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纬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放射检查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 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磁共振放射检查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采用SDS及SA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波动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相关知识了解率及图像清晰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磁共振放射检查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对患者的心理波动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磁共振放射检查;心理波动
磁共振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该方法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能实现多角度、多参数成像,并且组织分辨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磁共振诊断所需时间较长,诊断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再加上部分患者诊断时由于对疾病、磁共振等缺乏了解,内心不免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导致患者配合度较低,影响图像的质量及诊断的准确性[1-2]。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及体质等原因,患者诊断时配合度相对较低,影响诊断效果。常规护理虽然能满足患者诊断需要,但是护理缺乏针对性,未充分考虑每一位患者护理要求,导致护理质量较差。文献报道显示:磁共振患者诊断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降低患者心理波动,提高护理质量,但是该结了尚未得到进一步证实。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放射检查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磁共振放射检查患者7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磁共振放射检查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7~80岁,平均(55.1±4.8)岁。其中15例上腹部扫描,17例胸部扫描,3例其他。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8~81岁,平均(55.0±4.6)岁。其中17例上腹部扫描,16例胸部扫描,2例其他。纳入标准:①符合磁共振放射检查适应指证;②本课题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不符合磁共振放射检查适应证者;②排除资料不全或难以配合治疗者;③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磁共振检查范围比较差異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检查前向患者宣传、教育磁共振检查的基本原理、检查的目的,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应该立即停止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方法:①建立干预基础[3-5]:检查前应该为患者准备安静的检查环境,控制好检查室内温度计湿度,护理采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言语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波动情况,对于存在疑虑患者及时提出问题病进行解答,尽可能取得患者的信任。②情绪干预:多数患者第一次进行磁共振检查,看见大型医疗设备及噪音等内心不免产生恐慌、紧张,担心设备对自身身体有伤害。因此,护士应该加强患者心理评估,耐心、讲解检查的墓地,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消除患者内心的负性情绪,提高检查配合度[6]。③认知干预:检查前应该让患者了解磁共振扫描的全过程,让患者明白磁共振检查的作用、目的,对于增强磁共振检查告知患者注射对比剂的目的、安全性等,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应该立即停止检查[7]。同时,护士及时告知患者机器扫描时噪音较大,但是不会引起人体损伤及辐射。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护理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包括:了解、未知)、图像情况(包括:清晰、模糊);②心理波动: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SDS)及SA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定,得分越高,心理波动越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后相关知识掌握及图像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相关知识了解率及图像清晰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心理波动变化比较 两组护理前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磁共振成像(磁共振)与其他放射成像技术相比能清晰的观察软组织情况,能从多个方位、多设定多个参数进行成像,并且对于局部组织敏感性较高[8]。但是,部分患者由于对磁共振原理、检查的目的等缺乏了解,导致患者诊断配合度较差。近年来,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放射检查过程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护理干预属于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从建立干预基础、情绪干预及认知干预等多角度、全方位对患者进行护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向患者宣传、教育磁共振检查的原理、检查的目的及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内心的不安及恐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及依从性。此外,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提高患者诊断效果,消除内心的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磁共振放射检查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对患者的心理波动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246-247.
[2]秦延平,赵卫枝.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41-342.
[3]许斌.护理干预在肝脏磁共振增强检查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7):346-347.
[4]王灵.肝脏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71例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09):1016-1017.
[5]王亚群,马娅琼.心理护理在多层螺旋CT心脏冠脉成像中控制心率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2,4(6):470-472.
[6]吴林,张丽.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例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91-92.
[7]梁普莹,吴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抑郁72例心理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8.
[8]王丽,杨培红.冠状动脉CTA检查350例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62-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