具有吸引力的公园。将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4]。
2)从工业遗产研究方向和角度来看,国际上许多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a.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通过将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是提高城市经济水平的主要措施,例如荷兰Hopers和Gert-Jan[5]建议开展“工业遗产旅游”,通过这种方式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再利用。英国两位学者Alfrey和Putnam[6]著有《工业遗产,管理资源利用》,该书通过分析工业遗产旅游案例,对工业资源的管理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
b.工业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Shackel[7]分析了哈帕斯费里国家历史公园的弗吉尼亚斯岛,认为政府在工业遗产保护过程中没有将工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考虑进来。韩国学者Mihye和Sunghee[8]的观点是:应在遗产文化层面上来探讨工业遗产保护策略。
在科研文献专著方面,表1总结了美国、日本、英国的研究成果。
表1 美国、日本、英国工业遗产科研研究成果总结
在我国,由于工业化社会起步较晚,因此我国对工业遗产的认识深度和探索程度较浅。进入21世纪,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研究行动才刚刚拉开帷幕。2006年,无锡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无锡会议》[17]初步拟定了工业遗产的保护方法。2008年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无锡政府承办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论坛以“保护20世纪遗产”为主题。2010年,《武汉建议》[18]和《北京倡议》的通过,再次掀起了我国工业遗产的热潮。2012年,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研讨会首次在杭州召开。会议通过了《杭州共识》[19],提出了开展全国工业遗产普查的建议,对我国工业遗产判定制定了标准,建立了审批管理机制等。
2.1 我国工业遗产研究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策略进行研究,国内学者通过对我国某一地区的工业遗产类型作为调查对象,做出了适合该地区的工业遗产保护策略。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1)工业遗产与城市规划及城市文化相结合:在重庆工业遗产保护研究中,郭剑锋、李和平和张毅提议工业遗产保护应和城市规划及城市发展相结合,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使城市空间更具地域性特色[20]。
2)工业遗产保护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徐延英、董庆辉[21]以沈阳铁西工业区为例,对工业景观设计提出具体实施办法。
3)工业遗产研究与城市旅游发展,北京市景山区通过文艺演出等活动推动了首钢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李蕾蕾[22]以鲁尔工业区为例,认为体验式旅游将成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重要方法。
2.2 我国论文文献方面获得的成果
我国论文文献资料主要分为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理论和实践应用案例两个部分。
1)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俞孔坚和方琬丽[23]在《中国工业遗产初探》中论述了工业遗产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作了完整的梳理和总结。李爱芳、叶俊丰等在《国内外工业遗产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中通过对国内外遗产管理法律的比较,对我国国家层面工业遗产保护法律提出了可实施性的建议[24]。
2)工业遗产保护案例研究方面,张松、陈鹏的《上海市虹口区工业遗产现状和再利用体系状况分析》中,通过对上海市虹口区工业遗产现状的调研和总结,从城市整体规划和改造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可行性操作实践[25]。刘伯英和李匡在《北京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体系研究》中通过对北京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总结,为我国其他工业遗产城市研究提供了借鉴[26]。
通过对国内外工业遗产研究现状的调查和归纳,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处于摸索阶段。尤其在工业遗产旅游方面,我国对其研究的文献资料以及实际案例涉及较少,与国外相比,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刚刚起步,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案例及相关成熟的经验。此外,应最大程度的保留利用现有的工业遗产,从城市规划发展角度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形成完整的遗产城市体系。创造标志性的地域城市景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经济文化转型发展带来深远的意义。
[1] TICCIH.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J].建筑创作,2003:21-26.
[2] Kenneth Hudson.Industrial Archaeology:An Introduction[M].Chester Spring:Dutor Editions,1963.
[3] 刘先觉.近代优秀建筑遗产的价值与保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董一平,侯斌超.美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语境转换与模式研究——以“高线”铁路为例[J].城市建筑,2013(5):25-30.
[5] Hospers,Gert-Jan.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and Regional Restructuring inthe European [J].Union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2(10):397-404.
[6] Chris Landorf.A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Heritage Management:A Study of UK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2009(15):494-510.
[7] Shackel,P.A.,Palus,M.Remembering an industrial landsca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ical Archaeology,2006,10(1):49-71.
[8] Mihye Cho,Sunghee Shin.Conservation or economization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Incheon,Korea[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4(41):69-76.
[9] Symonds Roger.preservation and perspective in Industrial Archaeology[J].History,1972(7):26.
[10] Theodore Anton Sande.Industrial Archeology:a New Look at the American Heritage[M].New York:S.Greene Press,1978.
[11] Douglas C.McVarish.American Industrial Archaeology:A Field Guide [M].California.Left Coast Press,2008.
[12] [日]黑岩俊郎,玉置正美.產業考古学入門[M].束洋経済新報社,1978.
[13] [日]山崎俊雄,前田清志.技術史匕產業考古学.日本の產業遣産——產業考古学研究[M].玉川大学出版部,1986.
[14] 西村幸夫.故乡魅力俱乐部[M].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
[15] Marilyn palmer,Peter neaeerson.Industrial Archaeology: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London.Routled dge.1998.
[16] Eleanor Conlin Casella,James Symonds.Industrial Archaeology:Future Direction[M].NewYork.Springer,2005.
[17] 无锡建议首倡工业遗产保护[J].领导决策信息,2006(18):18.
[18] 关于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武汉建议[J].城市规划,2010(6):64-65.
[19] 杭州共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
[20] 郭剑锋,李和平,张 毅.与城市整体发展相融合的工业遗产保护方法——以重庆市为例[J].新建筑,2016(3):19-24.
[21] 徐延英,董庆辉.沈阳工业建筑遗产浅析[A].2012年中国第三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22] 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3):57-65.
[23]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8):12-15.
[24] 李爱芳,叶俊丰,孙 颖.国内外工业遗产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工业建筑,2011(S1):25-29,12.
[25] 张 松,陈 鹏.上海市虹口区工业遗产现状和再利用状况分析[A].2010年中国第三届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26] 刘伯英,李 匡.北京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体系研究[J].建筑学报,2010(12):1-6.
[27] 刘伯英.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J].建筑学报,2012(1):12-17.
On survey of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reuse
Ma Lingyong Jiang Jing
(CollegeofCivilArchitecturalEngineeringCollege,NortheastPetroleumUniversity,Daqing163318,China)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analyzes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s, explores the origin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s up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use, and points out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research direction, development
1009-6825(2017)13-0241-03
2017-02-25
马令勇(1966- ),男,教授; 姜 静(1992- ),女,在读硕士
K87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