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多种模式探索智慧农业发展之路

2017-06-13 06:06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鲜产业园农产品

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委员会 常熟理工学院

苏州:多种模式探索智慧农业发展之路

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委员会 常熟理工学院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综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加快将农业生产的全要素、全过程和全系统进行有效整合,进而实现农业产前资源优化配置、产中智能化生产管理以及产后全程化追溯预警,促进了以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为特征的智慧农业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典型模式。

一、智慧农业建设的“园区模式”

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规划总面积3.2万亩,已经建成1.5万亩,其中优质粮油0.6万亩、设施园艺0.35万亩、特种水产0.25万亩、休闲观光0.3万亩,建有科技服务、农机服务、工厂化育秧和农资配送等4个中心,拥有2个院士工作站、3个专家工作站,引进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

2014年,园区开始启动智慧农业建设,先后建成了苏州神元科技物联网远程操控、三港配送物联网远程控制、申航流水养鱼物联网操作、精准农业物联网控制、农资云商平台以及为农服务信息入户等多个信息化系统和平台,物联网技术在示范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水稻种植、水产生产、园艺作物栽培、质量监控、物流配送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如精准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水稻平均单产增加了7~10%,去年单产水平达到了851公斤。二是增加了经济效益。如申航流水养鱼物联网操作系统,通过流水高密度养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提升商品鱼的品质。三是保障了产品质量。如三港配送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对生产、加工、配送、物流实行全程监控和质量追溯,实现了每一个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

二、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食行生鲜模式”

苏州食行生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的生鲜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企业,立足于家庭生鲜农产品的供应,以B2C、O2O电子商务为载体,积极打造中国互联网买菜第一平台,这一模式逐步得到社会认可。一是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该公司以生鲜直投站为社区服务点,在供应链上创立C2B2F的模式(客户-企业-农田或工厂),拓展了社区智慧微菜场功能,丰富了传统菜场的采购渠道,带来了交易的便捷化、精准化。食行生鲜已在苏州、上海、北京和无锡1000多个社区建立了社区智慧微菜场,为82万户家庭提供生鲜配送服务。二是延伸了农产品产销链条。该公司通过系统开发和运行,对农业生产资源、流通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提供信息服务、产品对接等功能,逐步改善生产经营主体、市场主体、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同时将生产、运输、储藏、加工、物流等信息有机结合,贯穿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真正起到了市场公开透明、信息交流互通、产销有效对接的作用。三是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品质。该公司运用科技手段,通过自主研发在社区设立农产品直投智能冷藏柜,直接连通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社区居民,切实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和安全,解决了生鲜行业“最后一公里”的一大难题。

三、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东山模式”

东山镇农产品电商已从最初的10家发展到现在的572家,农产品电商产值由3000万达到1.3亿元,规模企业5家,其中有一家产值超亿元。2016年,东山镇碧螺村获评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服务电商企业,推动东山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东山镇2016年年初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出台扶持奖励政策,投入30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2万平方米的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为电商户提供产品品牌、标准、包装、培训等服务,为运行商提供物流、仓储、冷链配送等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线下体验展示、活动场所。产业园的建立,解决了新型农民在创新创业发展中信息闭塞、规模和资源分散、专业技术缺乏、运营成本高、融资渠道难等难点和痛点问题,是“十三五”期间东山镇发展互联网农业、打通农民增收“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与平台。目前,产业园已招商入驻72家电商企业、顺丰等3家品牌物流配送企业、苏州银行等3家电商金融服务企业、苏宁易购等3家专业电商服务团队,吸引创客150多人。

四、稻麦精确栽培的“同里模式”

吴江区农委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以水稻、小麦作物为主要对象,开展了基于模型的作物精确管理技术的示范与应用。该技术将吴江区域的气象条件、主推品种及土壤资料等输入基于模型的作物精确管理系统,即可为吴江定量设计作物播前栽培方案(产量目标、肥水运筹等)和产中调控指标(生长指标动态及养分指标动态等),实现精准化栽培管理,确保高产稳产。

吴江同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凭借高空卫星遥感、空中无人机、地面农田传感网和便携式作物监测仪等,实时获取作物生长信息(叶层氮含量、叶层氮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和农田环境信息(冠层温度、湿度和CO2浓度、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并依托稻麦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应用手机或电脑终端定量诊断作物生长状况,动态调控作物追肥方案,为种植大户提供量化的管理建议。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推广应用稻麦智慧管理面积近6000亩。据统计,应用稻麦智慧管理技术后,平均节氮5.2%、增产5%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项目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蔬菜智能化种植的“董浜模式”

常熟董浜是个农业大镇,辖区拥有耕地5.2万亩,其中蔬果种植面积3.96万亩,水稻种植面积1.24万亩,主导产业为精品蔬菜园艺。近年来,为了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化肥和农药不当使用、种植结构不合理、水利灌溉泵站管理难度大等问题,该镇与中国电信、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发国内领先的基于物联网的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打造全新物联农业,智能化蔬菜种植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提高了农产品产量。通过在蔬菜大棚内安装农用传感器系统,采用GIS数据采集、识别、定位、分析、表示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光照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土地墒情等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了农作物育种、生产、繁殖全过程的精确化管理,使得蔬菜苗的成活率大幅度提高。二是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该镇利用移动互联网,对辖区内111座节水灌溉泵站及圩区排涝站利用实施远程监控,实现5万多亩农田节水灌溉,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50%到70%,并且减少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测土配方及平衡施肥系统进行的设施蔬菜种植,亩均产出6500元,每亩综合增效达千元。三是降低了劳动生产强度和成本。该镇将现代种植与远程自动化监测控制结合,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使用智能化技术,每亩地每年的劳动力投入可减少10个工作日。与此同时,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农田水利灌溉泵站管理也实现了同步增效,水利灌溉泵站管理人员由原来100多人减少为5人,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年减少人员开支214万元。

吴江北联村稻麦基地

六、水产品质量追溯的“阳澄湖模式”

相城区通过建设规模为6万亩的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特种水产养殖为特色,从事高效生态虾蟹养殖、农耕体验、休闲垂钓、农业科技研发、工厂化养殖、阳澄湖大闸蟹良种繁育等。为适应智慧农业的发展要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打造集智能化管理、质量追溯、智能控制、远程诊疗等于一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水产品质量追溯系统,2015年被授予省农林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一是提高了渔业信息服务水平。产业园建立了水产养殖技术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将全区水产养殖大户、合作社、规模化基地、园区纳入服务范围,结合生产季节及时发布技术指导、病害防治等关键信息。二是保障了渔业生产安全。产业园将3000亩蟹塘分成4个区域,每个区域建立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和尾水消毒净化区,安装水质在线监测和病害远程诊断系统,实现了渔业养殖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广泛应用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水生植物进行生态净化,有效降低了养殖尾水的氨氮、总氮、总磷,提高了养殖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还缓解了阳澄湖水的富营养压力。三是推动了渔业增产增效。产业园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理念,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先后建成了高效生态虾蟹养殖、阳澄湖大闸蟹良种繁育等9大基地,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户高效生态养殖。目前,产业园“菊花”牌阳澄湖清水大闸蟹、鳜鱼、青虾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荣获“江苏名牌农产品”、“苏州名牌产品”、“苏州市十大农产品商标”,示范区人均收入较传统养殖增加近30%。□

猜你喜欢
生鲜产业园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生鲜灯的奥秘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