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新时代下的教育教学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小学是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有利于学生从小便注重艺术素养的培养,由此音乐教学在小学学习阶段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重要性。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触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从感情角度来充分感受学习和演唱的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由内而外地提升学生外在气质。进行音乐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情感和技能、品質充分协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和提升,使音乐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音乐教育的魅力就在于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和演唱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所传达出来的作者情感和价值观,让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感受美,让这种美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有利于学生美好思想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黄河留下威风鼓))是一首气势宏伟、振奋人心的歌曲,歌曲采用了有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插入说唱音乐中常用的数板,使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神韵,又展示出当代中国人激情彭拜的精神风貌。听完全曲后,我带领学生们学习了“老河留下千面鼓,面面鼓里有传说,年年岁岁打下去,日子越打越红火”这一段,让学生们跟着录音唱一唱,体会歌曲那振奋人心的气势,体会鼓在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学生们在赏析和演唱“黄河留下威风鼓”的过程中,感受了歌曲中中国人激情澎湃的精神风貌,体会了黄土高原的高亢激昂,让学生们感受不同地区的风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时刻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们时刻保持一颗充满热爱的心。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境是音乐课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情感一步步地被激发,激发出来的情感能迅速带入到音乐作品的学习中,使学生们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趣中触景生情,产生情感共鸣,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鼓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所以中国的文字中有很多带“鼓”的词,比如:锣鼓、大鼓、鼓掌、鼓励,所以在《敲起我的小木鼓》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用欢快、饱满的情绪进行演唱,然后我让学生们以敲桌子代替敲鼓的方式来表现我说出来的特定情境,比如节日欢庆、击鼓传花等,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学生们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感受“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他们更好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在情景模拟下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情,精神风貌。
三、活跃气氛,熏陶情感
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在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可以让音乐作品所传达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熏陶美妙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们有良好的精神寄托,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于歌曲的教学和传唱、欣赏,而是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塑造更完整的人格魅力。
“歌声与微笑”是由王建作词,谷建芬作曲的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十分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歌曲,在学习这首歌曲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于这首歌曲已经比较熟悉了,于是我先让几位同学先试着唱一遍,在指导完学生整首歌曲的演唱后,再让学生们聆听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说大合唱、通俗唱法等等,然后在课堂最后的十几分钟里,我让学生们进行了即兴表演,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心中的“歌声与微笑”,学生们有的要求用钢琴演唱,有的用舞蹈来表现,有的是两三个人的合唱,将课堂气氛带入了一个高潮,学生们更好地被歌曲中热情、欢快的情绪所感染。
活跃的课堂氛围将音乐作品中热情、友好、欢快的情感融入了学生们的内心,在这首歌曲中,学生们学习到了友情的深厚和可贵;“让我们的歌声飞遍海角天涯”,一句句简单的歌词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触碰着学生们的内心,熏陶感染着他们的情感,朴实的语言表现出的当代少年儿童讲文明、懂礼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在学生们悠扬的歌声中传播开来。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情感教育的开展,舍弃传统、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用心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重视情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情感世界单纯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更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下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通过情感教育,让音乐作品更好的传唱之外,更能发挥音乐的独特价值,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学生们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