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017-06-13 13:11郭方强��
关键词:优化策略

郭方强��

摘 要:本文以“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节为例,试图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下,通过优化课堂供给方式,增强教师的“供给”对学生的“需求”适应性;优化课堂供给内容,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点学习的逻辑性和联系性;优化课堂供给环境,扩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借此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育供给侧改革;高中地理课堂;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57-1

“教育供给侧改革”,顧名思义指的就是教育领域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是以供给侧为改革突破口,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1]这种教育供给侧的改革不仅能更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求,更能使他们真正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及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教育素养。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是湘教版必修I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一节内容,其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节课以中国的洪涝灾害为例讲述洪水与雨涝的联系,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且通过对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案例分析,探究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及频发的原因。笔者在讲授的过程中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对新课进行重新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优化课堂供给方式,增强教师的“供给”对学生的“需求”适应性

教材在对自然灾害的编写上直接从概念入手,然后讲解自然灾害的特征及成因。如果只是照搬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话,必定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疲劳感,让学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机械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增强教师的“供给”对学生的“需求”的适应性。笔者在课堂供给方式上作了如下设计:

首先,生活案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课前让学生观看台风“莫兰蒂”过境时对福建泉州的影响(死亡9人、失踪8人),并问同学们“我们在讲大气环境的时候就提过台风,它是由那种天气系统引起的?台风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种,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还有那些自然灾害?假如我们碰到这些自然灾害的时候应该怎么进行应对和预防,从而保障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层层递进式的问题设置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问题探究的兴趣。

其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夏季风的进退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课本在对其讲述时主要用段落叙述的形式,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很难理解真正的意思。因此,笔者为增强对学生“需求”的适应性,在导学案设计环节以表、图形相结合的形式把夏季风进退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让学生结合导学案相关内容对课本知识点进行预习,增强他们的针对性和理解力。

然后讲授过程中再以flash动画的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演示和解释,进一步推出夏季风的强弱与北方旱涝灾害形成的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优化课堂供给环境,扩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地理课堂教学中优化软硬件的供给环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多元化、生动化,而且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问题探究意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这一知识点的设计上除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相关的活动材料外,还通过相对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探究:

探究内容: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害。这次特大洪水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结合材料探究:

①1998年夏季长江洪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②这次大洪水有人说既是“天灾”又是“人祸”,其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在分析第一个问题时,笔者先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在这些因素当中,我们应重点分析哪几种?在第二个问题中,笔者引导学生对“人祸”进行分析:材料或图形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帮助?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在知识点学习上的针对性和联系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答题思路。然后笔者再对学生原有讨论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提示:长江洪涝灾害的形成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水文、水系特征;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接下来,我让学生通过此种方法对教材P110~111“活动”中的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讨论结果显示:洪灾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三大部分,①短时间大量“来水”,②无足够空间“容水”,③无法及时“去水”。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后,通过讨论找出了具体原因:

①短时间大量“来水”的原因是: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汛期长,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上中游干支流同时大量汇水。②无足够空间“容水”的原因是:长江流域中下游无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③无法及时“去水”的原因是:长江中游荆江段河道弯曲造成水流不畅;黄河夺淮后淤塞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造成两流域容易发生洪灾。

三、结束语

“教育供给侧”的概念是从经济学中衍生而来的,相对于教育领域而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前提条件应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侧”相对应。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来审视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从提高供给的质量出发,矫正教学资源的配置,改变单一的供给模式,扩大课堂教学的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供给”与学生“需求”的适应性,建立符合与学生核心素养相适配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奕.教育改革,“供给侧”是关键[N].人民日报,2016(01).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