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与特征

2017-06-13 14:11周哲民王晓阳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创新

周哲民+王晓阳

摘 要 基于高职教育产教跨界视角阐释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与特征,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主要包括:校企协同是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实践形式;内生性积累是技术技能积累的主要路径和形式;反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提升社会服务力是技术技能积累的目的;个人技术技能积累是技术技能积累最基本的内在动力和最活跃要素;专业建设是技术技能积累的基石和支撑平台。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具有校企协同性、专业依赖性、职业教育性、过程渐进性、技术创新性和产业文化性六大特征。

關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校企协同;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0-0008-05

《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正引领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时代,在制造流程中起到技术实现和再造作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现代制造业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理应承担应用技术和传统技能的“蓄水池”和推广创新技术的“加油站”。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基础薄弱,技术技能创新后劲乏力,技术技能智力支撑能力远不能适应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形势。从产教融合宏观上分析,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僵化导致无法建立跨界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从校企合作中观上分析,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意识淡薄,发展理念落后,跨界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无法形成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从专业建设工学结合微观上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技术技能积累与技术技能创新人才培养耦合关系不紧密,导致创新型和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技术掌握状况是:85% 以上的职业院校专业技术水平与应用经验远远落后于企业,60%以上的专业教师难以胜任本专业技术实践教学。职业院校不少专业的技术课程尤其是实操性课程需要企业帮助支持才能执行,一部分专业的技术课程则完全依赖企业。技术技能创新的情况更是令人堪忧[1]。因此,只有准确把握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与特征,了解和重视技术技能积累规律及其作用的发挥,增强积累有效性,才能为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智力支撑[2]。

一、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

内涵,逻辑学名词,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技术技能积累是一个新词,第一次出现在2014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决定提出要“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3]。“技术技能积累”一词来源于技术积累,技术积累研究发轫于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发端于Atkinson and Stiglitz(1969)提出的“干中学”观点,后来Roseberg(1976)等人提出“用中学”论点,经过Nelson和Winter(1977,1982),Stilitz(1987),Jenkins(1987),Cantwell(1988)的改进,先后提出了“操作中学习、变革中学习、绩效反馈中学习、工作中学习、探索中学习”等系列观点。

国内学者傅家骥和施培公认为,技术积累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和创新实践中所获得的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递进[4]。企业的技术积累包括“知识”和“能力”积累两个方面,而企业知识与能力的载体可分为个人及组织两个层次。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技术积累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研究企业技术积累与外部知识环境的互动关系,第二个方向是研究企业内部技术发展的路径依赖。马陆亭从国际的视野阐释了技术技能积累的意义,首次引用“技术技能积累”一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均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5]。之后虽然技术技能积累在不同场合中不断引用,其被赋予的含义却不同,至今尚未有精确的定义。王秦认为,技术技能积累是指个人、组织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学习和创新实践中所获得的技术技能的递进、积淀和传承。该定义强调了技术技能是长期学习、创新和引进的结果的本质特性以及技术技能积累的层次性,却忽略了技术技能积累的实体性要素,忽略了技术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技术与技能的辩证关系有很多学者论述过,费里拉认为,技术是指一种创造出可再现性方法或者手段的能力,能够导致产品、工艺过程和服务的改进。姚德明认为,技术是能够被用来开发产品和服务以及产品生产和交货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和制造物。孙福万认为,“技术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力量,技能则是一种内在于人的主观能力”。姜大源认为,技术存在的载体至少有两种:一是人,承载经验、知识或技巧、技艺、方术的个体;一是物,集成人类经验与自然效应并被对象化了的技术装备;而技能存在的载体只有一种:人,具备能力、技艺或才能的个体[6]。技能是人在意识支配下所具有的肢体动作能力,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笔者认为,从高职教育视角研究技术技能积累,技术与技能是不可分的,技术技能是一个复合体,技术技能积累是高职院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培训、应用技术研发、推广和创新实践中,依托专业优势,对接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校企协同,依照一定的技术技能轨道和路径,所获得的实体性要素(关键实验实训设备、仪器和工具、大师工作室、技术平台等重要设施等)的增添以及技术技能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力的递进、积淀和传承。从此出发,可以从五个方面正确理解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

第一,校企协同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实践形式。校企协同是互补性的校企合作,要求校企双方在资源、知识、能力之间的互补性,即校企双方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有利于校企双方技术技能的传承、积累和创新发展,实现校企双方整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7]。通过育人协同、组织协同、知识协同和管理协同等路径和方法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协同是一个校企双方谈判协商、行动选择和利益分享的过程。因此,基于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能够建立技术技能积累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既能发挥企业敏锐的技术市场嗅觉感知能力,也能激发高职院校的组织自学习能力,强化技术技能积累基础能力,有助于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内生性积累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主要路径和形式。外生性积累如迁移和联合的途径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社会范围内积累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技术积累结构,有效增强自身积累水平,也是企业技术技能积累的主要路径和形式。但长期来看,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积累水平,还必须依靠自身不断学习,创新机制,内生驱动和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提升技术技能积累水平。

第三,反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提升社会服务力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目的。高职教育由就业导向向创新导向转移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高职院校有较强的技术技能积累能力支撑。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体现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服务行业企业发展能力、服务人才成长发展能力[8]。高职院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同时也是技术转移的“中转站”,应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技术实现和技术再造的桥梁,因此技术技能积累能力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动力源。

第四,个人技术技能积累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最基本的内在动力和最活跃的要素。个人层次技术技能积累是奠定组织层次技术技能积累的良好基础,为此,要建立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确保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优化组合与配置专业人才,形成良好的专业技术团队和梯队,尤其是加强专业领军人物的培养和引進,提高行业影响力,健全和完善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机制,使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技术技能积累平台。

第五,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基石和支撑平台。高职院校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和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需求选择技术技能积累载体和平台,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加快先进技术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从面向服务行业到提升和引领产业华丽转身,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技术成果扩散,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人才和应用技术转移服务。

二、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对“特征”的定义是:指某一物质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质,是区别于其他物质的基本征象和标志。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特征具有技术技能积累内涵的征象和标志特点,由于高职教育具有教育与产业的跨界性,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特征呈现企业技术技能部分特征,更突显了教育的非功利性和公益性。

(一)校企协同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创建的,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定位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为生产、经营、管理一线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因此,校企协同是高职教育办学目的和育人定位的内在逻辑要求,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必然价值取向。基于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能够建立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9]。技术技能积累的校企协同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实践专家一道选择前沿且成熟的企业工艺技术和方案,形成最新的项目案例库,更新专业课程内容,促进专业内涵建设,专业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沉淀和创新。同时,吸纳企业技术技能积累手段和方法,通过口述实录、文字记载、图像存档、音视频记录、动画处理和数学建模等理论提升手段,传承和提炼技术技能大师经验性、过程性、非结构化知识和技术能力。第二,建立校企协同应用技术创新联盟等技术技能积累平台,高职院校应该把科研的重点放在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和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上。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创新驱动的关键力量,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小企业的课题研讨、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转移工作,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上的优势,共同推进新技术应用和技术技能的积累,弥补单一模式的企业技术技能积累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10]。

(二)专业依赖性

高职院校的服务定位是地方化、行业化和区域化,具体来说,高职教育专业必须依托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构建特色专业群体系,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保证传统行业优化升级为核心,以促进支柱产业稳步推进为目标,以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为重点,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11]。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是一个长期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一个着力点和支撑点,正如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积淀和储备需要不断提升层次,必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积累过程中,呈现出专业依赖的特性,这种专业依赖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石,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若不依托特色专业群优势,脱离专业发展轨道,其反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提升社会服务力功能将严重压抑。其二,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必须对接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原有知识和技术中才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形成强化机制。因此,高职院校可依托建立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产教协作联盟和区域技术工程中心,形成与专业深度融合的技术平台、技术轨道、技术关联域来提升技术技能积累力。

(三)职业教育性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最重要目的是反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职教育的主要创新功能包括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产业技术的更新、创新技能与技艺的传承[12]。因此,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从根本上说也是技术积累的过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职业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技术技能积累过程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相互融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术创新协同中心,学生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体验完整的技术技能积累过程,达到人才培养活动与技术技能积累活动相辅相成、技术技能积累活动与人才培养活动的深度互动。第二,高水平的技术技能积累成果反哺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发挥校企生产性实训基地、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应用技术开发平台等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的人才培养功能,通过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更好地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过程渐进性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其中的逻辑哲理与质量互变规律一脉相承,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在质变之前,量变的过程是缓慢和渐进的。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过程的渐进性表现在时间的维度上,呈现出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質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反复不断的学习过程。其具体呈现两个方面的途径。一是“教中学”。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关联紧密,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要与新技术更新同步,这种内在逻辑倒逼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挖掘和提炼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一线调研、信息收集过滤、工程项目的提炼获得有关专业技术技能的积累。二是“研中学”。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是立足于区域和行业,结合中小企业需求,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工艺技术方案和产品,解决技术应用与服务过程中的理论与操作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与教学系部、技术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必须匹配协调、相互支持,才能形成高水平、系统化的技术技能积累。在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渐变过程中,通过校企协同深入,专业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团队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等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也在这一过程中渐变完成。

(五)技术创新性

技术创新与技术积累相互支持,关系密切,技术积累是技术创新的内在基础[13]。技术创新从本质而言,是一个利用旧技术产生新技术的过程。根据新增长理论可以得出结论:技术技能积累导致技术技能变革,技术技能积累构成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催化剂。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技术创新型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专业优势、社会服务力和品牌影响力形成是技术技能积累的结果,技术技能积累刺激高职院校创新驱动发展。第二,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是培养创新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前提条件,高职教育的人才质量观是与产业发展同步的,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不仅仅具有模仿能力,更重要的是创新和创业力。工作过程、技术研究和教学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升级、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创新能力的提升[14]。

(六)产业文化性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产业文化特征重点表现在纵向提升的高端育人。从教育教学内容看,知识是基础性的,具有文化生成性;技能是本位性的,蕴含文化应用性;方法是理论化的,具有“术”的工具性;文化是高端性的,指向育人的目的性。可见文化具有统摄性,文化育人既是根本,又是形而上的,知识、技能、方法的教育都是服务于文化的;文化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15]。高职院校要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产业文化四个维度强化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同时还要担负起产业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底蕴。高职院校占主流地位的产业价值观念是影响技术技能积累的深层次原因,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产业文化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领导层要确立高瞻远瞩、对接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的重视技术技能积累的战略思维,视技术技能积累能力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第二,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要确立技术技能积累是培育专业特色和优势品牌的创新思维,视技术技能积累能力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和专业品牌影响力的核心要素。第三,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确立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和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有机融合的渗透思维,把产业文化发展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业态模式创新、工业软实力提升有机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从而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型中培养具有工业文化素养的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结语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是我国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要素。目前,我国的科技政策正在从注重科技知识的创造转向知识的创造、扩散、转移和应用并重,技术创新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创新主体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与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相比,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等办学途径,具有更敏锐的技术市场嗅觉和更能服务于产业基层应用技术和技能创新活动的特点和优势。同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大量毕业生经过三到五年的实践锻炼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骨干基础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具有与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的天然禀赋,通过提供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创新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创新和技术技能积累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技术技能人才智力支撑。

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刻理解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与特征,结合产业特色和院校实情,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形式提升技术技能积累能力,高职院校在加快构建技术技能积累集聚中心过程中,需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服务当地区域经济原则。高职院校应紧贴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推进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夯实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基础,加强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人力资源开发、应用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第二是服务人才培养的原则。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和特征分析,高职院校承担着把科学成果转化为应用型技术的“中转站”作用,更应注重发挥技术技能积累的高位势能转化为动能去反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三是坚持政、行、校、企四方协同联动原则。突出政府在技术技能积累机制上的主导作用,加快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协同联动,探索建立服务行业或产业的产学研综合平台如“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的融合;牵头组建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以解决微小企业生产和工艺中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集团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产学研基地等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功能,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积累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參 考 文 献

[1]从云飞. 我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机制的构建[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89-92.

[2]Wang, Li .A Positiv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M]. ProQuest Dissertations Publishing, 2001. H000842.

[3][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2014-06-22.

[4]傅家骥,施培公. 技术积累与企业技术创新[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11):70-73.

[6]姜大源. 职业教育:技术与技能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4):1-5.

[7]王秦,李慧凤,嗷静海. 基于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实现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10-18.

[8][9]吴一鸣.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素解构与评价策略[J]. 职教论坛,2016(13):14-19.

[10][12]张永,曹方建,吕品. 产学研合作促进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J]. 中国科技产业,2016(5):76-77.

[11]王美林. 基于产业战略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14(3):16-18.

[13]邢立娜. 企业技术积累与核心能力形成[J]. 现代管理科学,2004(1):48-49.

[14]肖坤,夏伟,卢晓中. 论协同创新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 高教探索,2014(3):11-14,30.

[15]张健. 产业文化育人跨界育人的高端境界[N]. 中国教育报,2017-02-28.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 Skills Accumul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ou Zhemin, Wang Xiaoya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border education, the connotation of technical skills accumul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inly includes five aspects: School-enterprise synergy is important practice way of accumulating technical skills; accumulation of endogenous technology and skills is the main path of accumulation; innovative technical skills training and improvement of social services are the purpose of technical skills accumulation; personal skills accumulation is the basic inner motive and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of technical skills accumula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support of technical skills accumulation. Accumulation of technology and skil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six major characteristic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 depende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essive proces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cultur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chnical skills accumul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uthor Zhou Zhemin, professor of Hunan Electr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doctoral candida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1); Wang Xiaoyang, professor of Tsinghua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创新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