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流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7-06-13 15:51袁艳芳
新课程·上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诗交流文本

袁艳芳

课堂教学离不开交流,没有交流的课堂是没有生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教多年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交流的重要性。课堂交流实质上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和心灵上的碰撞。一节完美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灵活自如地掌握课堂中的交流艺术。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形式:

一、教师与文本的交流艺术

教师与文本的交流,首先,教师熟悉教材产生教学的思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其次,教师要对文本进行多元理解,应站在学生的多元角度去理解文本,这样才会产生多元的教学方法。课前老师有所预设,为教师上课时正确评价学生做准备,同时也为深入引导学生在课上进行多元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感悟做好准备。

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艺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就是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读中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每一位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感悟不同,他们总会以自己的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来评价赏析文本,所以每一位学生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使学生与文本充分交流与对话。在教学中,教师可引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如,默读、轻声读、快速浏览、精读、略读、抓重点词句品读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教师要鼓励多元解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获。

三、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艺术

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引发学生“对话”的契机。通过课堂,让师生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教师首先要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这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汇;这是还孩子思维的自由、还孩子表达的自由、还孩子心灵的自由;这是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对孩子标新立异的青睐。让孩子走进心灵的沟通,才能唤起内心的共鸣,产生心灵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人文教育,孩子的情商、智商才能得到提高,教学对话才能在心灵深处真正进行。只有这样,课堂交流才体现了它应有的价值。

四、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艺术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方式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也可是同桌间一对一交流;也可是单个学生面向全体同学的交流等。交流的模式可根据文本的需要灵活应用,最终促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进行更深层的对话。

在这几种交流中,教师与文本的交流是前提;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是基础、是核心;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是启发、是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展示、是感悟。这几种交流形式缺一不可,灵活应用,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我在教学《演一棵大树》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阿海的善良、顾全大局、做事认真的品质。我先给学生充分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读文,使学生先与文本对话,对课文内容做初步的理解。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体会人物品质。然后小组合作,画出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交流。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我让学生演一演,引导学生重新体验文本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与文本进行对话。由于我课前与文本进行交流,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再如,我在教学古诗《村居》时,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边观图边朗读古诗,让学生先与文本进行对话,初步感知古诗大意。再读古诗,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认真朗读边圈画“诗人都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使学生和文本进行较深的对话。然后逐句出示古詩,指导理解、朗读,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同时教师进行范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准古诗节奏。经过学生反复朗读,为理解诗歌意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感受古诗中的意境。如引导学生抓住“长”体会春天小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抓住“醉”字体会春天杨柳在微风中飘舞,远看如同绿色的烟雾一般美妙的感觉。抓住“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感受春天孩童放风筝的快乐心情。此时的学生对文本有了较深的理解,与文本产生共鸣。最后,激发学生边想象边朗读。学生完全融入了古诗的意境中,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读出儿童的快乐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整堂课,我都注重各种交流艺术,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知识掌握得扎实有效。

总之,有效的课堂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必不可少。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交流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研究、不断地实践,为学生建构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对话课堂情景,一定会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古诗交流文本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品读古诗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