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娜
课堂的精彩来源于很多方面。有时候是因为备课充分,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有时候是因为学生的回答妙不可言,也有时候是来自于无法预约的生成。
《比本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教学伊始,我像往常一样请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的脑海里冒出了许多的小问号,我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并和孩子们一同梳理,发现大家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故事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二是关于事情本身:为什么比?怎么比?比的结果?
带着这些疑问,我和孩子们展开了阅读。首先是初读识字,接着自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独立思考后和小组讨论。
孩子们的讨论非常热烈,可是很快被一个问题难住了:什么时候比本领?这个问题课文里没有写啊!是啊,我也犹豫了一下,这下该怎么办呢?我想了想,还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同学们,你们提的这个问题课文里没有答案,我们可以怎么解决呢?
孩子们一阵静思,突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好像发现了新大陆:“老师,您说过,插图也可以帮助我们阅读啊!大家看这幅图,苹果上面有光,说明太阳在上面照着,那可能就是中午。”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的眼睛开始发光,有的高兴地点头,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做出了代表问号的手势,急切地反驳道:“不对不对,大树的影子这么长,肯定不是中午!有可能是早上,或者是傍晚。我学完《我的影子》后观察过影子的。”大家的目光全都聚焦到大树的影子上,这下,眼尖的同学又有了新发现:“大树的影子其实很短!你们看,这个黑色的影子看着长,其实是大树和梅花鹿的影子连在一起的!”“噢,是啊是啊!”“老师,是中午!没错儿,是中午!”学生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
一个小小的疑问终于在一片讨论声中有了答案。可是,我立刻想到:这可是语文课啊,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何在呢?于是,我竖起大拇指赞叹起来:“天哪,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不仅仔细观察插图,而且结合科学常识解决了自己提出的疑问。可是,故事里并没有写出这个时间。现在,就请大家来添一添,你想写在哪儿呢?”
“开头!”一个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请同学们带进去读一读:“中午,森林里住着一只金丝猴和一只梅花鹿,他们俩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看来,写时间未必就放在开头第一句哦!”我因势利导。
“放在大象伯伯的前面,因为这时候要开始比赛了。”这一回,大家都认同了这个位置。“可是,作为一篇趣味十足的童话故事,这样的表达好像不够有趣儿哦!”这一次,我把问题指向了表达。
说写就写,孩子们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了起来。有的写道:“太阳慢慢地升到了森林的上空,中午的阳光暖暖的。”有的写道:“中午,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森林。”还有的写道:“吃完午饭,金丝猴和梅花鹿出来散步。”读着妙趣横生的描写,同学们的掌声响了起来。我也为我的学生鼓起掌来。一场无法预约的精彩就这样翩然而至。带着这样一份探究的喜悦,孩子们接着读故事、演故事也有滋有味。
回顾这一节课,真的是出乎意料又惊喜不断。我没有预设到学生会质疑“什么时候比本领?”但是,问题发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在这里,我主要采用了这样几条策略:
1.传球法。老师不是回答所有问题的万能机器。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我再抛给学生,激起大家的思考,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解疑,这才是学习真实发生的过程。
2.观察插图法。小学语文课文里有许多插图,可是很多时候被老师忽略了。其实,插圖也能帮助学习。正是因为有了前期利用插图学习的经验,孩子们在这节课上才会关注插图,利用插图去解决问题。
3.学科整合法。关于影子的特点,在学习《我的影子》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做过观察研究,没想到居然用到了这一课。学生的学习其实是多种知识综合发生作用的,而语文学科本来就是综合性的,在学习中要巧妙整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落实表达法。学校在语文学科目标中强调“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样的目标在低年级的课堂又该如何落实?我想,学生针对问题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针对他人的发言进行有理有据的补充或反驳,这不正是真实情境下的一副好口才的训练吗?针对“中午”这个时间的表达,该放在什么位置?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描写?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落笔,这恰恰是在为一篇好文章奠定基础。我们的读写结合并不是中高段学习时的训练点,在低段,我们同样可以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课堂的精彩,需要心中有目标、引导有方法。愿深耕课堂,拥抱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