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芳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的患者手术中恐惧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用以分析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每组平均46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观察组进行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护理干扰,而对照组则采取一般常规护理模式。在这一阶段对这两组换着疼痛指数以及取石成功率,以及之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解。结果 所研究对照组与常规组在疼痛指数,以及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对照组对于疼痛反映以及手术中恐惧心理明顯高于观察组,且在取石成功率上也要低于观察组,且在后期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高于观察组。结论 对于EST患者在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则能有效降低患者对病理恐惧心理,且在术中也能减轻其疼痛指数,并且在成功率上也较高,对于后期并发症方面也能避免。
关键词:EST取石术患者;护理干预;疼痛;影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手术,是一种内镜下的微创手术,它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因为患者 家属医学知识的缺乏,加之EST术同意书上列举的一系列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比如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消化道穿孔等,从而使患者心存焦虑和恐惧,导致术中插管或者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不顺利,严重的影响手术成功率。某医院在2012年2月~2013年8月对46例EST术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2例住院进行EST取石术的患者,男性70例、女性22例,年龄在16~68岁,平均年龄(40.1±9.8 )岁。其中,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胆石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1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例。将他们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6例,均在X线监视下进行EST术。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和手术方式上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EST取石术护理方法,而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实行以下的护理干预方法。
1.2.1.1认知干预 一般病患与家属对EST手术认知较少,且对该病理认知方面较为缺乏。再加上患者本身对手术成功率抱有一丝怀疑,所以在EST术前采取护理干预,能够在相关知识方面进行传输,根据病患与家属在文化水平与理解能力,采取口头与图片方法,实行相关的解剖与生理知识的讲解,从而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认同。经常和患者进行沟通、交谈,介绍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手术医生的精湛医术,从而鼓励患者情绪的公开化,使得患者在认知上接受此种手术方式。认知干预在患者住院第一天就开始进行,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责任护士负责,1次/d,10~20min/次。
1.2.1.2心理干预 对于患者与其家属来说,对于EST手术情况较为焦虑,且对手术情况以及今后护理问题等存在一定的恐惧和担忧心理。因此,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由护士会将手术的具体情况,以及手术所用时间等问题明确的告知家属与病患,且能够对后期手术以及术后的恢复有一定了解,能够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EST手术。对于护士人员来说,除了其本身要进行宣传之外,还可以借助一些同样进行了手术的病患来进行说教,以此更加有说服力,使患者相信手术的成功率,给患者一定信心。
1.2.1.3行为干预 ①患者在进行手术前1 d要采取左侧卧的姿势进行休息,能够在术后熟悉这种睡位,且能够在这种睡姿下保持深呼吸或者吞咽等功能,且在反复练习之后能够自如;②在患者手术过程中要有护士在患者左侧进行站立,能够帮助患者熟悉吞管方式,且能够对患者实际治疗情况予以告知,能够从语言上鼓励患者坚持和配合,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精神紧张起到一定缓解作用;③在手术后,要对患者身体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如对患者的血尿等进行常规检查,且对其生命特征等进行实际检测,对患者伤口情况等进行密切观察。在患者术后24 h之后就可进食流质食物,且提高患者抵抗能力在情况允许下,尽量争取把取出的结石交给患者或者家属保管,从而解除其心理顾虑,让其术后尽快恢复。
1.2.2评价指标 ①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恐惧程度。没有恐惧和不适感为0级;有轻度恐惧,没有或者有轻度不适感,但是不回避的为Ⅰ级;有恐惧感并且试图回避的为Ⅱ级;有强烈的恐惧感且尽力回避,需要医生和护士协助体位进行者为Ⅲ级;②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疼痛程度。采取词语评定量表法,按照手术中患者对于疼痛的语言描述,将疼痛分成3度。没有疼痛反应的为0度;轻度疼痛,可忍受的为Ⅰ度;重度疼痛,难以忍受的为Ⅱ度。③比较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2.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行?字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恐惧程度比较,见表1。
2.2 两组术中疼痛程度比较,见表2。
2.3两组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
如表3所示,两组取石成功率进行比较,?字2=7.35,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并且发症发生率比较,?字2=0.60,P>0.05,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EST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相关文献报道,EST取石术成功率到了80%~98%,本文对照组是80.4%,观察组是97.8%,和文献的报道相符合。而且两组所有的并发症均经过保守治疗得到好转,没有发生消化道穿孔现象,没有死亡患者。但是,手术是一种应激源,加上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和EST术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与认识,往往导致患者发生以焦虑、恐惧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当这些反应过于激烈时,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Johoson的“准确期待论”提出,当个体遭到某种紧张事件时,会产生强烈应激反应,并且发生生理的变化,但是,如果个体于应激事件发生前,对其有一定了解,就可以相对地缓解心理与生理的应激反应。
在本研究中,因为对拟实施EST术的患者做了术前认知、心理和行为干预,使得患者在认知上、心理上和行为上,都接受了EST术,并且对于手术的过程有一定了解,从而减轻了心理压力,增强了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力与对手术的依从性。尤其是责任护士的全程陪伴,使得患者于手术室这一陌生环境中,得到了有效心理支持;与此同时,因为患者通过责任护士讲解,能够明确手术的进程,了解自身的目前状况,从而降低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所以,观察组在手术中的恐惧程度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字2= 97.04,P<0.01)。一些医疗机构已经把疼痛作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来对待,这样,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为患者解除或者减轻疼痛就显得更加地重要,也引起人们的日益重视。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因为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的积极作用,比如术中恐惧程度显著降低和疼痛程度显著减轻,所以,患者能够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同时积极地进行配合,使手术能够顺利地进行,对EST取石术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大庆.内镜乳头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体会(附289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13,9(8):72-74.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4-256.
[3]袁晓红.食管癌病人手术前后焦虑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1,16(4):240-241.
[4]PATRICK D W,RONALD M E.疼痛学[M].第3版.赵宝昌,崔秀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284.
[5]冯秋实.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作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1,7(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