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能力内涵解析与教学策略

2017-06-12 21:25刘治富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4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教学策略

刘治富

【摘 要】动手操作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动作协调、使用工具和技术、设计和制作、发明创造等能力。动手操作有助于为学生找到学习优势,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可借鉴莫里森、海尼希和基布勒等学者关于动作技能目标、内容的分类,对动手操作能力进行目标分类与内容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上的设计。

【关键词】动手操作 能力内涵 教学策略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立了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8种关键能力,并提出了不同学段的能力目标。动手操作能力作为8种关键能力之一,与以内部智力动作为主的动脑能力相对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支撑。

一、动手操作能力的内涵与价值

(一)动手操作能力的内涵

动手操作的概念来源于皮亚杰的动作对思维的促进作用、杜威的“从做中学”,以及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等理论观点。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是与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态度相对应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性能或素质。赞科夫将人的能力发展划分为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力和思维力。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生动地指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将“身体—动觉智能”列为每个人与生俱有的8种智能之一,指运用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包括嘴和手,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这种智能的特点是具有熟练操作工作对象的能力,其中既包括手指和手做出微细动作的运动能力,又包括使用整個身体做出大幅动作的运动能力。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动手操作能力主要是一种通过身体特别是手,与客观的对象进行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它侧重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使用工具和技术的能力、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如设计和生产一个产品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等。

(二)动手操作能力的价值

动手操作不但能加强学生小肌肉小关节的锻炼,而且可以使儿童大脑全面机能得到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

动手操作除了对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外,在“做”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养成多方面的优秀品格,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为“只有当儿童运用事物和感知来支配他的身体、协调他的活动时,才可能使儿童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还可以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学习优势,让擅长动手操作的学生得到认可和提高,并迁移带动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二、动手操作能力的目标与内容

(一)动手操作能力的目标分类

加里·R·莫里森认为,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包含了需要运用并协调骨骼肌肉的运动,就像体力活动中的操作、操纵和构造。海尼希则在协调水平基础上提出分类目标的层次性。执行一项任务所要求的许多肌肉动作,如翻个跟头或使用螺丝刀等,都能在这一分类中体现出来(如表1)。

再如,《纲要》将“能力目标”维度中“动手操作能力”目标描述如表2。

结合《纲要》中动手操作能力的目标设计,借鉴加里·R·莫里森和海尼希等对动手操作能力的分类与表述规范,综合考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要素,动手操作能力的目标可以具体分类为如下形式(如表3)。

表1

[水平 说明 例子 模仿 示范一种易于观察的活动 看了钻螺丝孔的录像后,你便可以钻一个螺丝孔 操作 完成一项活动 先在一个小木片上试验钻孔,你可以钻一个螺丝孔,将两个木片连接起来,成绩不低于8分(满分10分) 精确化 精确地完成一项活动 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你可以接住 75%的地滚球 完善

表现 用有效的协调的方式完成活动 在网球比赛中,你能正确地按要求使用反拍击球过网 ]

表2

[分类 目标 能力描述 3~4年级 5~6年级 7~9年级 N5

动手操作能力 N5-1:能比较熟练地处理自己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如整理书包,洗涤衣物,简单的烹饪、维修等;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剪、切、划、折、接插、挖空、弧线粘贴等等),并能运用技能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和实用功能的作品 N5-2: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生活中的一些技能,比如缝纫、小木工、小泥工、小金工;当某运行系统需要修理时,能排除故障,或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能与小伙伴互助合作,在看懂图纸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制作或改装,形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创意作品,并考虑到作品的实用与美观 N5-3:能熟练运用动手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维修课桌,缝补衣物,家常菜的烹饪等;能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制作或改装出一些创意作品,可以从功能、审美、社会、经济或环境的角度来考虑该创意作品的合理性 ]

表3

[

年级

领域 认知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 情感领域 三年级 终点目标:

学习一些生活事务的基础常识

支持目标:

1.掌握3种生活事务基本常识

2.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术要点 终点目标:

熟练地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

支持目标:

1.学会整理书包、洗涤衣物、手缝简单物件等生活事务

2.学会剪、切、划、折、接插、弧线粘贴等技能 养成细致认真、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 终点目标:

学习较为复杂的生活事务操作要领

支持目标:

1. 掌握6种基本生活要领

2. 设计有一定创意和实用功能的作品

3.阅读家庭常用电器说明书 终点目标:

熟练地操作生活中的复杂事务

支持目标:

1.学会家庭常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及简单的维修等

2.能运用动手操作技能制作自己设计的作品 形成安全、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具备基本的自理行为 五年级 终点目标:

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支持目标:

1.知道3种生活技能要点

2.设计较为简单的图纸 终点目标:

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支持目标:

1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比如缝纫、小泥工、简单的烹饪等

2.自主制作创意作品 具有创意生活的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六年级 终点目标:

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高级技能

支持目标:

1.知道5種生活技能要点

2.设计较为复杂的图纸

3.了解一些花卉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终点目标:

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生活中的一些高级技能

支持目标:

1.掌握一些较复杂的操作技能,比如小木工、小金工等

2.自主制作较为复杂的创意作品,注重实用与美观,完成2~3个编织作品

3.尝试种植1~2种常见花卉植物 了解各种编织物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美化家庭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

(二)动手操作能力的内容结构

基布勒1981年提出动作技能的分类系统(如表4),其价值在于他认识到了动作技能行为领域中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的区别,要求人们分别运用不同部位的肌肉。

表4

[水平 例子 手臂、肩膀、腿、脚等总体的身体活动 用手抛球、举重物来活动开身体,然后做俯卧撑 精细协调活动,包括手和手指协调、手眼协调、手耳协调、手眼脚协调等 编织围巾、用台锯将木头锯开、使用打字机、驾车等 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等进行非言语表达与交流 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感情,运用手势指点方向,用姿势表达信息 抑扬顿挫地说话,声音和手势协调 外语教学时教师读音示范,讲解文学作品时辅以手势强调重点 ]

动手操作能力与动作技能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本质的区别。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以外部的动作或操作为主进行活动的能力,脑教了手,手也发展了脑,强调学生手脑并用,动手实践。其中,动手协调的能力主要是指精细协调能力,包括手和手指协调、手眼协调、手耳协调、手眼脚协调等能力;使用工具和技术的能力主要涉及一种利用复杂性知识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技能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强调手工技能、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能力、与之相关的审美鉴赏力及终身技术学习的能力;设计和制作的能力遵循内心深处的自然本能,把思维转换成手工技艺,把手工活动转化为思维,包括技术认识、技术思维、技术实践等能力;发明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质疑能力,还要有技术创新、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此外,动手操作能力也包含一些隐性能力,如初步技术的感知、思维、想象能力,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收集、处理、运用技术信息的能力,对技术设计、技术实践过程及产品的反思和评价能力等。

三、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确立适切的目标,设计丰富的进阶活动

学生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诉求,适切的目标设计可以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内容作为目标的具体化,设计要体现层次性与阶梯性,螺旋上升,形成序列。例如,同样是棋类游戏课程,三年级设计的是“二子棋”,四年级则可设计“四子棋”,活动既有共性的目标,比如使用手头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棋盘、棋子,又有进阶的目标,比如四子棋相比二子棋在玩法上增加了难度。

再如,三年级要求学生熟练地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学会手缝简单物件等生活技能。以“缝沙包”为例,三年级学生要学会平针、回针、倒针、锁边缝等针法,到高年级,学生则要掌握缲针、杨柳针、一字针等较为复杂的针法。

(二)指向完整的生活,发挥经验学习的优势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在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例如,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环保酵素”中,学生在了解了环保酵素的使用方法后,亲自制作环保酵素,在动手操作中丰富生活经验。又如,在开展“生活用品的改造”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真实了解生活用品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并感知生活,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领域生活用品存在的缺陷,汇报所发现的生活用品的缺点。接着,指导学生运用画示意图或设计图的形式,将抽象的文字具象化,设计生活用品改造方案。在生活用品的改造实践中,学生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新的发明,在特定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实际的活动体验。

(三)设计专项性训练,提高精细操作的技术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动手操作能力专项训练的活动。如针对学生手指、手脑协调能力的训练,教师可设计“玩转魔方”系列活动;基于运用复杂性知识进行的技能训练,教师课堂上可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设计“如何让水杯倒立不漏水”“纸的N个让你意想不到的玩法”“硬币和纸币”“火柴人站起来”“酒精纸船”“电池取火”“水中花”等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材料,精细操作实验,在动手中获得协调行动和思维的体验,获得科学概念的现实感。

同时,实行师徒制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化训练,提高学生精细操作的技术水平。如笔者学校的陶艺课程聘请了陶艺师为导师,种植课程则聘请园艺师为校外辅导员。学生通过与社会上的“师傅”相处,可以学习到社会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技能。

(四)实施表现性评价,科学地促进能力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方式上倡导“多元评价”。动手操作能力适用于表现性评价,它用接近“真实生活”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过程。下面以综合实践活动“生活用品的改造”为例,呈现动手操作能力测试任务单的设计与运用。

五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测试任务单

任务一:课前调查与现场讨论

课前调查了哪些生活用品?存在哪些缺陷?把调查情况填入调查表。

[生活用品 调查人 调查时间 生活用品的缺点 ]

任务二:交流改造方案

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确定所要改造的生活用品。列举出生活用品的缺点,讨论改造的方法,画出改造示意图。

“生活用品的改造”设想表

[生活用品

的名称 参与

人员 日期 生活用品

缺点列举 改造示意图 ]

任务三:动手操作实践

做一做:按照设计的步骤规范操作,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人人参与。

“生活用品的改造”表现评价表

[

0 ★ ★★ ★★★ 实用 作品没有改造生活用品的缺点 有目的

地改造 有较实用的改造 改造有实用价值 美观 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做工规整,较美观 做工精细,美观 做工精致,吸引人 创意 无 没有价值,只是模仿 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改变 完全是自己的创作,很有创意 ][内容][实现等级]

评价伴随着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检验学生参与活动、完成活动任务、达成活动目标的效度。

综上所述,动手操作能力既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同时又与其他各种能力相融共通,相辅相成。明确动手操作能力的内涵与价值,理解其目标和内容,探索其教学策略,对于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小学中心校 221142)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