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摘 要: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构建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数学本身就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課堂中探索,在生活中实践。针对在小学数学中落实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教师将生活与数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适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和探究,利用贴近生活的学习方式来接纳并学习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落实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进行以下分析。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首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特点,这样才能打造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而言,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经常对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感兴趣。所以,生活化课堂情境的最基本要素,就是在课堂中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激励其主动参与和学习。其次,课堂情境创设的目标主体是学生,以学生学习需求和认知能力为基础,以课堂为载体,引导学生对数学主动体验和探索,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的归属感突出其主体性,进而综合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以教定教”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主导地位还给学生,落实“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创设课堂情境。比如,三年级《克、千克、吨》的课堂教学。以激趣导入的形式渗透生活中的数学概念。老师:“同学们,平常跟着妈妈上街买过东西吗?”(多媒体情境图片展示)“看今天妈妈带着小美去超市买水果。”大家看到的情境图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谁能将这个填空题做出来?一个苹果约重150( ),一箱苹果约重20(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有的同学说“我跟我妈妈买过东西,我觉得第一空应是克,第二个是千克。我问过妈妈,我知道1千克=1000克。”师:“同学们说对吗?”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正是导入新知的好时机。接下来,老师对各计量单位的实际用处和相互联系做了详细讲解。学生全神贯注投入课堂学习中,学习效率比较高。
二、丰富生活化内容,激励自主探索
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学问题,如何将这些数学问题引入课堂,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就需要教师能够感知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意义,善于捕捉生活现象和生活问题,并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放到课堂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二年级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就可以将生活经验和生活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实体验。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种多边形的形态及名称,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多边形都有哪些,并举例说一说。随后,引导学生找一找我们教室内都有哪些不同的图形,一一找出并说出名称。最后观察一下,一些特殊多边形的主要特点,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图形都有哪些特点,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哪些规则的图形呢?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创造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和创造。
三、倡导生活化体验,引导敢于实践
数学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将数学融入生活,不仅能增强情感体验,还能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是多渠道的,而来源于生活中的知识,则需要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将实际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善于在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超市就是一个数学的小世界,各种不同的商品,形状、价格、计量单位都不同,在购物时的收银环节更是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好方法。有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设计课堂超市,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达到数学体验的目的。例如,超市有促销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商品价目表,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配不等的任务和预算额度。让学生算一算,怎样购物既能满足数量和质量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开支。学生纷纷进行讨论。列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最后选择出每组的最优方案。这个学习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体验,也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生活化的认知,从而对学好数学更有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具体的贯彻落实,则需要教师能够正确解读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的融合点,进而综合学情反馈和多元评价进一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将数学生活化,将生活数学化,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实践体验的同时,也更突出了数学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参考文献:
[1]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3).
[2]叶亚军,周虹,彭志敏.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文学界(理论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