绡微
对于谢冰莹来说,符号是她一生中的匆匆过客,催开她一树的相思红豆,却未等来花好月圆。他们相识相知,最终劳燕分飞。她常想起那一年他在雪中作画,画了楼台亭阁,画了垂柳依依,画了佳人楼头望,尘世里最美好的故事被画了开头,却没来得及开始。那时候她就该明白,有些事情再美好的开端,也改变不了悲剧的收场。
他们的故事开始于烽火连天的乱世,结缘于长途跋涉的征战,定情于鱼雁往返的书笺。
1926年,北伐军在湖南设中央军校,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借着二哥谢焕文的支持考入中央軍校女生部。她在军校里遇见符号——长她一期的师兄,那时她的名字还是叫做“谢鸣冈”。和暖的阳光下,年轻干净的少年听她报完名字,微微皱了一下眉,笔尖流畅划过白纸,说:“这名字俗了些,同你一点也不配,你看这个怎样?”白纸上铁画银钩,极为潇洒的字体写着:谢冰莹。
次年北伐军夏斗寅部叛变,谢冰莹和符号所在的军校并入中央独立师,西上讨伐叛军。行军途中,虽然劳累困乏,符号却总对她照顾有加——她常常走在队伍后头,看着符号背着两个大背包的身影,一晃一晃,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谢冰莹有一支流光溢彩的笔,她在行军途中写就《从军日记》,女孩家的心事从来婉转,不可说的心事都在字里行间。世人传唱这本书,剖析她的笔下悲欢,但那些解读的文字,都忽视了那一点点憧憬。
北伐失败后,谢冰莹回到家乡,随即被母亲软禁在家,逼她与幼时定亲的萧明完婚。她咬定牙关不肯松口。在萧家的催促和母亲的施压下,她无助而绝望,谁曾想,符号的一封信竟然闯过母亲的层层拦截,递到她的面前。
明慧如符号,大约已从她的音信全无里猜到什么,特意落款为“鸣妹”。他文笔这样好,以至于母亲看了他们来往的书信后,不仅不禁止女儿的对外联系,还极为赞赏:“这个鸣妹仔何等博学与聪明,与我的鸣冈真称得上是一对才女啊!”她在一旁暗暗笑,母亲哪里知道,书信那头,是梁山伯巧作改扮,要来搭救她这个祝英台出苦海。
借着这些鱼雁传递相思和勇气,谢冰莹瞒过了母亲,假意答应嫁入萧家,和萧明一场长谈后,终于解除了这场婚约。
从萧家离开,谢冰莹远赴武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寻到符号。命运还未显出冰冷的獠牙,她记得温馨美好的初识、携手相随的陪伴、志同道合的默契。后来她才明白,时局的翻云覆雨,将拨动最致命的一根弦。
符号提及他们的婚礼,说既不要她穿中式的礼服,太红太艳又臃肿又繁复,也不要西式的礼服,冰冰冷冷没有温度。她抱着素描本,一面勾勒轮廓一面细细讲解:“那么就做这样一件旗袍可好,月白底色,绣一整株红梅,简单而华贵。”他夸赞她的灵秀,握着她的手增添细节,一笔一笔,便画到了他们的婚礼。
她不是娇柔的女子,亦有难得的才华;他青年才俊,自有担当与抱负。情投意合,举案齐眉,婚事虽然简陋,事情却顺遂一如想象。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对符号的平凡家世不满,发来—封信与她断绝关系。谢冰莹一贯是倔强的性子,也知道母亲不过是一时气话,她将信随手一收,依旧怀着满心的甜蜜穿上了嫁衣。
婚后,他们的行程从武昌到北平再到上海。生活虽不安定,可平常的日子里有那么多的美好,云清天蓝,花红柳绿,他为她深情地读一首诗,她为他缱绻地描一幅画,不快被刻意丢在一边渐渐淡忘。
1929年春,符号从同学那里求来一纸聘书,成了天津北方书店的职员,他们也在此时有了女儿符冰,谢冰莹想起行军的岁月,给女儿起了“小号兵”的昵称——辗转多年,如今守着温馨小屋,月下对酒、花前落笔,如花朵的小女儿娇俏美丽——可他们不会知道,乱局中难得的美好,只是为了反衬生活的悲凉。
1929年,白色恐怖层层罩下。符号赴书店上任的第一天,便被以特务嫌疑羁押。他这次离开,再未能回到他们位于天津的家。书店被查封后,友人多方奔走营救,终于保住了符号的性命,却换来了5年监禁。
她抱着女儿去见他,她说:“我一定会等你,你要好好的。”她说了大大小小要他注意的事项。而符号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定定地看着她的眉眼,也不流泪,却带着苍凉无望的神情。她想,也许那时,符号已有所察觉。
谢冰莹抱着小号兵回到符家,她真的准备等他,可符家的家境实在太艰难,她携女归在门下,叔伯的脸色越发难看。谢冰莹决定带着女儿返回故乡,她想,只要5年,5年后她便回来,还是他们的举案齐眉。婆婆不置可否,只是悃悃惶惶地说:“你若是回去,你母亲万万不会同意你嫁给我符号的。”她怕这个儿媳带着孙女一去不回。
在车站,婆婆发疯一样冲过来抢走了女儿。车站上人群渐渐聚拢,她听到有人在指点议论,伸出去要抱回女儿的手僵硬无力。婆婆仍在高声叫骂,年少的桀骜爆发,半年来所有的委屈涌上心头,她转身上了火车,这一走,便再未回来。
此后的日子说来更像是梦,尘梦千秋其实都如此。战乱之中音讯断绝,她已经再嫁,追问也好情思也罢,都没有了可依仗的由头。何况她与他之间还远隔了一湾海峡。她于窗口回望,海浪滔天鱼雁飞渡,已无信可传。
这一天是重阳,借着尚称得上和煦的阳光,她将堆叠的旧物搬出晾晒。她如今搬这木箱已有些吃力,微微长喘着气,手指轻柔按着手绢,一点点擦去薄薄一层灰尘,枣木箱独特的细腻纹理便清晰地出现在掌心,古铜色钥匙妥帖地送入锁孔,手腕缓缓用力,齿轮相和转动时“咔”的一声响,箱盖翻开,像回到从前。
其实木箱里唯有一件衣服,上好的月白缎子,深蓝细绸镶边,收腰提颈七分袖长,整株的红梅自衣尾蔓延,袅袅错划过腰际,于肩头盛放。
这么多年,人们对她的称呼从“谢姑娘”叫到“谢老太”,她却一直在心里叫自己“谢冰莹”。“谢冰莹”。记忆深处,有某个声音叫过这个名字,温润爽朗,声音干净,带着独特的声调。每当拿起这件衣服,所有曾经历过的沧桑都荡然无存,她像是又变成那个17岁的姑娘,变成了携着符号的手,站在礼堂的新娘。
后来她知道,符号找过她、等过她,最终也娶了另一个她。消息远隔万水千山,传来只剩寥寥数语,却保留着一个细节——那场婚礼,在重阳前夕,旗袍极美。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责编 悬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