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晋商兴衰的影响

2017-06-13 04:43翟婧
牡丹 2017年9期
关键词:票号晋商儒家思想

翟婧

晋商,最早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简称,是我国重要的商帮之一,因为其资金雄厚,运营品种繁多,流动区域宽广,活动时间久长而在很长时间内居于各商帮之首。纵观晋商数百年来的发展,它的兴盛与衰落与它的地理、政治、文化、心理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晋商的兴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始终是儒家思想。正是儒家思想促使晋商形成了以义生利的价值观念、以和为贵的经营理念、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这些积极影响奠定了晋商的辉煌根基。同时,也正是由于儒家思想对晋商运营带来的重情而轻利、重传统而轻改造、重政治而轻经济效益等的消极影响,最终为晋商败落埋下了伏笔。

晋商最早是指在明清时期从事手工业、商业和金融的山西商人的总称。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晋商在中国商界的活动跨越了五个世纪,创造了在海外开展对外贸活动的辉煌,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骄傲地说:“鄙人在海内外十余年……独至有此历史、有基础又能继续发达的山西商业,鄙人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前。” 明清时期,晋商在中国商界取得辉煌成绩的原因,归根到底,起到重要影响的是传统的中国儒家思想。

自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儒家思想和晋商的钻研取得了丰厚的成绩,有代表的如吕金记的《论儒家思想在企业文化构建中的现代价值》,崔秀芬、付金凤的《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张正明先生的《晋商兴衰史》等都在儒家思想和晋商方面进行了丰硕、详实的研讨。

虽然学术界对儒家思想和晋商研究比较多,但是直接论述儒家思想对晋商影响的成果较少。因此,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以晋商为鉴,剖析儒家思想对晋商的影响,全面分析儒家思想对晋商兴衰的影响,以期对这一问题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

一、儒家思想与晋商概述

(一)儒家思想概述及其历史影响

1.儒家思想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学术界都认为,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春秋末期,孔子主张“仁”,创立了儒家学派。到了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发展、完善,使其更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战国末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到了汉代,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用了其主张,使儒家文化取得了正统位置。再后来,儒家思想继续吸收其他学派的精华,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引领了中国文化长达几千年。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儒学随着封建社会的破产逐渐没落。

儒家思想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统领着学术界,其核心思想是“仁”,认为人必需“仁义礼智”四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精神、道德等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2.儒家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

儒学中有非常丰厚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方面都有关联。

就生产方面,儒家提出要仁者爱人,恪守礼。

在事关分配问题方面,儒家思想家主张重义而轻利,儒家经济伦理的基本内容是义利观。孟子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在交换上,儒家的观点是,人与人的来往是经济交往的实质,而并非物与物的交换。儒家提出诚信价值观,强调重公共福利、抑制自身利益,重他人的利益、抑利己主义,重名分、抑僭越,重礼让、抑侵占。孟子又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而对“信”,“子贡问政,子曰:‘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以见得信的重要性。

关于消费,儒家有禁欲说,提倡从俭。孟子曾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这都意味着节俭戒奢。荀子则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儒家强调知足,他们对社会稳定的主张是应该让统治者和劳动者满足节俭、禁欲,但这并不是俭到粗陋失礼,低于自身所处的阶层,失掉身份的俭。

3.儒家思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儒家思想的经济基础。纵观整个社会来看,这是一种基于宗法的“家国式”的社会。儒家“重义轻利”“利济苍生”的义利观确保经济持续发展。中国的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等方面的道德规范在其“义利观”上得以体现,促使人们能恪守义利并重、诚信仁义的商业道德。自强不息、修身自律的精神是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激励着经营者发展。儒家强调的“克勤克俭”等优秀传统,都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总而言之,儒家经济思想在推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面起了无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但是,儒家思想具有两面性,在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二)晋商的内涵

山西的简称为“晋”,是因为它曾长期作为古代晋国的领地,凡从事手工、贸易、商品和金融等的山西商人均可称之为晋商。从明初到清末的长时间内,晋商一直都是国内最大的商帮,也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力量。

汉代以后,又经过隋唐和宋元等朝代的发展,三晋大地到处都有富可敌国的商业大贾,他们是明清期间晋商的先驱,对早期晋商文明的兴盛起了促进作用,唐朝建立后,曾最定太原为“北都”,使太原成为当时繁華的商业城市。后来,到了宋代,山西商人成为中国商业的支柱。直到明代中叶,一大批山西商人成为集团,被人们称为晋商。明清时期,晋商的商业文明出现了高峰,出现了王登库、范永斗等八大皇商和大盛魁通事行、复恒当典当行等商号以及著名的日昇昌、蔚泰厚等十大票号,是当时国内最强大的商帮之一,在国际贸易中也雄踞一方。

二、儒家思想对晋商兴盛的积极影响

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作用于晋商,是他们赖以存在的基础。晋商以“仁、义、礼、智、信”为根基,构成了自身的一套商业价值理念。

(一)晋商恪守以义制利的义利观

在经商上,提起义就自然而然想到利。义和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儒家倡导“义”作为基本道德标准。在涉及到义利的问题上,孔子曾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足以见得,孔子提倡先义后利、重视义轻利,强调应该先有义再得到利。孔子以后,孟子也认为追求好的生活是人们的正常欲望,认为富乃“人之所欲”,但是他认为相比之下“仁义”更为重要。荀子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 ,认为义利的欲望是人的本性;他认为人有好义和好利两种,所谓“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欲利不克其好义也” 。不要以利克义,然而可追求义利合一。

晋商一直都坚持义利为本。儒家的义利观渗透于晋商的日常商业中,“平则人易亲,信则公道著,到处树根茎,无往而不利” ,祁县乔致庸认为做生意有三项重要:一是守信,二是尚义,三才是取利。 正是因为秉持这一理念,乔家基业才越来越大。

晋商时时都坚持做“善贾”“良贾”,践行诚信的商业道德,辈辈相传。正因为如此,晋商的品质与气质才如此杰出,使得“轻财尚义,业商而无市井”的形象深入人心。梁启超曾褒扬:“晋商笃守信用。”很少听到晋商有欺骗的事,晋商始终秉持仁义的经商之道,才使得他们在商业方面取得如此巨大成就。

(二)晋商奉行和衷为贵的经营理念

“以和为贵”是儒家向来奉行的思想,儒家秉持“和”的价值观。《论语》中载:“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将“人和”作为事物成败的要害。荀子同样有“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之说。中华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明清晋商,在经商过程中重视发扬儒家的“和”的思想。“和衷为贵”即追求和谐,又讲究团结,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商帮内部团结

晋商在平日的商业往来中注重发扬团体的力量,他们是团结于乡里间的友情,用精神上信奉关圣和会馆的维系方式,以及通過商会立法的方式加强了解,通过讲相与、讲帮靠、讲义气,平衡商号间的关系。例如,榆次常家庄园王盛林掌柜在东家遇到资金困难时,向其“相与”了三四千两白银,天亨玉在毫无本钱的情况下完全依靠“相与”借款维持,渡过了关门的危机。

2.商号内部和谐

晋商中大多数企业都有明确的号规用来规范东家和掌柜、掌柜和职工、分号和分号、职工上下级、总号和分号、本号和他号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德通票号号规规定:“各处人位,皆取和衷为贵,在上位者固宜宽容保护,谨慎不偏袒;在下位者亦当谅解自重,不得放肆。倘有不公不法之徒,不可朦胧含糊,外请者就便开销;由祁请用者,即早着令下班回祁出号。珍之重之。” 晋商通过制订一整套规章制度来约束商票的内部人员,从而使得内部关系协调稳定。

3.对待顾客谦和礼让

晋商对待客户始终谦虚谨慎,晋商实际上早就把顾客认为是上帝。晋商在《贸易须知辑要》中就指出:“但做生意的人,事无有大小,只要有钱问买卖物,他即是个花子也可交接,所以生意无大小,上至王侯,下至乞丐,都要圆滑、谦恭、和平应酬为本。” 只有始终保持“和”,消费者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可企业改革,这才能使交易关系融洽起来。晋商待人平和,为人忠厚,从而使赢利和交友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三)晋商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否亦为之。” 出于对利益的追求,晋商身上表现出罕见的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使晋商得以长久叱咤于商场。

儒家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晋商有许多自强不息成功的例子。其中最大的典型就是山西太谷的商人王相卿,也是大盛魁商号的其中一个创始人,年幼时他为生活所迫经历了很多苦楚,后来他随军做了贸易,勤劳艰辛,后来在西部创办了“吉盛堂”商号,其后改名为 “大盛魁”。王相卿在经历艰辛之后终于成功创业。大盛魁的财神像前供奉一根弯曲的扁担,一块做过秤砣的石头和两个破货筐,还有一碗小米粥的意义在于警醒大盛魁的后人,尊奉祖宗在创业经历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财富。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到雍正时 “大盛魁”商号已经是一家颇有声望的商号了。

晋商在创业过程中,勇于冒险,勇于扩新。山西地处黄土高坡,自然条件比较差。因此,他们所需要的物资要在长期的长途运输后才能获得,“时有骑匪出没,杀人越货,呼救无求,失财殒命为常事。每一失事,损失动辄数万,商人屈死沙野,人们尚不知其死所。茫茫戈壁和漫漫流沙中的旅途,其险如履薄冰”。正是因为勇于进取的创业精神才使得晋商称雄于商界。随着晋商的发展,他们的势力还扩展到海外各地。

三、儒家思想在晋商衰败过程中的消极影响

经过五百多年辉煌的山西商人,到20世纪初时开始走下坡路,山西商业资本已经不再显赫,一部分通过转型,得以艰难发展,大多数在转型中失了先机,转型失败。儒家思想根植于晋商,给晋商带来兴盛的同时也为其走向衰落埋下了种子。

(一)“和”字当头、墨守成规,缺少竞争和创新意识

谦让是儒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基本态度,但是一些晋商对儒家“和”的概念理解发生偏移,一味退缩、忍让于市场竞争中,进取和竞争意识不足。晋商在创业成功之后,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良机。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渗透到中国,全国范围内先后成立了许多银行,汇兑、存款也并不是只有一两家独专。它们都以开展汇兑为主要业务之一,这便给独占汇兑业务的山西票号带来了冲击。

晋商在上述形势面前,瞻前顾后,没有及时向现代银行改组。蔚丰厚票号掌柜李宏龄曾多次提倡,函劝祁县、太谷、平遥各帮票号顺应形势,效法近代银行组织、管理方法,集股500万两白银实行票号大合作,成立股份银行,以求发展。因为“晋商各号,情势涣散,向来各做各生意,断不能联为一气” 的原因,这项富有远见的建议被守旧势力激烈反对,李宏龄也遭打击成为异类。最终,山西票号奄奄一息。

(二)封建忠君思想使晋商经营风险增加

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士农工商的等级思想观念明显。受其影响,晋商总是十分依赖于封建政府,晋商依赖于清政府给予的特权,和清廷建立了一种一荣俱荣、一损则损的关系。当社会比较安定、政府财政充足时,晋商的发展也相对平稳,而一旦政府面临困境,他们便深受其害。后期山西票号主要业务大多是服务于封建政府,为封建官员垫付了大量资本。据统计,粤海关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就先后由新泰厚、协成乾、志诚信等票号借垫清廷指派“西征”和洋务军费款项142万两。 票号与政府之间债务关系不断发展,使得晋商的企业运营风险增大,最终败落。

(三)“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制约晋商发展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是晋商生存发展中具有的浓重观念。在明代的时候,晋商赚得的资本用于置地就已经很常见。后来到了清代,晋商置办土地和购房建房者就更加屡见不鲜,平遥就是最好的例证。在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下,晋商把利润放在土地上,大量商业资本又流回土地,无法完成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这不仅大大限制了商业活动的发展前景,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传统封建社会,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和发展,对晋商自身的转型也极为不利。

受这一风气的影响,清末民初许多晋商越来越从最初的轨道偏离,其挥霍奢侈程度是令人惊诧的。东家纸醉金迷,疏治理,伙计自然就涣散。又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影响,晋商不能适应资本的发展要求,最终走向了衰落。

就像介休的“侯百万”那样,在最盛时期家产有七、八百万两白银之多。光绪三十四年(1908),掌管家政的侯从杰逝世,仅办丧事就花掉白银一万余两,丧期长达六个月,宴席数百桌。由于种种耗费,辛亥革命以后,蔚字商号的财力已大不如前,但侯家子弟仍然挥霍浪费,以致于后来票号在全国产生风险时,不得不关门。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清末晋商最终走向了下坡路,退出了历史舞台。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票号晋商儒家思想
晋商票号的防伪密码
山西票号的固执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山西票号的固执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儒家思想与书法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