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华
摘 要:从以人为本、连接“二向”、贯穿“三维”、坚持“四因”几个方面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进入21世纪,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本人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语文教学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小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呢?我认为,关键要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特有的规律,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沟通知识联系,立足“三维”,兼收并蓄,揚长避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整体、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一、以人为本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树立一切语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断为学生提供学好语文的机会与平台,不断帮助学生排除语文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使每个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悦。为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教师在实施语文教育时,必须牢固建立如下四个基本观点,并努力付诸实践;第一,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语文,如果学生暂时学不好的话,那是教师尚未帮学生开窍的缘故;第二,在备课时,不但要考虑教师该如何教,而且要设身处地考虑学生如何学;第三,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爆发出的智慧火花,又要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并巧妙地加以排除;第四,既要善于适时传授学习方法,又要善于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改革以往以教师为主的陈旧教学观念和做法,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益,使每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发展。
二、连接“二向”
语文教学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取向,明确教学重点、基本点、拓展点,结合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支撑点,在某个点的层面上承接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前瞻未知新知识,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与提高,达到温故知新,实现知识间的纵向连接。同时,还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科知识的横向连接,即在某个点的知识层面向周围横向辐射渗透。实现纵向联系与横向发展都要聚焦四个“点”:(1)研究课标,寻求基点;(2)研究学生,寻求起点;(3)研究教材,寻求原点;(4)研究教法,寻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三、贯穿“三维”
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交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大力改进以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只注重结果的获得,而忽视过程的体验,只注重价值的启发,而忽视情感的熏陶与态度的培养,或者只注重知识能力而忽视其他两个维度的做法,把“三维”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相互渗透,互为作用,有机结合,螺旋上升,使每个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获得全面提高。
四、坚持“四因”
1.因地制宜
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学效益为宗旨,制定出切实可行能适应当地教育教学的办法与措施。教育形势的发展,客观地存在着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区域间的差别。因此,小学语文教育的全过程需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利用本地教学资源,发展活生生的语文教学资源,让语文教学活起来,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因材施教
教师要认真研究吃透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吃透教材,明确本学段、本学期、本单元、本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突破点、发展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语文教育实践。二是研究吃透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才能和志趣等做深入的了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语文教学活动,因材施教,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3.因势利导
每个学生的个性、知识、情感等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事实。因此,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某些意想不到的信息或现象,教师要用敏捷的感官及时捕捉、反馈,根据场合掌握时机,讲究方法,有效地进行调控、启发、疏导,让课堂教学流程顺利高效、生动活泼地发展。
4.因人而异
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确定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扶植、保护学生个性、爱好与专长。就语文学习而言,学生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善于口语交际,有的爱好写作,有的擅长书写等,教师都要尽力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才华的平台,让他们扬长避短,像滚雪球一样,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落实,要坚持和发扬“一本”“二向”“三维”“四因”理念,正确处理教与学、改革与传承、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等关系,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活起来、生动起来,每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发展,得到尽可能地提升;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谭春蓉.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