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超群
近年来,“安利”这个网络热词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对于这个词,人们应该并不陌生,但这个词的意义有了些许变化。从最初的一家美国公司名称,到现在独特的动词化意义,这个词焕发了勃勃生机。本文试从网络热词“安利”入手,分析它的词汇特点、意义、流行的原因以及背后的语言现象。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热词也层出不穷。这类词类的出现,彰示了语言的活力,越来越得到年轻人的使用和认可。人们发现,“安利”这个词被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使用。这个词之前作为一家保健品公司被人熟知,而今天又拥有一种新词义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一、“安利”一词概述
起初,“安利”是指源自于美国的全球最大的直销公司安利(Amway)。安利公司旗下有一系列的生活保健用品,因为公司采用一种无店铺零售的直销方式,直接通过业务员送到消费者手中,省去中间经销商环节,安利产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因为良好的品质为大家信赖。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上又兴起了“安利”一词,并逐渐流行开来。
社交媒体上的“安利”意思为:一个人你认为东西很好,会热情地把它介绍和热心分享给别人。一般用法有:
(1)动词,“推荐”的意思。例如,强烈给大家安利;安利一部电影;在大家的安利下。
(2)名词,指“推荐的东西”。例如,吃了这发安利;干了这碗安利。
但是总体来看,网络社交媒体使用的“安利”作动词较多,基本上使用它的动词意义。人们发现,“安利”语用特征具有以下特点:
(一)旧词新意
旧词新义是指日常交往中某些常用词汇的概念意义或理性意义已消失,在网络这个特殊语境里被赋予了全新的语义内涵。“安利”这个词,本来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美国某家公司,而现在多作动词使用,意思是真诚、强烈的推荐。从以前的“谢谢您对人们安利公司的支持与信赖”到如今的“给你安利一部电视”,这个词语的变化可真是大相径庭。这种语义的演变,包含了一种隐喻现象。在语言里,语义的演变不仅是词语问题,更多的是反映了人们心理认知的变化。在言语使用中,人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到了隐喻。“门口”“浪尖”“金钱”等词语,都是一种隐喻现象。据统计,普通语言中很大一部分的表达方式都是源于隐喻概念。人们之所以普遍地使用隐喻,是基于人们的心理基础。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加工、组织后才形成了印象,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自己的主观印象,因而有了隐喻的基础。“安利”这个词的变化和发展是相互的,开始是增加新意义,后来原有的意义被淡化,成为边缘意义,而新出现的意义成为原型意义(基本词义被称为原型),从而使语义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认识和创造新事物,事物范畴不断扩大,语义也随着变化和发展。
(二)简明个性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也就是内容的表达。使用“安利”这个词语,人们完成了一个信息传递,把“真诚地向你推荐这个产品”用“安利”来进行表达,显得简明个性,也遵循了会话的经济原则,最大程度地对语义进行了缩减。语言的经济原则(the principle of economy)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Andre Martinet)为探讨语音变化原因而提出的一种假说。为了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说话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言语活动中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从会话交际的方面看,人们表达意思时总试着用最简明、最省力的语言单位。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Grice)提出了会话的四条合作原则:量的准则(maximum of quantity):指所提供的信息的量;质的准则(maximum of quality):所说的话力求真实;相关准则(maximum of relation):在关系范畴下,只提出一个准则,即所说的话是相关的;方式准则(maximum ofmanner):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说的话,力图会话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但是,“安利”一词的接受使用受人群年龄的影响,年轻网民的使用频率比较高。
(三)情感内涵强烈
本来,这家安利公司因其产品优良的品质,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良好印象。研究了诸多社交平台上“安利”使用的情况后,人们无一例外地发现,大家安利的东西都是自己使用后觉得非常好、非常值得推荐的东西。当然,某些广告商的广告就不好说了。在日常的会话交际中,当人们听到朋友说“我给你推荐一款产品”时,可能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而当人们听到“给你安利一款产品”时,在心理上形成这个产品已经用过并且值得推荐的认知,因而多半是很有兴致并且欣于接受的。用到“安利”时,人们的情感态度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二、“安利”一词流行的原因
“安利”这个本是音译外来词,却渐趋中国本土化。这个词逐渐本土化并流行开来的原因,人们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安利”使用简明直接
这个词语使用起来简明,换个方式说就是使用起来简单粗暴。“安利你一部小说”,就是简明直接地告诉你这部小说别人已经看了,觉得非常棒,极力推荐你去看。
(二)“安利”能容纳更多的信息量
“安利”一词不仅在意义上包含了“介绍、推荐”,在感情上也表达了一种“自己已经使用过它,自己觉得它非常好、非常真诚地想要推荐给大家”的意思。“安利给你一部电影”“安利你这部小说”“强烈安利你这家的衣服”等,使用频率很高。由此看出,这个词汇一旦使用,就包含了理性与情感的双重含义,容纳了诸多的信息量。
(三)模因宿主自由选择的结果
人们通过网络社交平臺,了解和接受了“安利”这个词,并且在语用的环境中,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这个词。一个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强弱,取决于它本身的魅力、传播的社会时空情景及宿主的心理意向。“安利”这个词语之所以得到广泛传播,是因为在网络上得到了年轻一代网民的青睐。年轻网民对这个词有了一个普遍的心理认知,在认同的基础上愿意使用传播。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于“安利”这个词,有两个问题是值得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是旧词新意现象。“安利”这个词主要体现在动词化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安利”作为一个企业的名称,就已经在人们身边流行起来,而现在人们多使用它的动词化意义。比较“安利你”,人们会发现,以前的品牌通用名词化只是代表了一种认知,但品牌动词化,还包含着体验感。这是因为在语言生活中,动词给人以较强的体验性,在当今新物质充足的时代,人们不一定会记住你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但对自己体验过的物品会有一定的印象。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这就决定着动词的使用会给人们以较强的亲历性,动词具有其他词所没有的动态效果。在市场经济中,品牌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成功的品牌建设,就是能够抓住人们一想到这个品牌就会唤起对这个品牌的体验心理。这一点在“安利你”这个词上尤其突出,如果一个人没有 “被安利”的体验,是很难理解这个词的。
第二个问题是,使用“安利”这个词的人群并不是非常普遍,而且更多的是在年轻人中流行使用,即大多都是90后网民。人们发现,在90后出生时,安利已经进入中国了,他们对安利的印象既微妙又亲切。关爱孩子的父母大多都给这些90后买过安利的相关产品,安利对他们来讲并不陌生,但似乎是种遥远的记忆了。当他们在网上看到“安利”这个词时,便能心领神会到这个词的意蕴,也就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到这个词。相比较之下,70后、80后对网络社交媒体使用较少,不喜欢使用不太规范的话语方式,而且主观上对安利公司带有一些褒贬不一的态度,便不太接受这个词。至于00后,安利公司的辉煌时代离他们久远,他们对安利产品也没有什么体验,因而对“安利”一词没有什么认同感。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安利”这个网络热词的研究,发现了不少语言现象。一个词语的使用,是人们对它体验及认同的结果,甚至还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蕴藏其中。年轻人一方面对于新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安利”这个词在其心中有一个普遍的认知。网络越来越发达,新词层出不穷,但有的很快消亡了,有的还焕发着勃勃生机。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