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雪
陕西凤翔千层底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古老技艺,留存着浓郁的田野气息和深厚的文化根源,是中国民间独创的手工艺品。由于高科技的发展让可替代的材料越来越多,手工制作的布鞋逐渐淡化,陕西凤翔传统手工千层底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本文通过对陕西凤翔的农村考察,对陕西凤翔千层底的传统制作工艺进行总结分析。
陕西凤翔千层底以前是凤翔当地妇女劳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地农村妇女必须掌握的手艺。随着现代制鞋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材料和工艺品层出不穷,传统手工业文明正逐渐被现代工业化文明所取代,当传统的手工技艺遭遇到机械精确制造的冲击后,凤翔千层底技艺也进入了难以为继的生存现状,低廉的价格和耗时费力的制作工艺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达到相对的平衡。凤翔传统手工千层底技艺所依存的土壤正在逐渐消失,曾经保留的民族古老生活形态和积淀多年的文化内蕴也面临着传承危机。
陕西凤翔千层底使用的材料绿色环保,制作工艺与流程上也是原生态、纯手工制作,对于废旧布料的回收利用率也很可观。取之自然,用于生活,再回归自然,整个过程基本不会产生有害环境的物质,符合整个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和返璞归真观念的日益盛行,手工千层底的价值也不断提升。
基于对陕西凤翔千层底材料、工艺流程的挖掘与研究,本文将从陕西凤翔千层底的分类和传统工艺制作流程进行分析。
一、陕西凤翔千层底的分类
陕西凤翔千层底的造型丰富,根据其穿着场合和人群的不同,千层底鞋面的造型和鞋底的针法纹样也都各不相同。
陕西凤翔千层底根据场合和人群划分,大概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幼儿穿的千层底,其中幼儿穿的千层底又可分为刚出生时穿的和百天时穿的以及1~4岁时穿的千层底。百天前穿的千层底的鞋面造型大都是手工刺绣的老虎头、兔子或小猪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动物图案,百天前的鞋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层底,而是很薄的一层布鞋底。由于婴幼儿比较娇嫩,也无需走路,所以不适合穿过硬的鞋底。孩子百天时的鞋多是虎头图案,鞋面主要颜色为黄色,鞋边用红色或蓝色布包裹。在凤翔当地,虎头是阳性的象征,是人们用来避免灾难的守护神,所以做虎头蕴含着事事如意、四平八稳的寓意。另外,1~4岁儿童的千层底鞋底则比较厚实,是真正层层叠加的千层底,在造型上也是以动物图案为主。幼儿千层底的鞋底针法所形成的纹样多是叶子或花朵造型,寓意着孩童像幼苗一样茁壮成长、像花儿一般绽放。
二是日常务农所穿的千层底,这类千层底造型较为简单,由于平日需要去田野里做农活,所以鞋面多以黑色为主,更为耐脏。女人的千层底也有墨绿色或红色,日常务农所穿的千层底鞋底针法的纹样也较为单一,普遍为打籽结或石榴籽结所形成的几何图案,增加鞋底的耐磨度和防滑度。
三是男女结婚时穿的千层底,结婚时所穿的千层底都是成双成对的,新郎的千层底颜色是黑色,鞋面多是灯芯绒的面料,新娘的千层底颜色主要是红色,鞋面上有手工的绣花。婚鞋的鞋面上通常会有鸳鸯,鞋底纹样比较丰富,有水波纹、喜字纹、龙纹、孔雀纹等,这些婚鞋都是由新娘的母亲亲手缝制,每种纹样都是母亲对子女衷心的祝愿。
最后一类千层底则是老人过寿的时候所穿的千层底,这类千层底鞋面的造型比较简单,颜色上也是黑色或红色,但鞋底的纹样比较丰富,有寿桃图案、金鱼图案、向日葵图案等,这些纹样图案蕴含着益寿延年、年年有余、欣欣向荣的寓意。
二、陕西凤翔千层底传统工艺制作流程
陕西凤翔传统千层底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因为是纯手工制作,不同于工业制造,每一道工序都有明确、严格、一丝不苟的要求。其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5~7天才能完成一双成品鞋,更需要手工艺人的耐心和細心去完成制作。通过研究与整理,笔者发现陕西凤翔传统千层底的工艺流程可分为九道工序。
(一)剪制鞋样
如同服装的打版图一样,凤翔传统千层底的鞋样也需要先把三维的立体造型转化成二维的平面图。凤翔传统千层底的鞋底和鞋面的样版图并没有现在鞋子如此科学的测量和精算,而是根据自己的估算和先人流传的经验所设定。根据千层底的款式制作出相对应的版型,通常是依照脚型拓印到纸上,再根据经验剪出最终的鞋样图。
(二)制作千层底
千层底的制作俗称“打袼褙”。首先将木板清洗干净,将食用的面粉烧熟变成糨糊后,均匀地在木板上刷上薄薄的一层。其次将清洗后的棉布平铺于木板上,注意边缝的衔接要平整不能有褶皱,将棉布与木板压紧排出气泡后,开始刷第二层糨糊粘贴棉布,如此反复粘贴至五六层即可。制作完成后将木板先稍稍阴干,继而放置在阳光下一两天晒干即可。
(三)切底
把袼褙按照鞋底样板剪成一片片的鞋底,通常五六层棉布制作的袼褙为一组,凤翔千层底的鞋底至少需要四组袼褙制成。注意底边与所需鞋底的大小要留有一指宽的距离,以便后续包边。
(四)鞋底包边
切底后的袼褙四周都是毛边,为了使千层底更为美观,一般会用棉布条包缝鞋边。其做法是将四组袼褙叠合在一起,将裁好的棉布条用糨糊粘贴,沿着叠合的袼褙四周包裹在一起,注意棉布条的宽度要大于四组袼褙的厚度以便包裹,包裹鞋边时要平整无褶皱。
(五)圈底
圈底是纳鞋底前的一道工序,用麻绳或棉线(6根细线搓成一股绳)把黏合后的鞋底沿四边缝合,初步固定各层材料。这道工序决定着鞋的样式强度,因而是九道工序中的重要一环。
(六)纳鞋底
纳鞋底是陕西凤翔传统千层底的精髓,也是整个工艺流程中最难、最复杂的一步。由于鞋底是由多组袼褙组成,其硬度大,鞋底也较厚,很难用针穿过去,必须用锥子先锥穿鞋底,然后再用针线缝制。缝制时麻绳粗、针孔细,得用手勒紧,针码还要分布均匀,要求每平方寸鞋底纳 81 针以上。凤翔传统千层底的鞋底针法多种多样,较为普遍的针法有打籽结和石榴籽结等,其针法所形成的图案也丰富多彩、寓意吉祥,蕴含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承载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
(七)鞋面制作
为了使鞋面结实硬挺,鞋面一般也要裁剪 4~5 层,根据所选面料的厚度可适当增减。最外层面料为鞋面,选择的是灯芯绒、丝绸等布料;最内层面料为鞋里,一般选择本白棉布;其余层可用比较硬挺一些的棉布或者使用专门的鞋面衬。按照已准备好的鞋面版型,裁剪鞋面面料,裁剪好后用糨糊将外层和里层平铺粘合在一起,待到晾干后将鞋面四周包边,鞋面包边缝制时要注意不能松弛、褶皱,直线走针时要平直,拐弯处要顺弯走针,不可扭曲。
(八)绱鞋
绱鞋,即把鞋底、鞋面、鞋帮手工缝合在一起。绱鞋时要把握好鞋面与鞋底的尺度,首先将鞋帮和鞋底前后尖端连接固定,然后开始绱鞋;绱鞋时针距不宜过大,针迹不得歪曲;鞋帮左右两边不要超出鞋底边沿,要与鞋底对齐。
(九)楦鞋
绱好的千层底要经过鞋楦来整形,将鞋楦的楦头放入千层底中将鞋头撑起定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定型,千层底的鞋头才会更饱满,穿在脚上也更舒适。
三、结语
陕西凤翔千层底作为传统生活方式的产物,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中。它将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材料、工艺、纹样和色彩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辟邪的虎头鞋、象征多子多孙的石榴纹样鞋底,无不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审美取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凤翔千层底技艺和艺术形态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社会的一种潜性文化,一直与主流文化呈现出互补与并存的态势,并支撑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生存。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千层底的审美情趣和原生态的材料、技艺,愈来愈使它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质朴、粗犷、柔美与强烈在今天也同样体现出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西安工程大学)
指导老师:王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