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血橙》中女性形象

2017-06-13 07:56刘畅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刘畅

摘 要:约翰·霍克斯是著名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主题,常常能够引起读者深刻的反思。其小说形散而神不散,能让读者在梦幻般的世界中找到故事的发展线索。其代表作《血橙》中有两个性格价值观念完全不同的女主人公,而本文将用女性主义的理论来研究分析这两个女性形象,分析她们的性格导致她们悲剧人生的必然性。

关键词:女性主义 血橙 女性形象

在中国历来的文学作品里,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抨击封建制度和追求自由,西方也是如此,在西方文学中,我们能看到人类的权利与自由这一主题仿佛永远也不会衰败。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义也是人权与自由中的一部分,也是大多数文学作品讲述的内容,它对西方文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所谓女性解放运动是为了维护妇女的权利,提高妇女社会地位而采取的合法、合理的手段来抗争的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女性解放运动起源于西方,自从西方多数国家普遍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之后, “女性解放”这一词语就载入了人类历史。它不断以包括戏剧、小说、政治运动、演讲在内的各种形式对女性解放这一观念进行思想上的宣传,从而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保护女性权利。本文要研究的《血橙》更是大胆地从性的角度对女性主义和女权解放进行了描述和宣扬,也推动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一、《血橙》主要内容

《血橙》发表于1971年,是美国作家约翰·霍克斯的代表作之一。南欧盛产血橙,因为其果肉的颜色像血一般鲜红,所以被称为血橙。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盛产血橙的南欧———伊利里亚,一个靠近海边,地址偏僻的小城镇,这里气候宜人,温暖如春,珍藏着数不清的史前历史文明遗迹。就是在这样一个美好如伊甸园一样的地方,两对年轻夫妻就这样展开了故事。西里尔和菲奥娜是一对年轻夫妻,他们对爱情和婚姻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理解,丈夫高大帥气,温和体贴,脾气格外好,总是自封 “爱神的歌者”,妻子菲奥娜个性十足,热情如火,奔放十足,气质和牧神有些相似。他们从文明社会而来,与当地的身材矮小、猥琐粗陋的人沟通困难。此外他们二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观点也有些离经叛道,很难被饱受道德礼教约束的世人所理解。他们两个都认为爱情是情感的交流与依恋,而性是人类原始的欲望,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相爱的人不需要受到道德的约束,自然不必对彼此忠贞。他们经常与别的夫妻或是恋人交换性伴侣,这在其他人眼里是一件不可思议,甚至是一件肮脏至极的事情,但是他们不同,在他们看来,生命是极为可贵的,而人的一生短暂,应该竭力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些, 因此也无需压抑自己的感情。感情是两个人的事,只要双方你情我愿,就无需受到道德的约束,而他们夫妻二人更是互相支持与鼓励,不断在周围寻找新的年轻夫妻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镇上的人们很难理解他们这种过于超前的思想和理念,纷纷议论并且远离他们,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为何而来,也许他们是来度假冒险的,这个小镇虽然荒蛮偏僻,却充满了神秘感,对这对酷爱探险的夫妻来说充满了吸引力,也许他们是来躲避世人怪异的目光和议论与指责的,毕竟他们的言行很难被世人所理解。另一对夫妻,休和凯瑟琳,他们也是来自于文明世界的一对夫妻,与西里尔和菲奥娜不同,他们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饱受道德与社会礼教的约束。一直以来,他们的生活都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之前的日子,没有改变,也没有任何新鲜的元素,一切都是围绕着家庭,这生活沉闷又压抑。他们二人内心深处早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渴望变化,却又无能为力。偶然一次,他们意外地来到了这个偏僻的海边小镇,他们一个端庄优雅,温婉大方,一个英俊潇洒,浑身都是艺术气息,这二人在一群低俗粗劣的小镇居民的衬托下愈发显得与众不同,也因此吸引了西里尔和菲奥娜的目光。很自然地,西里尔和菲奥娜决定引诱这对年轻夫妇加入自己的性爱之旅,他们也对这样的关系,这样的改变,充满了好奇心。然而,这么多年来他们所经受的传统道德的教育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没办法做出改变,因此,他们一方面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道德的束缚,陷入了苦苦的自责之中,无法自拔,只能任由自己在这循环反复的痛苦中苦苦挣扎,痛并快乐着。长时间以来,他们饱受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精神折磨,对伴侣的忠贞,对孩子的责任,这一切一点一点地压迫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最后让他们紧绷的神经彻底崩溃了,最后故事的结局也如鲜血般凄惨。

二、菲奥娜的女性形象

菲奥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子,甚至她的所作所为为文明都市的人所不耻。她和她的丈夫西里尔奉行性爱自由的信念,为此他们多次和其他的夫妻或是情侣玩换妻游戏,他们相信只要双方都是自愿的,就不需要承担道德的谴责。在当时那个时代,人们对女性是有着很严重的歧视和束缚。在公众的视野里,女人,妻子应该是天使一样的存在,她们应该相夫教子,温顺可爱,绝对忠诚于丈夫的存在。然而,菲奥娜却是这个时代里,独特的一支鲜花。她性感、大胆、热情,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感情,忠于自己的内心,甚至在寻常人的眼中,她是风骚的,但你仍不得不承认她是独一无二的。她为了追求自己性爱自由的信念,为了摆脱世俗对她作为女性的束缚,不惜和丈夫一起远离都市,在世外小岛伊利里亚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她第一次看到摄影师休时,她就直接夸赞休帅气的外貌,她不压抑亦不隐藏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看法,而是坦言自己对休的着迷,幸运的是她的丈夫对她始终是尊重并支持的。菲奥娜是性感火辣,勇敢独特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展开了对休的不断勇敢的追求,即使休受制于清教徒的道德束缚,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她,她也从未隐藏自己对这个独臂摄影师的喜爱。菲奥娜也是善良的,她并不像大多数房间里的女人那样将所有身心都投入于丈夫,从而接受不了别的女人,带有着善妒的形象。菲奥娜深爱自己的丈夫,同时也迷恋着休,然而她对这两个男人共同的女人凯瑟琳也十分的友好,对凯瑟琳的孩子也视如己出。当凯瑟琳受到了休的羞辱后,她主动劝说自己的丈夫去陪伴她。当休自杀而凯瑟琳疯了之后,她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强烈的自责与罪孽感让她无法再继续安然地生活在这里,她扛起了自己的责任,带着凯瑟琳的三个孩子离开了。

三、凯瑟琳的女性形象

凯瑟琳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她相夫教子,温顺端庄。在遇到西里尔和菲奥娜这对异样的夫妻之前,她和丈夫休一直过着正常平淡的生活。而她内心里是对这样波澜不惊的生活是厌倦的,她想要改变,却又迫于道德标准的束缚。这一切在她遇到西里尔和菲奥娜这对夫妇之后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西里尔对凯瑟琳这样端庄的女子很是着迷,对她展开了追求。起初凯瑟琳是羞涩,是拒绝的,她无法摆脱自己身为妻子,身为母亲的道德束缚。不过在西里尔对她说菲奥娜也很喜欢休,他们也会在一起后,凯瑟琳放下了自己对于丈夫休不忠的负罪感,选择了忠于自己的内心,和西里尔在一起了,并和西里尔说“我第一次见到你时,就想要得到你,没想到真的实现了。”由此可见,凯瑟琳一方面受到社会,道德对女性的约束,一方面又想冲破束缚,遵循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的自由。如果说菲奥娜是那个时代里女性主义特色最明显的一位女性,那么凯瑟琳则代表了那个时代挣扎于道德与内心欲望的矛盾之中的绝大多数女性,只是凯瑟琳遇见了西里尔,选择了遵循本心。一日,凯瑟琳夫妇和西里尔夫妇一起躺在沙滩上享受阳光的照耀,当凯瑟琳看见西里尔解开了菲奥娜的内衣时,她面露尴尬。凯瑟琳身穿着保守的内衣,她想像菲奥娜一样释放自己,可却又受到多年接受的价值观的束缚,这种道德观念告诉她,作为女性她应该是保守传统的,她不能穿着暴露,她必须保留贞洁,绝对忠诚于她的丈夫,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遵循于内心深处对摆脱这些道德对女性束缚的欲望,她脱去了她的内衣,像菲奥娜一样,躺在阳光下。这件事让读者很清楚地看到了凯瑟琳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当休为了羞辱她作为妻子的不忠而给她戴上了贞洁带时,她的自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她本可以选择脱去贞洁带,她却没有,因为她依然难以摆脱道德的约束和对休的负罪感,她选择忍受痛苦带着它,表面上这是休对于她身为人妻不忠的惩罚,可实际上这是她通过自虐而减轻负罪感的一种方式。她的内心矛盾而痛苦,饱受折磨,所有人都以为她要放弃自己内心的渴望,回归生活了,然而当西里尔劝说她后,她仍然没摆脱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再一次选择了内心的欲望。凯瑟琳是那个时代受到道德束缚的绝大多数女性的代表,她是矛盾的,她被传统的女性形象所约束,却难以抵住内心对自由的追求,她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想要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在休自杀后,凯瑟琳由于经受不了内心的煎熬走向了瘋癫。

四、结语

一直以来,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都在用道德和礼教来约束女性,他们设定了条条框框,规定了一个好的女性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强迫每一个女性必须相夫教子,温婉贤良,也正因如此,无数个像凯瑟琳这样的女人被迫压抑了自己的天性。本文研究的是约翰·霍克斯代表作《血橙》中菲奥娜和凯瑟琳两个女性的形象。她们一个性感泼辣,不在意世人的眼光,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一个端庄温婉,被道德所约束,却又一次次努力摆脱这种束缚,追求内心的欲望,最终却被自己的内心的矛盾所逼,走向疯癫。作者通过对这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的分析,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女性的伟大而不易。

参考文献

[1] 约翰·霍克斯,著.血橙[M].姜薇,孙全志,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 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3] 王恩铭.20世纪美国妇女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 张岩冰.女性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